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292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106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1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RS、GIS支持下的龙口市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两大高新技术,可以独立地、也可以相互补充地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对地下水资源规划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分析,能快速准确地获取地下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信息。本文介绍了RS与GIS用于地下水资源规划中的技术方法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2.
王功文  陈建平 《现代地质》2004,18(4):537-542
大型、超大型斑岩铜矿的定量研究正在受到广泛关注,集中体现在现代矿产资源勘探模式趋向于从经验找矿、理论找矿和信息找矿3大传统找矿方法向集成信息技术方向发展。本项研究以青藏高原典型的玉龙斑岩铜矿床为例进行分析,提出了矿床定量评价的4个方面的新认识:(1)区域矿床发生、发展的年代与消亡速率的确定是研究矿床规模与保存环境的重要参数;(2)研究区的古地理、古气候特征有利于斑岩体的剥蚀起始时间的估算,研究区不同时代地层剖面的对比分析以及成矿古地理环境的模拟有利于正确评价斑岩矿床的形成与保存现状;(3)地层、岩体、构造和DEM数据的三维空间定量研究是正确评价"多位一体"成矿模式的重要因素;(4)3S技术发展了三维可视化技术、数据融合和模拟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多元数据(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等)资料,有助于提高发现大型矿床或潜在矿床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3.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研究中遥感图像分类精度的提高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合理地进行土地开发和利用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利用遥感图像动态监测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状况具有快速、准确、及时的特点。如何提高遥感图像的分类精度,是动态监测中须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该文基于传统的工作流程,探讨了在不同阶段提高遥感图像分类精度的方法,并对分类精度提高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4.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changes of cropland in Jilin province are analyzed by combining the statistics from 1949 to 1999 and land-use maps interpreted from TM images in 1986 and in 2000. In general, the decreasing trend of the cropland in Jilin province was derived from the statistic data in 1949-1999. While since 1983, the cropland area has increased slightly, because of the conversion from other land-use types to cropland. It is showed that the net increase of cropland was about 43.40×104 ha. While the quality change of the cropland can be seen from that mainly caused by the conversion from forestland, grassland to cropland and the change mainly took place in the west, where it is ecologically fragile. According to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model, the centroids' move of the cropland and the grain production are calculated, whose directions are not consistent. The impact of the dynamic change of the cropland on food security is further analyzed.  相似文献   
145.
遥感技术在新疆生态环境监测与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应用RS和GIS技术,对新疆生态环境进行了宏观监测,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2002年全疆区域各县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级,并结合2000年的同类数据,对比分析了两年间全疆各县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虽然两年间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不大,但新疆生态环境质量背景总体较差,而且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客观、准确地认识和评价新疆的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制定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对于新疆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6.
