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70篇
地质学   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手机的基于位置的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系统发展迅速,已经成为G IS应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LBS用户所处的环境以及对空间信息的使用方式均与传统的地图有了较大的差别,因此现有的地图传输理论已不能完全适应LBS系统的工作模式。在分析LBS系统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传统的Kolacny地图传输模型应用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位置服务系统中的空间信息传输模型,这种模型具有对用户要求低、传输效率高以及表现形式多样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42.
The paper proposes an economical and fast algorithm for deriving trajectories from sporadic tracking points collected in location-based services (LBS). Although many traffic studies or applications can benefit from the derived trajectories, the sporadic tracking points are always implicitly overlooked by most of existing map-matching algorithms. The algorithm proposed in this paper finds network paths or trajectories traveled by vehicles through augmenting GPS data with odometer data. An odometer can provide data of traveled distance which are compared with the lengths of candidate network paths in order to find the most approximate network path approaching the trajectory of a vehicle. Tracking points are classified into anchor points and non-anchor points. The former are used to divide trajectories, and the latter screen candidate network paths. An elliptic selection zone and a reduction process are applied to the selection of possible road segments composing candidate network paths. A brute-force searching algorithm is developed to find candidate network paths and calculate their lengths. A two-step screening process is designed to select the final result from candidate network paths. Finally,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to validate the proposed algorithm.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0701142),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Starting Foundation for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 Scholars,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ina.  相似文献   
43.
陈典全 《全球定位系统》2011,36(6):58-61,79
LBS的发展趋势是向用户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位置服务。以用户行为轨迹数据为基础,进行轨迹简化、POI匹配、时空融合、习惯分析等处理,建立起用户行为特征模型,从而实现向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位置服务。  相似文献   
44.
精确的室内位置服务,能对可用空间和库存物质实现高效管理,可以导航警察、消防人员、医务工作人员完成特定的室内任务。本文以探讨室内位置服务关键技术的应用为主,设计了一套基于ZigBee的室内位置服务的物品管理系统,并对该系统的功能组成模块进行了阐述与实现。  相似文献   
45.
北京居民活动与出行行为时空数据采集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彦威  申悦  马修军  赵莹 《地理研究》2013,32(3):441-451
本研究对传统活动日志调查与基于GPS、LBS的移动数据采集在居民活动—移动数据的获取和应用方面进行对比,并以2010年7月在北京进行的居民活动与移动调查为例,探讨了个体行为时空数据采集的方法、存在问题和处理方式。北京市的实验调查采取活动日志调查与基于GPS、GSM两种不同定位方式的移动数据采集相结合的方法,以定位设备为基础、以互动式调查网站为平台、以面对面和电话访谈为补充,对天通苑和亦庄两个郊区居住区的样本居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行为时空数据采集。针对时空轨迹和活动日志存在的问题分别进行处理,并对数据质量进行管理,旨在为城市活动—移动系统研究中的精细化的数据采集与管理提供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6.
基于移动定位的行为数据采集与地理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观个体行为的研究是人文地理学者解释人文地理现象的重要视角,而个体时空数据的获取是制约行为研究的重要瓶颈之一。随着手机的普及,移动定位服务为个体时空数据的获取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通过与人口普查、交通调查等传统移动性数据获取方法的比较,基于移动定位的时空行为数据所具有特点包括:(1)采集个体位置和移动信息真实;(2)定位精度高、信号覆盖广;(3)可持续实时动态获取移动信息;(4)可减少行为数据编码过程的信息损失,适合大规模采集。详细介绍了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和手机终端的移动定位技术原理,并通过微观个体行为分析和宏观城市动态空间规划的两个典型案例,实证基于移动定位的时空行为数据在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移动定位方法显示出了巨大的技术优势和应用前景,但一些重要的基础性问题仍没有解决,特别是个人的隐私保护和移动定位的地理尺度问题。现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基于移动定位数据的地理应用仍处在试验和探索阶段,新的数据获取协议、数据分析方法、地理时空模式提取方法等研究亟待展开。  相似文献   
47.
在位置服务领域,用户所处环境的上下文信息在分析、处理请求,以及推送相应的位置信息服务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如何存储和管理上下文位置信息缺乏统一的模型和标准,本文对此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位置服务的上下文信息模型。利用User Context(< User >,< Time >,< Location >,< Surroundings >,< Demand >)5元素模型描述位置服务上下文信息中5个信息元素(用户信息、时间信息、位置信息、环境信息、用户需求信息),这5个信息元素均是直接因素,彼此独立且获取方便,人为干预少;同时,利用数据库技术可将5元素模型抽象成5元素表形式存储于数据表中,以便高效检索。最后,通过分析5元素模型中的不同信息元素,可推理出基于搜索关键词的用户需求偏好及基于时间和位置信息的用户轨迹(用户行为、热点区域、用户兴趣)。  相似文献   
48.
利用Google Map在Android移动设备上的SDK进行LBS应用系统的设计,通过对网络模块、地图模块等核心模块的构建和外接服务的嵌入,实现对当前移动互联网中移动LBS热点应用的设计原型的探讨。  相似文献   
49.
当前的LBS应用系统多采用独立构建方式,将LBS通用服务功能与应用系统相关功能集成,使系统内部耦合程度较高,虽然能够保证应用系统的完整性,但导致LBS通用服务功能难以共享,造成系统的扩展性差以及数据、计算资源的浪费。该文探索了面向多应用系统的位置公共服务(LBCS)的服务模式与系统体系结构。基于这种服务模式,位置服务系统将由两大部件构成:LBS公共服务平台和专业应用系统,且LBS公共服务平台能被多个应用系统使用。  相似文献   
50.
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LBS)移动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已经日益升温,但现有解决方案还不能完全满足性能需求,还需继续改进与完善。针对Galileo与GPS双模导航接收机的研究现状,兮析了Galileo系统的优势,提出了双模接收机设计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