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154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234篇
地质学   142篇
海洋学   216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18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为研究长垣断陷的地壳浅部结构和断裂浅部构造特征,跨长垣断陷完成了一条长度49 km的中深层地震反射剖面和一条长度7 km的浅层地震反射剖面。根据获得的地震反射剖面,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研究区的地壳浅部结构和断裂活动特征。结果表明,长垣断陷是一个东深、西浅的箕状断陷;黄河断裂为西倾的铲形正断层,其浅部错断了埋深约190 m的第四纪地层,其下部错断了多组反射地层和盆地基底,属第四纪以来的隐伏活动断裂;长垣断裂浅部错断了新近纪地层的底界,向下延伸至基底之下,属前第四纪断裂。本文研究成果为新乡市及其邻区的活动构造研究和地震危险性评价提供了地震学证据。  相似文献   
132.
2009-07-31,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溪河流域金阳县地洛电站施工区暴发泥石流,造成9人死亡、施工道路及设施损毁.通过现场调查和分析认为,"7.31"泥石流是一场高容重低粘度坡面型泥石质泥石流,强降雨是此次泥石流形成的激发条件,工程弃渣是其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条件,过沟公路未合理设置排水涵洞,路基被毁,沿途大量物质补给是泥石流形成的促进因素."7.31"泥石流隐蔽性强,人们对其危害范围认识不足,防灾意识薄弱,监测预警不到位,是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的重要因素.结合西溪河流域水电开发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规范人类工程活动,提高防灾意识,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等防治对策,建议进一步加强中小水电工程施工的监管力度,切实落实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灾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33.
A case of a snowstorm at the Great Wall Station was studied using data of NCEP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analysis, in situ observations and surface weather charts. The storm occurred on August 29th,2006, and brought high winds and poor horizontal visibility to the region.It was found that the storm occurred under the synoptic situation of a high in the south and a low in the north. A low-level easterly jet from the Antarctic continent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air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Warm air advection at high level brought sufficient vapor from lower latitudes for the snowstorm to develop.The dynamic factors relating to strong snowfall and even the developmentof a snowstorm were deep cyclonic vorticity at middle and low levels,the configuration of divergence at high level and convergence at low level, and strong verticaluplift. There was an inversion layer in the low-level atmosphere during the later phase of the storm.This vertical structure of cold air at low levels and warm air at high levels may have been important to the longevity of the snowstorm.  相似文献   
134.
Based on the observed and NCEP reanalysis data from 1985 to 2006,the climate background and synoptic situation of fog at Great Wall Station were analyzed. It is shown that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fog is controlled by the change of general circulation and local pressure field. Three favorable typical synoptic situations for fog development are found, the Front-of-A-Depression type, the Saddle-Shaped-Field type and the Passing-Weak-Cyclone type. The first one is the most important situation. Advection cooling fog is dominant at Great Wall Station, but there are other kinds of fog as well. As a result, some helpful principles for local fog forecasting are given.  相似文献   
135.
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地质结构复杂,岩体存在大量深部裂隙、低波速松弛岩体、煌斑岩脉X及f2、f5断层,严重影响边坡的稳定性。采用基于强度折减法的岩石破裂过程分析RFPA方法对边坡典型部位在开挖后以及其对应弱层置换工况下的破坏全过程进行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f5断层在进行置换加固处理后,边坡安全系数较未置换弱层前提高了0.403,说明在岩质边坡开挖和支护前优先进行深部软弱结构置换处理,可以大大提高工程结构的安全储备。同时,RFPA强度折减法不仅能直观再现边坡潜在滑裂面从萌生到扩展直至贯通导致边坡整体失稳的全过程,而且可以得出边坡安全系数。研究结果对于边坡工程实施前稳定性评价和施工工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6.
频繁的人类活动对南极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南极长城站周边人类活动密集区对土壤进行采样的基础上,分析长城站周边地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特征,并结合近20年来长城站周边土壤中主要重金属含量的分布,展开对比研究,探讨长城站区主要重金属元素的来源。结果表明,8种主要重金属在长城站表层土壤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富集,站区频繁的车辆活动使得汽车尾气排放及汽车轮胎磨损产生大量含重金属的有害气体和粉尘,这些物质沉降在站区土壤表层或许是南极长城站区土壤重金属富集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7.
对本台数字化地震观测以来记录到的典型地震,运用数字地震信号处理方法,测算每个抽选地震震前一分钟地脉动信号在时间域和频率域的特征数据,通过频谱分析法,获得了震前地脉动噪声频谱的差异性。初步研究了典型地震震前地脉动频谱变化的特征和规律,共归纳了18类震前地脉动噪声类型,按照无震平静分钟值脉动频谱特征类比典型地震震前分钟值频谱的异样变化,发现正常与异常的地脉动噪声特征,最主要的还是受震级强度和地理位置的影响较大。临震前地脉动分钟值频谱特征异常,可用于震前脉动前兆异常变化跟踪,从而利用地脉动频谱的特征参量监测地震孕育过程,为地震中长期及短临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8.
王斌  梁慧 《地震研究》2013,36(2):215-218,264
结合地震波记录原理,分析并讨论攀枝花台数字仪震相的一些物理特征,并使用MATLAB对攀枝花、长春台的地震资料做简单滤波分析,便于真实地反映地震波震相。参考川滇交界地区地质构造,总结出攀枝花台对多次地震记录震相分析的经验规律,为地震速报快速识别震相提供实用参考。  相似文献   
139.
在分析数据存储文件格式的基础上,设计了数据的读取算法,对观测数据进行自动化识别,生成标准记录格式的观测数据文件和CASS通用编码格式的展点数据文件,从而减轻了内业数据处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0.
极光是日地能量耦合过程中粒子沉降到极区电离层的最直观表现,对于理解地球空间环境及预测空间天气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2003-2009年的北极黄河站的多波段地面极光观测,结合DMSP卫星粒子沉降探测,对磁正午附近的极光强度与沉降粒子沉降能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统计结果表明,在10-13磁地方时(MLT)630.0 nm的极光发光占主导,以低能粒子沉降为主;而在13-14MLT,630.0 nm/427.8 nm极光强度比值降低,沉降粒子能量较高.另外,利用极光强度与沉降电子的能通量以及极光强度比值与平均能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初步建立了北极黄河站磁正午附近极光强度与沉降粒子能量关系的反演参数模型,为将来空间天气的监测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