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66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4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61.
《山东国土资源》2009,25(10):73-76
(2008年8月—2009年9月)一等奖(20篇,排名不分先后)关于地图具有严格法定性的若干浅见吕树建(山东省国土资源厅)鲁西地区中生代侵入岩期次划分王世进,张成基,杨恩秀,等(山东省地质调查院)山东平邑铜石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讨论于学峰(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山东莱芜黄羊山晚寒武世牙形石组合及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的确定杜圣贤,张义江,张俊波,等(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  相似文献   
62.
用Kober方法测定了平邑县、蒙阴县普照寺闪长岩、松山-邱子峪二长花岗岩、周公地-花果庄-宁子洞花岗闪长岩、余粮店辉长岩和东近台英云闪长岩的锆石年龄。多数样品中的锆石反映了多于一期的地质记录,其中东近台英云闪长岩中的锆石(2868±13Ma、2712±5Ma、2711±7Ma和2598±6Ma误差均为2σ),反映了本区最老的地质记录;部分样品中的2400Ma可能反映了太古宙最后一期的地质作用;而大部分样品中的锆石显示了2500Ma和2600Ma的地质记录,即岩浆活动多集中于2600Ma、2500Ma和24  相似文献   
63.
郯庐断裂带以西的鲁西地区,寒武系/太古宇不整合面改造成为构造滑脱面,滑脱面上发育碎裂岩和动力变质岩。滑脱面上盘的寒武系底部产生强烈的构造变形,褶皱和破碎带发育;滑脱面之下的太古宇构造变形以劈理和裂缝为主,岩石破碎。构造滑动使露头区寒武系底部地层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济阳坳陷南缘则出现地层重复现象。从地层缺失到褶皱产生再到地层重复是滑脱构造逐渐演化的结果。40Ar-39Ar、K-Ar、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分析表明:滑动的主要时期在早白垩世中-晚期(距今130~110Ma)和中始新世(距今43~37Ma)。各种构造指向标志表明滑动的方向以向北、北北西和北北东为主。滑脱构造是低角度的伸展构造,其机制与华北东部晚中生代的构造变革和新生代以来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和速度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4.
鲁西隆起和济阳坳陷新生代隆坳耦合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鲁西隆起的抬升史,研究鲁西隆起和济阳坳陷之间的隆-坳演化关系,进一步揭示渤海湾盆地的演化特征,主要利用裂变径迹分析和裂变径迹t-T模拟方法建立了新生代鲁西隆起的抬升史和济阳坳陷的沉降史。鲁西隆起三期抬升史分别为62~53Ma、44~37Ma和23~20Ma,济阳坳陷在65~46Ma和46~38Ma期间为快速构造沉降期,构造沉降量大,23Ma左右坳陷抬升。对比研究表明,新生代鲁西隆起的抬升与济阳坳陷沉降之间存在隆-坳耦合关系。鲁西隆起的抬升控制了济阳坳陷烃源岩的形成、油气运移时间和油气分布由南向北迁移,并为济阳坳陷古潜山油藏提供了有效的储集空间。研究还认为,鲁西隆起与济阳坳陷的隆坳耦合关系是渤海湾盆地及周边山系盆山耦合事件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5.
本文在详细的岩相学观察基础上,分析研究岩体和矿物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特征。结果表明,郗山—关帝庙碱性杂岩体富集Ba、U、Pb、Th及La、Ce,亏损Nb、Ta、Zr、Hf; Nb>Ta,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分异显著,Ce、Eu无明显异常,关帝庙岩体与郗山岩体的微量元素配分曲线均为右倾型,表明研究区内碱性岩体为同源岩浆,推测初始成岩物质来源于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其母岩浆为碳酸盐化硅酸岩熔体。郗山岩体发现岩浆型磷灰石和热液型磷灰石,表明郗山岩体的岩浆经历了较强的结晶分异和一定程度的混合作用,并在热液阶段形成大量的轻稀土矿物。  相似文献   
66.
