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0篇
  免费   314篇
  国内免费   435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196篇
地质学   1625篇
海洋学   18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89篇
自然地理   12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露头层序地层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以豫西中-新元古界为例,探讨目前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重要的问题。认为地层堆积类型转换面及沉积相序向上突然变浅的间断面是层序界面的间接标志。深切谷并非存在于所有的I类层序界面,其产生与否主要取决于河流均衡剖面的坡度与暴露和海底地形的坡度差。此外,在露头研究中,副层序应该以沉积相序的演变及海泛面作为划分和鉴别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2.
异常压力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123,自引:2,他引:123  
杜栩  郑洪印 《地学前缘》1995,2(4):137-148
随着油气勘探活动的不断加深,国内外相继发现了许多异常高压油气田。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已发现超压盆地180多个,其中160多个为富含油气盆地。异常高压油气田约占全球油气田30%左右,因此,对异常压力的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异常地层压力的概念、特征及分类;详细论述了异常压力的成因,即烃类生成作用、欠压实作用、液态烃类的裂解作用、粘土矿物的后生成岩作用、构造作用、温度变化等;系统阐述了世界典型含油气盆地的超压形成机制、超压体系中油气初次运移机理以及超压与油气分布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了五种超压油气藏成藏模式,即:(1)位于超压体系中的低渗超压油气藏;(2)位于超压层系中,以礁灰岩(或浊积砂岩)为储层的高压油气藏;(3)位于超压带上倾方向,以退覆三角洲平原和分流河道砂岩为储层的常压或过渡带超压油气藏;(4)位于超压带上、下部的超压油气藏;(5)位于远离超压体系的泄压区常压油气藏,本文对指导、加深新老油气区勘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3.
鲜水河断裂带的构造大地测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短边GPS点阵、短基线标石阵和精密激光测距 ,在与鲜水河断裂带的断层破裂带垂直的剖面上和构造盆地内进行构造大地测量 ,获得了断层软弱带和断层蠕变带上的最佳形变分布。综合利用相关地学成果和理论 ,揭示了构造形变所隐含的动力学信息 ,识别了断层应变带、塑性流变带和主断面在地面的分布范围。用外围GPS远场联测成果探讨了该断裂带的驱动力机制 ,匡正了其“左旋”运动和现今活动速度的含义。最后 ,评估了该断裂的地震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   
104.
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七号构造油气成藏过程与模式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对冷湖七号油气成藏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构造发育史与烃源岩生、排烃史,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了冷湖七号构造油气藏形成期次和过程,总结了东、西2个构造高点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冷七1井N12层包裹体主要为含烃盐水包裹体和气态烃有机包裹体,其均一温度明显分为60~70℃和110~130℃两个峰值区,对应地质时间分别为N21—N22时期和N2末—现今。结合源岩生、排烃史和构造演化史分析表明N12—N22时期为冷湖七号油气成藏的主要时期;②冷湖七号东高点N21气藏形成机理与模式为:断控同生隆起—单源供烃—不整合、断裂输导—浮力驱动—次生型断裂遮挡油气成藏模式;西高点E3油藏形成机理与模式为:同生隆起—双源供烃—不整合、断裂输导—浮力驱动—残留型原生油藏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05.
陕蒙交界地区基岩均具强风化,由此造成当地环境恶化、下游地区生态破坏和灾害积累。其形成机理应与岩石本身的物质组成、自然地理环境、地质构造状况、水文地质条件及其物理化学条件有关。而南部地区,由于上述诸因素的差别,基岩风化微弱。  相似文献   
106.
裂陷盆地中的构造变换带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构造变换带是裂陷盆地中的重要构造变形。讨论了构造变换带的含义、类型及对油气聚集的意义。裂陷盆地主干正断层之间的几何关系可以分为同向倾斜、背向倾斜和相向倾斜共3种组合方式;正断层之间的构造变换方式可以分为缓冲式、接力式、消长式、传递式和消减式等5种形式,构成15种类型的构造变换带。不同方式的断裂组合所形成的不同构造变换带类型会随着主干正断层位移的渐进增大发生相应的转变。构造变换带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1)它常常是主边界断裂带上地形高差变化较小的部位,是主要碎屑物源注入裂陷盆地的入口处,有利于发育储集层;(2)长期处于盆地内部相对高的构造部位,而且近邻生油凹陷,是油气运移指向区带;(3)它是裂陷盆地构造变形相对复杂的区带,有利于发育多种样式的油气圈闭。  相似文献   
107.
塔里木盆地满西地区海相油气成藏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满西地区是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藏的主要富集区之一,侧向运移是该区油气成藏的一个重要特征。该区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控干古隆起背景、东河砂岩优质输导层的展布以及中一新生代(尤其是晚喜马拉雅期)构造变动等三大因素。古隆起背景的存在是该区油气藏形成和富集的关键。研究表明,哈得逊古隆起及其斜坡上倾部位是满西地区油气聚集成藏的最有利地区,石炭系东河砂岩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层位,东河砂岩地层圈闭和地层一构造复合型圈闭是油气藏形成的主要类型。认为满西地区大中型油气田的勘探应以哈得逊古隆起及其西斜坡为重点。  相似文献   
108.
从已发现的油气田看中国海相油气勘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是古生界碳酸盐岩,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它的主要成藏类型是准原生型。对形成保存至今的工业油气藏来说,碳酸盐岩中有效烃源岩的总有机碳含量下限应≥0.5%,滨海相或海陆交互相煤系可对生烃作出重大贡献。碳酸盐岩中的储集体受裂缝—岩溶发育程度的控制而分为三种基本类型:(1)以孤立的缝洞储集体为主者称纳溪型,各储集体内的流体性质、压力均可有不同;(2)各储集体间相互连通从而有统一的压力和气、油、水界面,若其似块状者称任丘型,若其似层状者则称威远型;(3)居于这两个端元间的过渡类型为塔河型,其各部分之间的流体性质和压力可有一定差别,无统一油水界面。应注意对似层状储集体的勘探研究,保存条件的好坏对海相油气田有决定性的意义。在分析复杂的多期成藏史中,要注意古隆起和晚期成藏的辩证关系。我国的海相油气勘探有难度,要重新评价有效和高效烃源岩,从较浅部和次生油气蒇入手逼近油气源,寻找主力油气藏,要重视岩性圈闭和各构造(形变)层间的不吻合性。中国的海相油气勘探方向可分为优先勘探、立争突破、劣中选优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09.
含油气盆地成藏动力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成藏动力学是石油地质领域一个研究热点,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目前在国内外均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笔者介绍了成藏动力学的产生、发展与研究现状,论述了成藏动力学的定义、划分原则、类型及命名等基本内容,并总结出了其研究思路和方法,指出了成藏动力学下一步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趋势。认为在进一步认识与油气成藏密切相关的化学动力学、流体动力学过程和机理的基础上,实现盆地温度场、压力场、应务场的耦合和流体流动、能量传递和物质搬动的三维模拟,是成藏动力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0.
塔里木盆地哈得4油田成藏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哈得4油田是近年来在满加尔凹陷北部发现的第一个海相油田,一直被认为是喜山期形成的油藏。然而,根据包裹体测温、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以及油气水界面追溯等多种方法对其成藏年代重新研究表明,该油田主力油藏石碳系CⅢ油藏主杰晚海西期形成的古油藏,C5薄砂层油藏则可能为喜山期由CⅢ油藏垂向调整形成的次生油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