RS+GCPs获取滑坡基本信息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在20多年滑坡遥感调查实践的基础上,文章介绍RS+GCPs获取滑坡基本信息的信息源、滑坡基本信息、遥感图像地面分辨率与最小可识别滑坡及不同比例尺滑坡遥感调查的关系.遥感图像是获取滑坡及其发育环境信息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信息源.目前用于滑坡调查的遥感数据可分为全色(panchromatic)、多光谱(Multispectral)和雷达(SAR)3类.据传感器又分为航摄和卫星两大类.获取地面控制点-GCPs信息源的方法主要有地形图采集GCPs、GPS现场实测GCPs以及用航片立体像对、卫星图像像对或雷达数据产生DEM.经过合格几何校正和地理位置配准的正射影像,才能作为获取数字滑坡基本信息的基础.滑坡基本信息就是滑坡要素及滑坡发育环境要素.一个发育完全的滑坡,一般具有下列要素滑坡体、滑坡周界、滑坡壁、滑坡台阶、滑坡舌、滑坡轴、滑坡鼓丘、拉张裂缝、剪切裂缝、扇形裂缝、鼓张裂缝、破裂缘、后缘洼地、滑动面、滑动带、滑坡床等.就滑坡解译而言,滑坡体和滑坡后壁两项为必要的最基本要素.产生滑坡的基本地质环境要素有①能产生滑动面的物质(地层、岩体、堆积),②使部分斜坡与山体分离的软弱结构面或带,③使与山体分离的部分斜坡可能向前运动的临空面.滑坡遥感调查还需收集及调查包括人类活动状况在内的触发因素资料.迄今,大多数滑坡遥感还是使用航片,航片的地面分辨率是由航摄胶片每毫米能区分出的最大线对数(Rh=可区分线对数/mm)、照相机镜头的分辨率及地物的反差比确定的.各类图像的最小可识别滑坡的规模-PRML除了与图像质量及地面分辨率有关以外,还与滑坡本身的类型、典型性以及与周围其它地物的反差比有关.就识别任一单要素而言,该要素在图像上应至少覆盖10 × 10个象元.由此,最小可识别的滑坡至少覆盖10×10×2个象元.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滑坡的PRML是不同的.根据实践,至少覆盖1000个象元图像的滑坡体才有可能分析其各要素的特征,并进行定量分析,覆盖2000象元以上的滑坡才可能识别其要素的细部特征,所以不同比例尺滑坡遥感调查工作的详细程度不同,所需图像分辨率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7.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高层建筑则是城市的标志。城市建设现状的调查,尤其建筑现状的调查已刻不容缓,其关键是具有高效的调查手段。本文以上海为例,对城市高层建筑遥感调查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特别是针对建筑物高度的调查,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QuickBird遥感影像的新阴影长度法。该方法具有与影像参数无关及阴影长度计算自动化的特点,因而具有高效、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8.
闽江河口区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44,自引:8,他引:44  
利用1986年和2002年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反应景观空间结构和景观异质性的指数,对闽江河口区湿地的整体景观格局和类型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景观指数计算的结果表明:整体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增加,优势组分水田、河流对景观的控制作用有所减弱,其它景观类控制作用相对增强,整体景观破碎程度增强,斑块间离散度增大,景观形状变得较为复杂。各类景观要素也发生了较复杂的结构变化,各类景观的斑块数、平均斑块面积、斑块密度、斑块分维数和凝聚度指数的分析结果显示,各类景观格局时间序列上存在明显差异性变化。由于人类日渐增强的干扰活动和自然演变的作用,景观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转化和逆转现象。  相似文献   
149.
利用RS与GIS技术对新疆昌吉市的荒漠化土地进行监测分析,采取卫星数据解译结合现地调查及抽样方法获取昌吉市荒漠化现状。监测调查表明:昌吉市是荒漠化分布极广的地区,荒漠化面积占监测区面积的83.4%。在荒漠化土地类型中,荒漠化耕地占17.33%,荒漠化林地占30%,荒漠化草地占65.04%,荒漠化未利用地占0.8%。在荒漠化程度中,非荒漠化土地占16.6%,轻度荒漠化占19.1%,中度荒漠化占44.5%,重度荒漠化占36%,极重度荒漠化占0.4%。按荒漠化主导因素:风蚀荒漠化占66.6%,水蚀荒漠化占11.2%,盐渍荒漠化占22.2%。  相似文献   
150.
在ERDAS8.7和ArcGIS9.0支持下,对若尔盖黑青乔沼泽1977年Landsat-2MSS、1994年Landsat-5 TM和2001年Landsat-7 ETM遥感数据进行解译,选取斑块形状、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度和分维数等景观指数分析了该区景观格局。结果表明,24a间研究区湖泊总面积缩小82.43km^2,草地扩大70.87km^2,半沼泽扩大52.97km^2,沼泽缩小43.00km^2;景观斑块数增加83块,平均斑块面积减少1.8375km^2;湖泊、沼泽、半沼泽和草地之间的类型演替较为明显;景观斑块形状指数整体上递减;景观优势度指数和破碎度指数增加,景观破碎化程度不断加深;多样性指数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