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84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真鲷早期仔鱼食性转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真鲷(Pagrosomus major)早期仔鱼的食性食性转变。定量摄食实验研究发现,早期仔鱼的食性随其生长发育而发生明显的变化,真鲷虽为近海暖水性底层肉食性经济鱼类,但其前期仔鱼可摄食一些浮藻类(小球藻和螺旋藻)。最大摄食率I「ug/(ind.h)」随仔鱼的发育(4~7日龄)和食物种类而发生变化;对小球藻、螺旋藻,轮虫的最大I分别为1.45~1.42、0.49~1.39和1.46~2.51;早期仔鱼虽可摄食藻类,但仍以肉食性为主。在动物和植物混合食物(轮虫-小球藻、轮虫-螺旋藻)中,真鲷早期仔鱼存在食性转变,这对它的生存适应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92.
为了解小黄鱼(Larimichthyspolyactis)消化道结构特点及其功能与食性的相关性,采用解剖、石蜡切片、AB-PAS反应及酶活检测技术,观察研究了小黄鱼消化道的形态及组织学结构、黏液细胞定位及消化酶活性。结果显示:消化道由口咽腔(舌)、食道、胃及肠构成,食道粗短,胃卜型,肠呈"S"型弯曲,肠指数为0.63;舌上皮中分布有味蕾及少量各型黏液细胞。食道、胃及肠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及外膜组成;食道含初级及次级突起,分别被覆复层扁平及单层柱状上皮,大量黏液细胞分布于复层上皮内,以Ⅱ型为主。胃内胃腺发达,分布有大量Ⅰ及Ⅱ型黏液细胞;胃中蛋白酶活性较高。肠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层分布有各型黏液细胞,以Ⅱ型为主;肠道肌层厚度、黏膜褶皱高度及黏液细胞总密度由前往后递增;肠道中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较高,且后肠高于前、中肠。小黄鱼消化道形态、组织结构及酶活性分布特点与其肉食食性相适应,口咽腔(舌)及食道上皮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胃在蛋白质消化吸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肠道在蛋白质、脂类、糖类、无机盐等物质的消化吸收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3.
研究大型食草动物的食物组成和偏好,不仅有助于理解大型食草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评估种群的生存能力及其栖息地质量。本研究于旱季(2–4月)在中国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以确定该地区的一个亚洲象小种群的觅食偏好。通过样线调查和相机陷阱调查,我们观察记录到大象采食了31种植物。通过对野外收集到的亚洲象粪便样本中的rbcL基因进行第二代测序,在象粪样本中共发现90个物种。在所有样本中,科水平上检出率最高的依次为禾本科(Poaceae,47.69%)、桑科(Moraceae,21.25%)和芭蕉科(Musaceae,11.24%),在物种水平检出率大于1%的只有9种。我们还分析了性别、年龄组和个体之间的食物组成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发现,只在个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项研究为亚洲象的觅食偏好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自然保护区内大象与其栖息地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为该地区和国内其他亚洲象分布区的物种保护管理决策提供科技支撑。研究建议,生境恢复和食物源基地建设项目可考虑种植本研究发现的9种丰度较高的核心植物种类,不建议在食物源基地建设中选择大象喜食的农作物,应考虑将种植...  相似文献   
94.
塔形马蹄螺(Tectuspyramis)是一种暖水性较强的海洋贝类,也是一种重要的礁栖生物,研究其自然环境中的食物组成对于认识其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缺少直接的食物组成信息,对其食性和生态功能定位尚不明确。本研究于2017年春季在南沙珊瑚礁区采集了塔形马蹄螺样品,以18S rDNA可变区(V4)序列为靶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其现场食物组成。共测得41个OTU,分属11个门类,包括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丝足虫门(Cercozoa)、刺胞动物门(Cnidaria)、Stramenopiles(不等鞭毛类)、网粘菌门(Labyrinthulomycota)、软体动物门(Mollusca)、多孔动物门(Porifera)、甲藻门(Pyrrophyta)、捕虫霉亚门(Zoopagomycota)。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发现塔形马蹄螺消化道中存在大量沉积物碎屑,其中有孔虫、真菌、后生动物是最重要的类群,占食物序列组成的99.76%,它们主要存在于海洋沉积物、有机碎屑和礁石表生藻类基质(Epilithic algal matrix, EAM)中。研究结果揭示了塔形马蹄螺的食物主要来源于EAM中的小型生物和碎屑以及珊瑚礁石上的有害生物,推测塔形马蹄螺属于沉积物碎屑食性生物,可能在清除珊瑚表面藻类基质、促进珊瑚幼体附着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对于维护珊瑚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5.
