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3篇
  免费   693篇
  国内免费   452篇
测绘学   680篇
大气科学   196篇
地球物理   173篇
地质学   892篇
海洋学   72篇
综合类   1018篇
自然地理   129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228篇
  2012年   307篇
  2011年   322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介绍了宝鸡市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及特征,并着重分析了宝鸡市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因素。认为虽然造成区内地质灾害发生的因素甚多,但近年来大多与人为因素诱发有关。因此,在国土开发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应重视对地质环境的保护,避免因人类不适宜的活动而诱发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62.
应急避难场所在城市应急管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已建成的应急避难场所选址进行评价,可为应急避难场所个体改进、布局优化和新建选址提供依据。本文在文献研究与天津市城市特点分析的基础上,从有效性、安全性、可达性3个维度构建包含8个评价因子的应急避难场所选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应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建立应急避难场所空间点位分析模型和覆盖范围模型,对天津市27个应急避难场所进行适宜性评价,并对中心城区14个应急避难场所进行满足性评价。结果表明,天津市应急避难场所具有良好的基础,但总体适宜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安全性亟需加强;天津市中心城区人口密集,但应急避难场所数量少,服务区域有限,存在较大范围的覆盖盲区,其中和平区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仅0.2m2,远小于人体最低占用面积0.6m2,达不到人均有效避难要求。  相似文献   
163.
山东省冠县城区土地定级实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二勋 《地理科学》1999,19(3):258-264
以GIS为基础,利用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确定山东省冠县城区土地分等定级的因素、因子及其权重,在此基础上计算各因素、因子的分值和土地定级单元分值,然后根据单元分值对土地级别进行初步划分并实地校核,最后对定级成果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4.
酒泉、嘉峪关地域城镇系统的空间规模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志刚 《地理研究》1999,18(1):87-95
受干旱区自然地理、人口发展与分布等特殊条件的制约,酒泉、嘉峪关地域城镇系统的空间规模结构呈现“中小市镇、多中心”的特征。针对这种状况,空间规模结构的研究和规划,应注重建构多中心的地域城镇系统,带动地域整体发展要促进相邻城市间、城市与境内或周边单位间的空间关联及与近郊集镇的融合,推动城乡一体化应突出酒泉-嘉峪关复合城市的中心地位,强化敦煌市的规模和职能,保证玉门市区持续发展并尽快发展玉门镇,积极发展其他小城镇。  相似文献   
165.
基于TM图像的城市生态绿地格局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遥感图像的校正、增强、变换和相关性分析等预处理,实现了TM图像的信息提取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基于TM图像的遥感分析与评价方法能够准确描述城市生态绿地格局在宏观和微观方面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6.
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与解决方案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功能目标是:支持多源异构地质空间数据的存储、管理、提取、传输与交叉访问,实现地下地质结构与关系的表达、分析和过程的三维可视化,支持政府决策并开展相关领域的信息社会化服务。为此,应当将其纳入“数字国土”和“数字城市”工程的统一规划中去,一方面借鉴地矿点源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与方法,研发并建造主题武的“城市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平台”,以及相关的决策支持系统和服务应用系统;另一方面运用“多S”集成技术、联邦数据库技术、数据仓库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整合各种已有的和新建的多源异构的数据库、图形库、知识库、方法库、模型库和管理系统、决策系统。在具体设计时,可以将客户机/服务器(C/S)结构与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结合起来,并按市(局)—县(区、分局)两级联网的构架进行设置。  相似文献   
167.
北京城的变迁与遐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宣之强 《化工矿产地质》2002,24(3):175-178,188
北京位于华北大平原西北边缘地区,这个三面环山形如海湾的地区又被称作“北京湾”。历经“北京猿人”、“新洞人”、“山顶洞人”及“燕都蓟城”、“幽州”等一系列演变,于1153年建都,至1274年都城宫阙建成,奠定了今日北京城的基础。侯仁之院士将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划分为三个里程碑。突出体现21世纪首都风貌的“第三个里程碑”构建中,应特别关注周边地区建设、文化遗产保护、环境及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68.
重庆市矸石山环境地质灾害效应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煤矸石是我国排放量及积存量最大的工业废弃物。我国现有矸石山1500余座,累计存量约34亿t。矸石排放量的持续增加造成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论文分析了矸石山的污染效应、自燃效应、占地效应、爆炸效应、结构侵蚀效应、失稳效应及景观破坏效应系列环境地质灾害效应。为避免矸石山失稳所造成的危害,对重庆地区的矿区进行现场调研踏勘。根据其结果对影响矸石山稳定的因素及几种失稳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塑性极限分析原理,针对矸石山边坡失稳主要形式,利用极限分析上限定理推出了矸石山边坡稳定堆积高度的计算公式,并采用在重庆地区矿区调研踏勘及现场直剪试验所得到的参数进行计算,做出对应表格及曲线。其结果可作为确定矸石山实际堆放高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9.
武汉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地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武汉市现有勘察资料,初步分析研究城市地下空间的物质载体及其空间组合关系,从空间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和赋水条件入手,研究得出武汉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存在岩溶地面塌陷、地下水作用、软土变形三大工程地质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地下空间利用区划,指出各区在地下工程建设中需要重点防范的工程地质问题和合理利用地下空间的方法。最后以武汉地铁首期工程为例,分析工程地质优势与问题,提出防范问题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0.
在“数字城市”建设中,完成了基本比例尺地图数据建库后,面临的紧要问题就是如何维护更新数据,以及建立跨比例尺数据间的联系,数字技术环境下的自动化地图综合技术成为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数字深圳”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实际,讨论了数字环境下地图综合的概念、实施路线及软件开发方法,对多尺度空间数据库建设有关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