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0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92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57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9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吉林省石炭——二叠纪生物地理区的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玉鲸 《吉林地质》1996,15(1):12-18
吉林省石炭二叠纪生物地理区的划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从生物门类剖析,植物和海生动物,海生动物中的底Qi者和营飘乳生活者,由于对生态环境反映的敏感程度不一,以及古海底对它们的影响效果亦不相同,故常表现出生物地理属性不一的现象。从时间深化探究,因板块和中间地块的漂移,旋转,拼贴以及全球  相似文献   
42.
地质调查和年代学资料表明,研究区内早燕山期侵入岩为一套中性—酸性双峰式岩系。通过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对该岩系的成分演化特征、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了较细致的论述,得出该岩系是一个具不连续演化特点的钙碱性岩系,形成于破坏性板块边缘的张性环境,相当于Ⅰ型花岗岩系,属于环太平洋岩浆作用的内容。  相似文献   
43.
吴尚全  杨翼 《矿物学报》1992,12(4):319-322,T001
珲春矿产于吉林东部珲春河第四系冲积砂金矿中,矿物粒度十分细小,常与自然金或阿纽依矿(AuPb_2)呈文象交生。在光学显微镜下新鲜面为灰白色,金属光泽,氧化后颜色变暗。等轴晶系,Fd3m空间群,显微硬度128~149kg/mm~2。化学成分:Au 63.38%~66.26%,Pb 31.60%~24.64%,Ag 1.76%~2.96%。矿物化学式为Au_2Pb。  相似文献   
44.
根据岩相序列、沉积、成岩作用特征,将吉林省大阳岔地区晚寒武世凤山期至早奥陶世冶里期层序地层分为6个三级层序,代表了6个三级海侵—海退旋回;与之相应,该时期碳酸盐岩δ13C值变化曲线出现5个低谷,其中凤山期至冶里早期泥晶灰岩δ13C值出现4次幅度较大的上升、下降飘移,而冶里中、晚期泥晶灰岩的δ13C值是在负值范围内波动。δ13C值低谷与层序界面和海退事件基本拟合。牙形类C.intermedius带下部海绿石质凝缩段是寒武纪末—奥陶纪初期最大海泛事件沉积,也是寒武纪与奥陶纪之交等时性的年代地层对比标志。  相似文献   
45.
吉林延边安图县海沟地区的海沟岩群系1/5万区域地质调查新建的特殊岩石地层单位(Speciallithostrati-graphicunits),由3个岩组构成:团结岩组为碎屑岩夹大理岩;东方红岩组为一套中酸性火山熔岩及其火山碎屑岩夹凝灰质砂岩;四岔子岩组为一套含铁岩系,主要由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夹磁铁石英岩组成。三者的接触关系均为断层接触,而且四周为元古代、早古生代的花岗岩所侵吞,属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残留的的构造岩片堆积产物,其时代为中元古代。这个岩组的建立,对探讨华北板块北缘东段中元古代地层划分和对比、陆缘裂谷的形成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关系以及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的形成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6.
吉林伊通-大屯地区有长达80Ma的火山喷发历史,为探讨该区深部地质演化提供了条件。从晚白垩长春大屯火山(92.5±0.5Ma)到伊舒地堑内第三纪伊通火山群(31Ma、9~15Ma),玄武岩碱性逐渐增强,Dy/Yb比值逐渐升高,根据地幔动态熔融模型计算获得的玄武岩最终形成深度由约50km变深至110km。根据岩石圈盖效应推测该区晚白垩纪以来岩石圈厚度逐渐增厚。伊通第三纪碱性玄武岩显示了均一的地球化学组成;类似洋岛玄武岩(OIB)的微量元素分配模式和Nb/U比值,以及低(~(87)Sr/~(86)Sr)_i、正ε_(Nd)(t)同位素特征暗示它主要来源于软流圈。与第三纪碱性玄武岩相比,晚白垩大屯拉斑玄武岩具有相对偏高的Ni、Cr和Sc,高Ba/Th、Rb/Nb、Ba/Nb比值,高(~(87)Sr/~(86)Sr)_i和低(~(143)Nd/~(144)Nd)_i。这些特征可能与软流圈熔体与古老富集地幔之间的相互反应有关。伊通-大屯玄武岩的演化特征反映了岩石圈在板内岩浆作用中所担当的不同角色:第三纪时,岩石圈并没有在物质上直接参与岩浆作用,但岩石圈对上涌软流圈起到了机械阻挡作用;而在晚白垩岩浆作用中,岩石圈的间接和直接作用都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47.
吉林九台白垩系一新的蜥脚类恐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记述了蜥脚类恐龙(Sauropoda)中一新的属种—西地九台龙(Jiutaisaurusxidiensisgen.etsp.nov.),包括18个相关节的尾椎及13个脉弧。化石产于吉林九台白垩纪泉头组的紫色-杂色砂岩中。其主要特征为:中部尾椎椎体两侧出现前后延长的棱脊,前-中部尾椎双凹型,神经弓位于椎体前半部,脉弧不分叉,血管孔长度约占脉弧长度的1/2以上。新属种的发现对进一步研究白垩纪蜥脚类恐龙的系统演化、古地理分布等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48.
吉南老岭地区控矿构造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南老岭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大中型矿床众多,是吉林省的主要成矿区带。本文主要研究大地构造背景和地壳的演化规律及本地区韧性断裂、脆性断裂、韧脆性断裂及变质变形作用等构造类型的特征,进而阐明这些构造对矿产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9.
通过对杉松岗盆地构造变形的研究与分析,总结并提出构造强烈改造型盆地的概念。构造强烈改造型盆地主要特征表现为盆地的原生状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盆地的现存岩貌是构造改造的结果而非原始的有序堆积;各种构造岩和构造煤的广泛发育是构造强烈改造型盆地的重要物质记录;混杂堆积构成的宏观有序、微观无序的叠堆构造是构造强烈改造型盆地的主要控煤构造。  相似文献   
50.
清河镇超单元花岗岩,位于华北地台与吉黑地槽拼接带内,同位素年龄值274±4Ma(单颗粒锆石Pb—Pb法),层于早二叠世。据同源岩浆演化理论,按照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原则,将其划分为阎家堡子单元、籍家街单元、杨木林子单元和吴家沟4个单元。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成因类型为S型花岗岩类,由于侵位过程中的同构造变形作用,局部形成糜棱岩化花岗岩和片麻状花岗岩,岩浆侵位为膨胀底劈—顶蚀脉动上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