蒙阴野店—费县高家围子一带辉绿岩广泛发育 ,多呈NNW向及近SN向岩墙分布 ,常成群产出。该辉绿岩是幔源基性岩浆沿区域性张裂隙 (刚性陆块伸展作用的结果 )上侵形成的 ,它标志着鲁西乃至整个华北地区早前寒武纪基底第三次克拉通化的完成 ,陆块从此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7.
峄山岩体主要岩性为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及斑状片麻状花岗闪长岩,根据新测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结果,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为(2 526±10)Ma,斑状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为(2 514±18)Ma,其形成时代确定为新太古代晚期。该岩套出露于鲁西新太古代早期泰山岩群和英云闪长质片麻岩、条带状英云闪长质片麻岩组成的古陆核的西南部,是地幔岩浆侵入混入地壳物质形成的。  相似文献   
68.
铜石金矿田为山东省鲁西地区重要的金矿集区,1989—1994年勘查评价的归来庄金矿床,被原地质矿产部定义为"新地区、新类型、新发现",更是改写了鲁西地区无大型金矿床的格局。近年来,铜石金矿田金矿找矿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累计发现大型金矿床1处、中型金矿床1处、小型金矿床3处、金矿点10余处,已查明上表的金金属量近50吨,目前已经成为山东省继胶东之后的第二大黄金生产基地。区内发现的金矿床类型复杂多样,其成矿主要与中生代铜石杂岩体、断裂构造关系密切,具有优越的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和较大的资源潜力。本文在系统总结、归纳分析不同类型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从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温度、矿化富集规律等方面对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区内矿床属铜石潜火山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69.
发育于鲁西隆起区尼山凸起内的尚河韧性剪切带,其韧性变形在不同阶段主导变形机制不同:初期的变形机制以晶格错位和显微破裂为主;中期以韧性流动、物质扩散迁移为主;晚期以晶质塑性变形和颗粒边界滑动为主。在剪切带的发育过程中,岩石的物质成分和体积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根据构造岩的矿物组合和形变特征判断,该剪切带具右行走滑性质,其剪切位移量为1048m。尚河韧性剪切带变质变形温度较低,属绿片岩相动力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70.
杨浩田  杨德彬  师江朋  许文良  王枫  谌瑛 《岩石学报》2018,34(11):3327-3340
大昆仑辉长岩和辉绿岩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及全岩Sr-Nd-Pb同位素的研究为探讨鲁西地区早白垩世岩石圈地幔的属性提供了制约。结果表明,大昆仑辉长岩中少量锆石和辉绿岩中锆石发育条痕状吸收,具有相对高的Th/U比值(0.11~3.12),暗示它们均为岩浆成因,辉长岩中多数为岩浆成因的捕获锆石。辉长岩和辉绿岩中岩浆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32±3Ma和112±1Ma;辉长岩中捕获锆石的谐和年龄主要介于2469~1752Ma之间,暗示古老地壳物质的存在。辉长岩和辉绿岩整体具有低Si O_2(49.08%~52.61%)、高MgO(4.52%~9.67%)、Na_2O含量(2.58%~3.49%)以及高Mg~#值(45~65)特征;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贫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Nb、Ta、Zr和Hf),其(La/Yb)_N=8.98~10.2,Eu负异常不明显(δEu=0.83~0.93)。辉长岩的初始~(87)Sr/~(86)Sr比值变化于0.7046~0.7060之间,ε_(Nd)(t)值介于-16.71~-15.54之间,~(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初始比值分别为16.596~16.776、15.255~15.290和36.328~36.648。辉绿岩中岩浆锆石的ε_(Hf)(t)值介于-12.0~-2.5之间。上述结果表明,大昆仑辉长岩和辉绿岩形成于早白垩世,与华北克拉通东部早白垩世岩石圈减薄的峰期时间一致;起源于受华北克拉通古老下地壳物质改造的富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形成于岩石圈减薄的伸展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