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86篇
综合类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花鲈稚、幼鱼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相同条件不同时期及相同时期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花鲈稚、幼鱼的生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威海羊亭养殖花鲈三月比一月、二月生长快,三月体重约是二月的9倍;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花鲈生长差异极大,威海羊亭养殖花鲈体重分别是厦门、漳州和天然水域花钙体重的10.9、15.2和34.0倍。  相似文献   
82.
参考鳗鲡等鱼类线粒体DNA序列进行了中国花鲈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片断的引物设计、PCR扩增及其序列测定。得到中国花鲈的碱基序列为410bp,其A、T、G、C含量分别为101bp(24.63%)、112bp(27.32%)、72bp(17.56%)、125bp(30.49%),与鳗鲡等其他鱼类相同基因片断序列碱基含量相似。  相似文献   
83.
鲈亚目 3 总科 53 科 239 属 840 种。  相似文献   
84.
以耳石宽/耳石长(W/H)、主叶斜长/耳石长(L/H)、侧叶斜长/耳石长(l/H)、核宽/耳石宽(ow/W)、主叶宽/耳石宽(w/W)、主叶长/耳石长(h/H)、侧叶宽/主叶宽(w'/w)、主叶宽/主叶长(w/h)、核宽/核长(ow/oh)、核长/第一年年轮直径(oh/D)为具体形态学分析参数,比较了鲈鱼、花鲈的舟山、福州、厦门和广西近海群体耳石的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鲈鱼与花鲈耳石形态、耳石重-耳石长的关系差异显著;聚类分析显示鲈鱼与花鲈舟山、福州、厦门、广西群体间的欧氏距离分别为4.538、5.656、5.396、4.670,花鲈各群体间欧氏距离在2.108-4.566之间.认为中国近海不同海域的花鲈群体耳石形态具有显著的地理变异,谨慎提出前述中国近海的花鲈分为三个不同的地理种群,即舟山种群、福州-厦门种群和广西种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5.
驼背鲈的胚胎发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区又君 《海洋科学》2006,30(8):17-19
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描述其发育各期的形态特征及发育速度。驼背鲈成熟卵呈浮性,透明,平均卵径为810μm,油球一个。在水温25~27℃,盐度30条件下,胚胎发育时间为24 h 10 min。  相似文献   
86.
复方新诺明在花鲈体内的残留及消除规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报道了22℃±3℃和16℃±2℃水温条件下花鲈 (Lateolabraxjaponicus)多次口服复方新诺明在肌肉、血液、肝脏、肾脏4种组织中的残留及消除规律。药物在花鲈肌肉、血液、肝脏、肾脏中的残留用二氯甲烷提取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药物浓度 ,最低检测限可达0.01μg/mL,平均回收率为80%~90%。研究结果表明 :两种温度下 ,复方新诺明在花鲈体内的残留和消除情况差异明显 ,药物的吸收率及其在组织中的消除速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较高温度下吸收率高 (TMP)且消除速度较快。建议花鲈在22℃和16℃水温条件下口服复方新诺明的停药期应为32d和26d。  相似文献   
87.
中日花鲈生化遗传变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中日花鲈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 ,共检测了中国沿海花鲈 1 4 6个个体和日本东京湾花鲈 40个个体中 1 2种同工酶的 1 6个基因位点。同工酶分析表明 :中日花鲈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 0 .4375和 0 .375 0。中日花鲈观测杂合度分别为 0 .0 2 83,0 .0 32 4 ;预期杂合度分别为 0 .0 4 73,0 .0 782。两者间在 LDH* ,GPI- 1 * ,GPI- 2 * 基因位点上的等位基因接近完全替代。中国花鲈和日本花鲈间根井遗传距离为 0 .1 91 8,远远高于中国种群间的遗传距离。  相似文献   
88.
莱州群体花鲈渔业生物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对莱州群体花鲈的调查资料为基础,较系统地报告了该群体的形态异质性、群体组成、年龄生长、性成熟与繁殖力、饵料食性以及洄游分布等生物学特征,从而不仅为中日花鲈的物种鉴定、种群划分提供基础资料,并为该鱼的人工增养殖及资源保护提供渔业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89.
饵料密度对花鲈仔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1年12月,在集美大学水产试验场,测定了不同的轮虫密度培育的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仔鱼的摄食量、生长、存活率和耐饥饿能力。结果表明。饵料密度对花鲈仔鱼的摄食、生长和存活均有较大的影响。在轮虫密度为10个/mL的条件下,仔鱼的摄食量较大、生长最快、存活率最高、耐饥饿能力较强。当轮虫密度为20个/mL时,花鲈仔鱼的存活率降低、耐饥饿能力下降。当轮虫密度低于5个/mL,随着轮虫密度的降低。仔鱼摄食量下降、生长变慢、存活率降低、耐饥饿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90.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来自山东日照和福建厦门沿海花鲈的LDH,MDH,ME,α-GPDH,ADH,SDH,SOD,G-6PDH,EST,GDH等10种同工酶进行检测,共检测出19个基因座位,其中ME-1,G-6-PGH-2,EST-1,EST-5等4个基因座位具有多态性,多态座位比例均为21.1%,两群体的平均杂合度期望值分别为0.1112及0.0939;两群体间的遗传相似度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9902和0.0098.采用RAPD技术分析了两种群花鲈,从31条随机引物共检测出日照群体263个位点,其中具有多态性的位点占82个,多态位点比例为31.18%;检出厦门群体192个,多态位点46个,多态位点比例为24.08%;两群体间的遗传相似度为0.8338,遗传距离为0.1662.两地花鲈在基因组DNA水平上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利用随机引物S11,S42,S45,S52和S203,在花鲈两群体间扩增出8条稳定、明显的群体间特异性标记带,为花鲈苗种鉴别、良种培育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遗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