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测绘学   169篇
大气科学   85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241篇
海洋学   7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根据房地产估价的特点将人工神经网络引入到房地产价格评估领域,创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房地产估价模型,在对训练样本验证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对两种神经网络估价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两种网络各自的优缺点以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2.
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GA)的BP神经网络模型来进行径流量预测。此模型融合了遗传优化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和BP神经网络的局部搜索的优势,有效地防止了网络陷入局部极小值,同时又保证了预测结果的精确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黄河三门峡1950~1985年年径流量预测方面,GA-BP模型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5.67%,标准BP算法的模型平均预测误差为11.05%,说明提出的GA-BP径流量方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13.
文章以莱州湾凹陷垦利油田沙河街组储层为例,对传统的回归统计模型和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预测模型评价储层渗透率方法和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目标储量报告里定火沙三段中孔、中渗;岩性(粒度)和孔隙度是储层渗透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岩心及测井数据,建立了孔隙度——粒度二元回归渗透率统计评价模型和BP神经网络渗透率预测模型。通过检验样本集精度对比,分析了隐含层数、隐含层节点数等网络结构参数变化对模型预测结果的影响,重点分析了不同的测井参数输入对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的影响。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检验样本集的渗透率预测结果精度最高,其平均相对误差为37%,比传统的二元回归统计模型精度提高了26%。对目标油田三口井连续处理,BP神经网络模型渗透率预测结果更加合理,可以满足开发层段产能分析等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14.
沈雪峰  高成发  潘树国 《测绘工程》2011,20(4):14-17,21
传统的BP神经网络在GPS高程异常拟合应用有其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在对于外推高程异常值方面,传统的BP神经网络的不足表现得尤为明显.针对高程异常的特性,既有趋势性也有随机性,结合BP神经网络的优点,提出一种改进型的BP神经网络高程异常拟合方法,利用最小二乘配置法综合考虑高程异常的趋势性和随机性的特点,采用BP神经网络方...  相似文献   
115.
雷伟伟  张锋 《测绘工程》2011,20(1):33-36
建立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区域似大地水准面模型是GPS高程测量在实际应用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分别介绍BP神经网络、曲面拟合的模型及算法,并基于焦作市GPS测量数据,通过MATLAB编程计算和分类实验,验证几种算法的有效性与可靠性,结果证明神经网络算法要优于其它算法,最后给出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6.
变形监测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各种参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变形的预测分析多采用单一的预测方法,而各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有时单一的预测方法对判定工程性质带来了困难.引入了组合预测的思想,在灰色GM(1,1)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灰色+GA+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探索了时间序列的数据处理和预报问题,通过...  相似文献   
117.
GPS测量所提供的高程为相对于WGS-84椭球的GPS大地高,而我国使用的是正常高。大地高等于正常高与高程异常之和,要使GPS高程在工程实际中得到应用,必须先求出高程异常,进而获得正常高。结合GPS测量和水准测量资料,用神经网络方法和二次多项式曲面拟合方法拟合高程异常,对拟合精度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了有实用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8.
崔志盛  金磊  赵凯 《探矿工程》2011,38(5):65-69
在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的双向八车道特大断面连拱隧道中,施工步繁多,临时支护设置的时间长,隧道全断面的变形量测只能在临时支护拆除后进行。由于全断面变形数据获取得较晚,故较难将其用于围岩力学参数的反演。将有限元计算和BP神经网络技术相结合,并在有限元计算过程中考虑实际的施工步,建立起所有临时支护拆除之前这一施工状态下导坑的变形量与围岩力学参数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并通过对应状态下实测的导坑变形值反演了围岩的力学参数。将反演的结果用于正分析验算,验证了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9.
Two sedimentary sections were measured at Tai Co (Co means lake in Tibetan) in western Tibet, China. The two sections are almost all composed of clay carbonate beds except in their lower parts where there are carbonized plants at >10 cm depths and dark-colored carbonate clay and clay at 50–70 cm depths, yielding abundant gastropods, ostracods, and charophytes. The carbon and oxygen stable isotope values of carbonate, ostracods, and charophytes and ecological features of microfossil communities indicate the following climatic change in the area from 41.4 to 4.5 ka BP: at 41.4–26.2 ka BP, the climate was relatively wet; at 26.2–25.5 ka BP, it was slightly warm-dry; at 25.5–22.5 ka BP, it was warm-wet; at 22.5–21.0 ka BP, it was slightly cold-wet; at 20.5–17.5 ka BP, it became cold abruptly and slightly wet, implying the climate of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at 17.5–16.0 ka BP, it was slightly cold-dry; at 16.0–11.8 ka BP, it was slightly warm-wet; at 11.8–10.4 ka BP, it was relatively cold-dry, roughly equivalent to the climate of the Younger Dryas, and at 10.4 ka BP, the temperatures began to rise again; at 10.4–9.4 ka BP, it was slightly warm-wet; at 9.4–8.5 ka BP, there occurred short warm-wet oscillations; at 8.5–7.9 ka BP, it was slightly dry-cold, representing a strong temperature-lowering and drying event in the postglacial stage; at 7.8–6.3 ka BP, it was slightly warm-wet; at 6.3–4.5 ka BP, the climate tended to be cold-dry. 4.5 ka BP recorded the maximum aridity since the late part of the late Pleistocene.  相似文献   
120.
对误差反向传播(error back propagation,简称BP)人工神经网络在水质评价中应用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并将其应用于地下水质量评价.首先,利用MATLAB7的神经网络工具箱,根据GB/T 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构建出10-11-5三层结构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对某油田区的地下水水质进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