鱼类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特点与食性密切相关。为了探究岛礁性鱼类黑魢的消化生理特点, 文章以黑鱾(Girella leonina)为研究对象, 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研究其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特点, 探讨其组织结构特点与食性、环境适应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 1) 食道向腔内形成纵向6个粗大皱褶, 该皱褶具明显横纹肌, 扩张性较强, 黏膜上皮间分布着黏液细胞, 呈锥形; 2) 黑鱾为“V”形胃, 可分为贲门部、胃体部和幽门部3个部分, 胃腺横切面为圆形, 管腔由数个腺细胞围成, 胃肌层平滑肌层极厚, 为内环肌层外纵肌层结构, 其中胃体部固有层处胃腺最为发达, 胃黏膜形成许多皱襞, 幽门胃具多级分枝皱褶; 3) 幽门处分布有150多条分枝状盲囊, 盲囊腔内充满黏膜褶, 黏膜上皮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 不具有杯状细胞; 4) 肝脏分为左右两叶, 组织结构呈现出一般硬骨鱼类的共性, 肝细胞体积较大, 呈多边形, 大小约为30μm; 5) 肠道具有4个肠曲, 比肠长值约为1.52±0.06, 介于植食性和肉食性鱼类之间, 整个肠道均有大量杯状细胞分布, 肠道内具发达的小肠绒毛凸起, 绒毛基部上皮向固有层内陷形成肠腺, 腺体开口于相邻绒毛基部之间, 前中肠作为主要消化吸收场所, 其绒毛数量和高度要大于后肠。文章研究了黑鱾消化系统组织学特征与其消化、吸收的关系, 认为黑鱾消化系统具备典型杂食性鱼类消化系统的特征。  相似文献   
96.
龟足(Capitulum mitella Linnaeus)的食物组成可分为4类,动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有机碎屑和无机颗粒。动物性食物主要以桡足类为主,植物性食物主要以硅藻类为主,有机碎屑在龟足的食物组成中占据重要地位。龟足食物的食物多样性指数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小规格龟足主要摄食植物性食物和有机碎屑,未见摄食动物...  相似文献   
97.
98.
皱唇鲨为黄勃海常见的底栖中小型鲨鱼,它是以游泳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捕食蓝点马鲛、青鳞鱼、黄鲫、绵、长蛸、日本枪乌贼、对虾、鹰爪虾、虾姑、鲽科鱼、底栖多毛类和蟹类。皱唇鲨为卵胎生,7~8月性成熟后体内受精,雄性性腺成熟明显表现出:鳍脚增大呈飞跃式的增大,产仔期为5~6月,胚胎在母体内发育时间为9~10月,雌鲨怀胎最多为42尾,仔鱼的雌雄比例为1:1。  相似文献   
99.
于2002年11月、12月共采集67尾黄海大头鳕,对其胃含物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大头鳕食物中出现的主要种类有鱼类、甲壳类、瓣鳃类、头足类、蛇尾类和海绵等六个生物类群,共22多种,其中主要有小黄鱼、方氏云鳚、大头鳕、脊腹褐虾、太平洋磷虾等。本文还对不同年份大头鳕食饵更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0.
滤食性贝类对浅海养殖系统中营养盐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浅海贝类养殖系统中 ,营养盐的浓度和形态对贝类生长有重要影响 ,与此同时 ,贝类对系统中的营养盐循环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 ,贝类滤食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等 ,使其组成和密度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 ,贝类又可向水体中排泄无机营养盐 ,如铵等 ,还将粪和假粪排放于底泥中 ,改变了底泥的数量和质量 ,增加了底泥中营养盐的浓度 ,而底泥中的沉积有机物经矿化作用和再悬浮作用 ,又可使沉积物中的营养盐重新进入水体进行物质循环 ,为贝类及其他生物的生长提供营养条件 (见图1)。图1浅海贝类养殖系统中的营养盐循环(仿Kassp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