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45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一株海洋细菌的鉴定及其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在微生物产生活性物质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从陆地上寻找新的菌种和活性物质的几率越来越小,而海洋由于其特殊的生态环境(高盐度、高压力、低温及特殊光照)造就了大量陆地不存在的微生物新种和作用独特、结构特殊的活性代谢物质.因此近几年以来,从海洋中寻找微生物新种和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理活性物质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1~4].本课题组从海南周边海域分离筛选到一株具有抗菌、抗肿瘤活性的海洋细菌B2817,本文报道了对该菌的鉴定及对其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82.
一株海洋聚磷菌YSR-3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采用平板分离法,从黄海海域分离到一株聚磷菌,编号为YSR-3,对其进行了部分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分子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YSR-3菌体呈杆状,大小为3·5μm×1μm,革兰氏染色阴性,好氧生长;显微镜下观察能运动。最适培养条件为:氯化钠浓度3%,生长温度为24℃,起始pH值为6·5。该菌能在细胞内累积多磷酸盐形成异染粒。16SrDNA鉴定结果表明,YSR-3属于γ-变形菌纲、盐单胞菌属(Halomonas)。与盐单胞菌属中的其他已知种比较,YSR-3具有其特性:对氯霉素和卡那霉素敏感、淀粉水解呈阳性、反硝化和几丁质降解呈阴性、能将葡萄糖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  相似文献   
83.
细菌对锰的氧化和聚集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细菌是锰矿床生物沉积过程中的主要营力。通过总结生物与锰的关系,重点评述了细菌对锰的氧化和聚集作用,并探讨了锰的微生物氧化机制;同时,分析和总结了锰结核和锰的生物沉积特征。最后得出细菌在锰的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4.
烟台海域中度嗜盐菌分离、鉴定和系统进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山东烟台海域中度嗜盐菌的分布情况及种群特征,从烟台近海盐场采集的土样和水样中利用高氏一号培养基分离得到22株中度嗜盐菌。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析比较,选取其中的9株进行16SrDNA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这些中度嗜盐菌分别属于7个属:芽孢杆菌属(Bacillus)、枝芽孢杆菌属(Virgibacillus)、薄壁芽孢杆菌属(Gracilibacillus)、刘氏菌属(Liuella)、产微球茎菌属(Microbulbifer)、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和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其中菌株YTM-8、YTM-12和YTM-13可能是潜在的新种。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烟台海域中存在有较为丰富的嗜盐微生物多样性,并且潜藏着新类型的嗜盐菌资源。  相似文献   
85.
一株深海嗜低温萘降解细菌Nah-1的分离及降解基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萘为唯一碳源和能源从南,中绳海槽深海沉积物中分离得到一株能降解萘的海洋嗜低温细菌Nah-1,测定了该茵的最适生长条件及生长曲线。16S rRNA基因(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该菌属于解环菌属(Cyczocznsticus)。PCR扩增萘降解基因得到目标片段,比对结果表明,相似度最高的基因phnAl来自Cycloclasticus sp.A5,为99%,该基因编码的蛋白是萘双加氧酶大亚基。  相似文献   
86.
海洋生物发光研究对渔业、环境监测等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从湛江东海岛海域沉积物样品中分离出一株海洋发光弧菌(Vibrio sp.),本研究中编号为D2,对这株菌的生长和发光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海洋发光弧菌D2 在pH 7.0、温度35 °C、NaCl 浓度为2.0 %时,生长状态最好;在pH5 - 6、温度20 °C、NaCl 浓度为3.0 %、细菌密度OD600达0.08时,发光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87.
生物标志化合物、早期生命和古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早期生命和古环境成为地学研究的热点,生物标志化合物在前寒武纪生命演化和环境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前寒武系地层中检测到的主要生物标志化合物为:烷烃(包括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烷基环烷烃)、无环类异戊二烯烃、萜烷(包括三环萜、藿烷、2α-甲基藿烷和3β-甲基藿烷、重排藿烷、新藿烷、降新藿烷)、甾烷(包括C26-C30甾烷、4-甲基甾烷、甲藻甾烷、2-甲基甾烷和3-甲基甾烷、重排甾烷)、类胡萝卜素等。由于不同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生物前驱物赋存于不同环境之中,并与环境协同演化,分析地层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不仅可得到其前驱物组成信息,还可以获取古环境判断的重要标志。从已知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可以发现,在2.7Ga以前就存在生氧光合作用的蓝藻或蓝菌,真核生物可能已经存在,但在古、中元古代,海洋仍以缺氧环境为主,而生物仍以原核生物占优势。新太古代蓝藻或蓝菌的出现虽促进了大气圈的氧化,但海洋氧化的滞后明显制约了真核生物的发展,导致在2.78~0.6Ga长达20多亿年的时间里,生物演化缓慢。  相似文献   
88.
为了探讨硅酸盐细菌与硅灰石矿物的相互作用效果,将硅酸盐细菌在硅灰石粉体作用下培养48 h,对培养液中pH值、葡萄糖(GLU)、电解质以及M n,S i,F e等的变化进行测试。同时做SEM分析,对硅灰石粉体与细菌的作用过程中细菌形态和界面作用情况进行研究。通过FT IR分析硅灰石与硅酸盐细菌作用前后的红外光谱图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所选硅灰石作用下硅酸盐细菌GLU消耗量是无粉尘细菌对照的2.5倍,说明硅灰石对硅酸盐细菌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但SEM分析发现菌体破裂和扭曲现象严重;而硅酸盐细菌对硅灰石中S i的增溶达到10倍以上,同时红外光谱分析发现898 cm-1,925cm-1,962 cm-1三处谱峰明显下降,也反映了S i的大量溶出。因此可以得出:硅灰石对硅酸盐细菌生长有显著的影响作用,硅酸盐细菌对硅灰石中S i等元素有明显增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