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2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1.
???????????????ζ???????????????????????????ζ?????????????????????????????????????????????????????У?????????????????????????????????????λ?????????С???????????????У?????????????????????????С???????????????????????С???仯????????????????  相似文献   
62.
??????????λ???????????μ????????????????????????÷?????????????0.5 m????????????0.2 m??????????????????????????????????????????????????÷???????????????????????2 h????????λ??  相似文献   
63.
张宝成  欧吉坤 《测绘学报》2011,40(6):710-716
精密单点定位(PPP)一般基于非差GPS观测值,其中相位观测所含的初始相位偏差(Initial Phase Biases, IPBs)与整周模糊度不可分离,故各类PPP估值均为模糊度浮点解。目前,借助区域或全球GPS网分离卫星IPBs,改正PPP相位观测值,可实现PPP整周模糊度解算,进而提高各类估值精度,显著缩短收敛时间。常用算法包括:分解卫星钟差(分解钟差法)和非整相位偏差(非整偏差法)估计方法。本文从GPS原始观测值入手,推导了卫星IPBs估计的满秩函数模型,以此为基础对两种算法的特点及实施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分解钟差法是一种观测信息的最优利用,且与传统的卫星钟差估计方法具有较优的一致性,但未利用卫星IPBs较为稳定的有利约束;非整偏差法对组合观测值之间的相关性未加考虑,进而是一种次优估计,其实时性实施较差,且较依赖于高精度的码观测值。文中的新模型可有效克服上述两种算法的不足,便于施加部分参数的合理时变性约束,以提高卫星IPBs估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4.
在精密单点定位中,通过有效的方法减小对流层误差源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其中Saastamoinen模型和Niell模型对减小对流层延迟误差效果较好。重点介绍了这两种模型,并通过实验分析了两种模型在精密单点定位中对对流层延迟误差的改正效果。实验结果以标准偏差和均方根的形式给出,说明了Saastamoinen模型与Niell模型对定位结果都有所改善,但Niell模型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65.
介绍了一种基于非差精密单点定位(PPP)的GPS网处理新算法——Ambizap,利用该算法处理了一个由150个台站组成的GPS同步观测网。处理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定位精度比PPP解有所改进,处理效率比多基线网解法有较大提高。该算法在大规模高精度GPS网处理中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6.
提出了利用区域内的双频观测值建立区域SEID模型,利用单频观测值反演得到双频观测值,进而组成双频无电离层组合观测值,实现了单频PPP双频解算。算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新方法大大缩短了定位收敛时间,显著地提高了单频PPP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67.
利用精密单点定位求解电离层延迟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高时空分辨率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观测信号已成为电离层研究的重要资源.利用GNSS研究电离层,需首先将观测资料转换成包含电离层信息的可观测量(Ionospheric 0bservables,称之为"电离层观测值").目前,最常用的电离层观测值一般采用联合无几何影响组合的码和相位观测,利用相位平滑伪距方法...  相似文献   
68.
为解决现有单系统GPS PPP收敛速度较慢的问题,选取不同卫星数量构成的LEO星座系统,根据观测值仿真原理得到待估点来自低轨卫星的伪距观测值和相位观测值;选取CPVG、WUH2、KOUG、IISC、FUCN测站,利用GPS及仿真附加轨道误差的LEO星座观测数据进行静态精密单点定位,以分析LEO星座的增强效果。结果表明: 1)在原有GPS系统中加入LEO星座后,3种组合场景下平均可见卫星数量分别增加9.7、19.4、31.3颗,PDOP值分别减少0.7、0.9、1.1; 2)收敛时间快速缩短,由单系统GPS卫星的17.1 min分别降至4.7 min、2.1 min、1.5 min,收敛时间分别缩短67.3%、84.4%、89.5%; 3)E方向上的RMS值分别提升34.4%、59.4%、72.9%,N方向上分别提升37.4%、60.3%、67.3%,U方向上分别提升55.9%、71.7%、79.6%。LEO星座对GPS PPP的性能提升巨大,对于指导LEO星座增强GPS系统设计及拓展精密单点定位的应用场景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9.
GPS投入使用以来,其相对定位技术得以快速发展,GPS精密单点定位技术(PPP)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技术可以达到分米甚至厘米级精度,可满足1:5000,1:10000及以上比例尺航测成图像片控制点精度要求。本文以宝清县测区1-10000比例尺为例,介绍GPS精密单点定位技术(PPP)在像片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0.
本文在简述非差非组合理论模型以及参数估计的基础上,结合IGS/MGEX精密轨道和精密钟差等产品,对地处低纬度高海拔的云南地区进行了BDS/GPS/GLONASS系统非差非组合PPP性能分析。通过试验研究分析得出,在该地区单系统定位模式下可视卫星数为BDS>GPS>GLONASS;组合模式下,BDS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可视卫星数基本都大于GPS跟GLONASS系统组合,可视卫星数依次为GRC>GC>RC>GR,PDOP值依次为GR>RC>GC>GRC。其中,组合模式下可视卫星数基本是单系统可视卫星数的2~3倍,表明在低纬度高海拔地区BDS系统的贡献大于其他两系统。多系统组合能够获得更好的卫星几何构型,较单系统有显著的优越性。在定位精度上,7种组合模式下定位精度基本能达到厘米至毫米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