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9篇
  免费   750篇
  国内免费   614篇
测绘学   769篇
大气科学   568篇
地球物理   1323篇
地质学   1397篇
海洋学   419篇
天文学   85篇
综合类   320篇
自然地理   34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4篇
  197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长江宜昌段水系沉积物镉高值带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贡献因子和富集因子等方法对长江宜昌段水系沉积物Cd的来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层对宜昌段水系沉积物Cd的贡献由大到小依次为:震旦系>二叠系>泥盆系>志留系;前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则对长江宜昌段Cd高值带的形成有一定的削弱作用。利用贡献因子、富集因子和MapGIS空间分析综合研究表明,震旦系和二叠系含矿富Cd地层的风化产物是长江宜昌段Cd高值带的主要自然来源。区内锌矿、煤矿和磷矿开采过程中的尾砂、废水的堆积和排放是长江宜昌段Cd高值带的重要人为污染源。  相似文献   
992.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pCO2)的变化在全球气候演化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重建古大气pCO2的变化历史,有助于预测和研究未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大洋有孔虫中的硼同位素比值能够反映海水酸碱度的变化,从而为重建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历史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文中首先简要回顾硼同位素的研究现状,利用硼同位素重建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原理依据,在此基础上,测试分析了西赤道太平洋806孔全新世和末次冰期最盛期Globigerinoides ruber样品中的硼同位素,得到该地区全新世和末次冰期最盛期大气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分别为(276.7±24)×10-6(2s.d.)和(178.4±16)×10-6(2s.d.),与极地冰心记录吻合得很好。大洋有孔虫中的硼同位素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古海水酸碱度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993.
内蒙古河套地区土壤背景值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内蒙古河套地区土壤背景值的确定与研究发现,该地区绝大多数元素的含量要低于全国以及世界水平,同时也发现河套地区主要是以富CaO、MgO及As、F等为主的地区.通过对土壤背景值的研究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河套地区土壤中各元素丰缺状况,为该地区农业、环境及地方病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全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994.
从天气学背景、物理量诊断及雷达回波等方面 ,分析了2003年6月29日20时~30日08时和7月21日08~20时河南省出现的区域暴雨过程,结果表明两次过程有相似的天气背景,有冷空气影响及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动力学结构.二者降水性质上不同,前者以系统性稳定降水为主,后者伴有对流性降水发生.  相似文献   
995.
采用A(b)值空间扫描方法对1975年以来东南沿海地区ML2.3到ML4.9级地震资料进行了研究。统计分析了Ms4.6级以上地震前A(b)值异常情况。结果显示大多数Ms4.6级以上地震发生前的1~3年内,震中周围出现A(b)≥5.0的高值异常区域。R值检验结果为0.46。  相似文献   
996.
在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活动地块划分的基础上,以地块为研究单元,对1970年以来的b值进行全时空扫描,以研究其短临时间特征,结果表明,虽然受地域和地质构造的影响,各地块b值的短临异常与5级地震的对应率不同,但绝大多数地块的6值正、负异常起始时间、最大(最小)值时间和结束时间通常出现在震前1-6个月内。对其结果统计检验,本地块R≥R97.%的合格率为93%,内邻地块合计R≥R97.5%的合格率为100%,可信度检验率较高。  相似文献   
997.
冀北滦平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地层锆石U-Pb测年及启示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在冀北—辽西地区, 冀北的滦平地区是中生代地层最为齐全, 也是唯一的晚中生代沉积作用基本连续的地区.许多研究者认为该地区的土城子组与张家口之间存在着J3—K1界线和中生代的构造转换界面.该地区分布的主要中生代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髫髻山组、土城子组、张家口组、大北沟组、大店子组和西瓜园组.通过LAICPMS方法的锆石UPb测年, 获得了该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地层的年代格架, 即髫髻山组的顶界年龄为(162.8±3.2)Ma, 土城子组形成的主体年代范围是(142.6±1.3)~(136.4±1.9)Ma, 张家口组形成的年代范围是(135.7±1.8)~(135.2±2.3)Ma, 大店子组顶部安山岩的年龄是(131.4±3.7)~(130.2±3.0)Ma.锆石的稀土元素分析表明: 土城子组中锆石的稀土元素特征与张家口组中锆石的特征一致, 而与髫髻山组中的锆石有较大的区别.综合以上分析数据及野外地质特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该地区的土城子组与髫髻山组之间不仅时间间隔较长, 而且二者中火山岩的源区也有较大的区别; 土城子组与张家口组之间不仅时间上基本连续, 而且二者中火山岩的源区也有明显的一致性.这就表明了滦平地区的土城子组与张家口组是同一地质背景下的产物, 即该地区二者之间应不存在J3—K1界面和构造转换界面.(2)滦平地区大店子组顶部火山岩在年代上与辽西北票—义县地区的义县组底部、辽西凌源地区的张家口组顶部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998.
李小勇  钟文华  周英才 《岩土力学》2005,26(10):1535-1540
将概率统计理论引入砂井地基固结问题的分析中,克服了现行“确定性”分析和设计法的不足。对砂井地基固结的概率分析进行了系统全面地研究,提出了砂井地基固结概率设计的设计系数法。该法用设计系数将砂井地基的固结概率设计与常规设计联系起来。径向固结系数的设计值等于其标准值与设计系数的乘积,也等于其均值与中心设计系数乘积。推导了径向固结系数为对数正态分布和伽玛分布时设计系数的计算公式,并据此研究了设计系数的变化规律。中心设计系数是径向固结系数变异系数的减函数,而是失效概率的增函数。研究了径向固结系数标准值的计算方法。为便于工程查用,提供了设计系数图表。提出了砂井地基固结概率设计的一般步骤,并用算例说明了该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9.
对天山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和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的雪层剖面及雪坑中pH值和电导率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以渗浸-冻结成冰作用为主,一年成冰,成冰带由消融带和渗浸-冻结带组成,渗浸-冻结带的垂直高度在60 m左右或者更大一点;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的成冰作用以暖型为主,成冰带由消融带、渗浸-冻结带和渗浸带组成,渗浸-冻结带的垂直高度不大于70 m.雪坑中pH值和电导率的较高值一般出现在冰片和污化层附近,这与冰的阻碍、引起可溶性离子在冰面上部的高浓度值和可溶性离子的淋溶过程与污化物的迁移过程密切联系直接相关.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雪坑中pH值和电导率之间的相关性异于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由于雪坑的资料有限,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析观测值平差改正数的精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靳永滨 《四川测绘》2000,23(4):157-158,181
本文从观测值、改正数、估值的基本定义出发,引导出了它们方差间的关系和改正数应具备的精度,并对控制网的平差计算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