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49篇
  免费   1560篇
  国内免费   1552篇
测绘学   836篇
大气科学   3065篇
地球物理   1879篇
地质学   2942篇
海洋学   822篇
天文学   112篇
综合类   586篇
自然地理   3419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315篇
  2021年   456篇
  2020年   448篇
  2019年   531篇
  2018年   419篇
  2017年   578篇
  2016年   545篇
  2015年   572篇
  2014年   675篇
  2013年   1043篇
  2012年   622篇
  2011年   672篇
  2010年   559篇
  2009年   672篇
  2008年   691篇
  2007年   670篇
  2006年   600篇
  2005年   551篇
  2004年   426篇
  2003年   372篇
  2002年   319篇
  2001年   264篇
  2000年   243篇
  1999年   203篇
  1998年   194篇
  1997年   215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巴州坳陷下白垩统—中侏罗统的粘土矿物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岩石薄片、X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资料,本文研究了巴州坳陷下白垩统—中侏罗统粘土矿物特征,发现粘土矿物分为伊利石、伊/蒙混层和绿泥石三种类型。粘土矿物的类型和含量随深度而变化,形成了伊/蒙混层带、混层迅速转化带和伊利石带。粘土矿物的转化和自生粘土矿物的形成是沉积地层非常重要的成岩变化。  相似文献   
942.
东海陆架全新统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高分辨率14C测年、岩石、生物、化学、同位素、气候及磁性地层学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不同沉积背景典型钻孔的沉积学分析,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东海陆架全新统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及对比;建立了全新世层序地层格架及海平面变化过程;提出了相应的层序成因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东海陆架全新统相当于一个发育中的六级(1~10ka)层序,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七级(0.1~1ka)层序和若干个更次级层序。代表1个六级或3个七级周期相对海平面变化过程中叠加有若干更次级的海平面波动,它们与地球旋回谱系中的太阳带、历法带密切相关。七级层序具有与三级层序相近的内部构型和成因格架。在东海陆架全新世沉积演化过程中,长江三角州至少有3次不同程度地越过东海陆架进入冲绳海槽,并滞留有至少3层海侵改造“残积砂”沉积。在东海陆架全新世海平面变化期间,最大海平面时期为约距今6~5ka,大致高于现今海平面2~4m,最低海平面在距今10ka左右,大约低于现今海平面130m。目前,由于温室效应的影响,海平面仍呈小幅度波浪式上升。事实证明,层序地层学不仅丰富了现代海洋沉积学的内容,而且解决了许多海洋沉积学未能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43.
基准面变化与层序地层——以塔里木盆地陆相地层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海平面变化 为基出的层序地层学理论在研制陆相盆地中遇到了困难,地层基准面变化 在解释地层层序成因和地层层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4.
塔里木盆地三大遗址群的兴衰与环境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中的三大遗址群都经历了公元前的兴起、1~3世纪的兴盛和发展,以及7世纪的废弃。它们的兴衰变化具有一定的同步性。这意味着导致水资源条件变化的原因是共同的,即气候变化,而不是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945.
中国小冰期的气候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建立了近百年中国10个区的年平均气温序列的基础上,利用史料、冰芯δ18O及树木年轮,重建了各区近400~1000年的10年平均气温序列。分析表明,近千年来中国可能有5次冷期分别出现于1100’s~1150’s,1300’s~1390’s,1450’s~1510’s,1560’s~1690’s及1790’S~1890’S。第4次冷期主要在中国大陆中部最明显,而第5次冷期在中国南部较强。新疆、东北及闽台气温变化与中国其它部分特别是南部及西南有一定差异。如果把最后两次冷期作为中国小冰期的两次主要寒冷阶段,其30年平均气温可能比20世纪中期中国最暖的30年(1920’S~1940’S)低0.6~0.11℃。  相似文献   
946.
历史时期关中地区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9,自引:6,他引:7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中地区地理位置特殊,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发祥地,历史时期气候曾发生多次明显的变化。通过对这一地区考古发掘、抱粉分析研究成果以及丰富的史籍文献、地方志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划分出全新世早期寒冷、全新世中期暖湿、西周冷干、春秋至西汉前期暖润、西汉后期至北朝凉干、隋和唐前中期暖润、唐后期至北宋凉干、金前期温干、金后期和元凉干、明清冷干等10个气候变化阶段,从而建立起该地区历史时期完整的气候变化序列。  相似文献   
947.
气候变化对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水文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虑积雪和降水不均等特点,对流域进行分带处理,提出和建立了包含积雪融雪结构的水文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求得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况下的月均流量过程,分析气候变化对玛纳斯河流域水文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若气温升高2℃,降水减少20%,则夏季径流减少52.59%,冬季径流减少1.77%,年均径流减少46.87%。  相似文献   
948.
通过在南缘露头剖面相构型识别,北部地震剖面解释的沉积体侧向迁移特征,建立了走滑拉分构筑的可容空间变化型式。此沉积对构造的响应模式,不仅可以很好的解释拼合砂体的分布,古流向偏转等问题,而且对于预测盆内沉积体走向也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949.
遥感技术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具有快速、多波段、周期性、大面积覆盖等观测能力的空间遥感技术,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随着遥感技术在国际上的蓬勃发展,遥感技术在我国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也开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简述了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覆盖、森林与草场、海洋调查与灾害监测方面的应用情况以及所取得的成果。这些研究为遥感技术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的深入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0.
探讨气候变化的新热点:大气气溶胶的气候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气溶胶的气候效应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已开展过许多观测研究和模式研究。但是由于气溶胶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对气溶胶的观测历史短,至今尚缺少全球范围的气溶胶系统观测资料,所以目前气溶胶的辐射强迫仍是个很不确定的量。这直接影响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预测。目前国内外正在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且有了一些初步的结果。概述了近期国内外对气溶胶的气候效应的研究状况及结果,介绍了今后国际上将要在这一领域开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