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7篇
  免费   623篇
  国内免费   804篇
测绘学   156篇
大气科学   939篇
地球物理   532篇
地质学   1461篇
海洋学   330篇
天文学   85篇
综合类   174篇
自然地理   277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61.
在内陆强震活动的起伏中,6级以上地震的大范围长时间缺震,具有重要的意义。有的研究者已将其作为将发生7级地震前的标志之一。作者系统地清理了1897—1988年8月间中国大陆及其邻区6级以上地震“缺震事件”的始末,较多的震例表明,限定“缺震事件”起止的地震具有中期预报意义。它们在地震构造上的原因可能是代表区域最活跃的破裂,突然处于阻碍、闭锁状态,其持续时间大于10个月,再次发生6级以上地震为解锁,并随即出现新的一轮大地震活动。故可以作为一种大地震中期预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2.
At 21:45 hr (Beijing time) on Oct. 31, 1990 the Yanzhuang meteorite hit the ground at the Yanzhuang village, Wenyuan County, Guangdong Province. Several fragments, totalling 3.5 kg, were recovered during the field survey. This meteorite is a rare one of its kind due to its heavily shocked features and thick veins made up of black molten materials. Olivine and low-calcium pyroxene are compositionally homogeneous with Fa=18.59, Fs=16.35 and Wo=1.29.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total Fe=28.0%) and recrystallized texture of the chondritic mass show that the Yanzhuang is an H6 chondrite. The black molten materials occur in the form of blocks (up to 2×3×4 cm in size) and veins (0.1–15 mm in width), and contain a lot of rounded and elliptic FeNi-FeS blobs (up to 6–10 mm in length). The metal in these blobs exhibits distinct dendritic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of rapid cooling. Unmolten and molten samples are very similar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fitting well with the average H-chondrites. Partial melting and FeNi/FeS-silicate separation have not been observed in the molten materials of the Yanzhuang. This project was financially supported by the Science Founda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  相似文献   
163.
ENSO现象与气候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志刚  钱正安 《大气情报》1994,14(4):1-12,18
  相似文献   
164.
三道溜河地区太古宙岩浆-构造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道溜河地区处于中朝准地台北东缘,北西起自著名的夹皮沟金矿,南东至四道砬子河,太古宇出露广泛。笔者在此进行1:5万区调时,共发现了六次岩浆-构造事件,由老至新依次为:787角闪辉石岩、岭东片麻岩、大朝阳沟斜长角闪岩、三道溜河TTG岩组、唐胡店沟二长花岗岩、五道砬子河变辉长辉绿岩(发生在元古宙早期,在时空上与太古宇关系密切)。上述事件,表现为基性岩类与酸性岩类交替出现。基性岩事件依次为超基性岩-基性岩-偏碱性基性岩,稀土元素总量由高至低,微量元素Ba、Mn、Zr递增,Pb、Zn递减。酸性岩事件依次为中酸性岩-酸性岩-偏碱性酸性岩,稀土元素的La/Lu、ΣCe/ΣY由低到高,总量变化不大,微量元素Co、Cr、Ni、Cu递减。本区的构造运动与岩浆侵入活动相辅相成,古穹窿构造及北西向韧性剪切带控制了Au、Ag、Cu等矿产的展布。  相似文献   
165.
本文介绍了采用程序驻留内存技术,利用系统的硬件中断和时钟中断,在微机上研制成功了实时处理系统。该系统具有前后台处理功能,能够在主机CPU中同时运行多道程序,使数据采集、事件检测、数据转存、地震定位等均能进行实时处理。该系统可用于区域遥测地震台网和地方遥测地震台网的实时处理。  相似文献   
166.
关于太古宙—元古宙界线的新认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500Ma作为太古宙-元古宙界线的提议被28届国际地质大会通过,但并不意味着2500Ma作为太古宙-元古宙界线是永恒的最佳选择。事实上,太古宙-元古宙界线划在何处还存在很多争论,现行的界线划分依据也期分期标准相悖。大量资料表明),2300Ma时曾发生全球地质环境的灾变,灾变前后的地质作用(尤其是表生地质作用),有明显变化,导致了太古宙与元古宙的一系列差别。该灾变与元古宙-显生宙,古生代-中生代,  相似文献   
167.
唐山大地震的重复间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1976年唐山地震形成的地面裂缝带上三个地段(市十中、市畜产公司牛马库和礼尚庄东)开挖了三个探槽,揭示出保存在晚更新世沉积物中的两次古地震遗迹。在唐山外围的地震地质调查中,也相应地发现了一次古地震形迹。文中通过对地裂缝和液化规模的类比分析,推测其烈度与1976年7.8级地震相近。古地震发生年代,经年~(14)C年代测定和沉积速率估算,分别发生于距今7665±105年和14865年。大震重复间隔近似值为7500年  相似文献   
168.
陶然  曾允孚 《沉积学报》1995,13(1):18-26
根据旋回特征可把西藏南部的中白垩纪地层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级旋回主要是大套的碎屑岩与碳酸盐岩的交替,以及生物种类的变化,表现了当时海平面周期性变化。第二级旋回代表了古生产率和氧化还原的韵律性变化,通过对CaCO3含量的AR-FFT处理得出的周期(ZMa)与Berger等人所计算的理论周期基本相符。因此,可以认为这种旋回根本原因是因轨道参数变化所引起的古环流改变所造成,如地中海型环流与河口型环流的互换,必将导致古生产率以及海洋水体性质的改变。第三级旋回表现为层偶的变化,如泥岩与灰岩互层以及黑色页岩与灰岩互层,在本区主要有三个周期:4.3、5.2和9.2万年,它们分别相当于斜率(ε)和偏心率(C)的理论周期值,旋回的周期主要是因为气候的变化引起陆源物质的稀释作用发生周期性变化,气候的周期性变化是由于轨道参数的改变而引起,因此,这种族回具有全球的可对比性。第四级旋回是由于海水里季节性变化所引起的纹层状层理。  相似文献   
169.
全球旋回地层学是指在对全球沉积岩进行综合系统研究之基础上,通过估算沉积盆地中源于物源区的沉积物类型和沉积环境条件变化,来预测地层学特征的一种过程一结果模型。其研究内容包括对全球地质演化时期全球海平面变化、全球气候条件、全球构造运动、全球古地理背景、全球沉积环境特征、全球古生物事件及全球矿产形成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强调古气候在地质记录中的意义,注重沉积记录的全球同时性研究;强调各种事件在沉积作用中的意  相似文献   
170.
深海钻探揭示的古新统—始新统界线上许多全球性变化引起了地质学家的普遍关注。这些变化包括:岩性上从海绿石石英砂岩变化到粘土岩、粘土矿物组合从伊利石/蒙脱石为主变化为高岭石为主、大陆植物群的绝灭和迁移、钙质超微化石物种更新速度加快、底栖有孔虫绝灭和分异度降低、碳氧同位素强烈负异常、大陆哺乳动物演化发生变化、大气环流强度减弱、海洋环流模式改变、海平面上升、海底热液活动呈1~2个数量级加强。通过对古新世—始新世的地层沉积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和古海洋学研究,确认古新统—始新统地层界线是全球构造事件的结果,表现为全球板块边界重组、扩张中心和转换断层模式改变、海底热液活动呈1~2个数量级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