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619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280篇
地球物理   135篇
地质学   716篇
海洋学   176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81.
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LA-ICP-MS) has been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elemental composition of the surface layer, as well as of the first interior layer, of quartz grains from the mine tailings from Kristineberg (northern Sweden) in order to determine concentration gradients between these two layers. The quartz grain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oxidized and unoxidized zones within the tailing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assess the role of quartz surfaces as sites for the attenuation of solutes from the mine-tailings porewater. Concentrations of Cu, Ag, Sb, Pb and Bi are highest near the surface of each grain and decrease towards the interior. The surface concentration of Cu, Zn and Pb is more pronounced within the unoxidized than within the oxidized zone of the tailings. Cu exhibits a distinct concentration peak at the surface of the quartz grains below the pre-remediation oxidation front. For Zn and Ce the trend of high surface concentration is less pronounced than for Cu or Pb. Silver, Bi and As are preferably adsorbed within the uppermost layers of the oxidized zone where the pH is as high as 6.2. The conversion of intensity signals of the elements to concentration values in ppm was done by using external standards (NIST silicate glass).  相似文献   
82.
淄博市大武水源地是中国北方罕见的特大型岩溶-裂隙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开采量为52×10~4m~3/d。为了对岩溶地下水进行有效监测,需要建立最优的地下水监测网。文中在对岩溶地下水流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地下水流系统确定性-随机性数学模型,运用有限元与卡尔曼滤波耦合的模拟递推算法,对大武水源地地下水监测网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显示:现有地下水位动态监测网难以达到监测目标,最优地下水位监测网由14个监测井,每月监测一次的监测频率组成,比现有地下水位监测网减少了2个监测井。  相似文献   
83.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 in far west equatorial Pacific (QBOWP) and the 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is studied using a new conceptual model. In this conceptual model, the QBOWP effects on ENSO are achieved through two ways: (1) the oceanic Kelvin wave along equatorial Pacific, and (2) the Atmospheric Walker Circulation anomaly, while ENSO effects on QBOWP can be accomplished by the atmospheric Walker Circulation anomaly. Diagnosis analysis of the model results shows that the Atmospheric bridge (Walker circulation) plays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ENSO and QBOWP than the oceanic bridge (oceanic Kelvin wave along equatorial Pacific); It is found that by the interaction of the ENSO and QBOWP, a free ENSO oscillation with 3-5 years period could be substituted by a oscillation with the quasi-biennial period, and the dominant period of SST anomaly and wind anomaly in the far west equatorial Pacific tends to be prolonged with enhanced ENSO forcing. Generally, the multi-period variability in the coupled Atmosphere-Ocean System in the Tropical Pacific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NSO and QBOWP.  相似文献   
84.
采用AGMP-1阴离子交换树脂,分别以7mol/L HCl、2mol/L HCl、0.5mol/L HNO3作为淋洗剂,可有效分离Cu、Fe、Zn。介绍了方法的基本原理、化学分离过程及混合标准溶液与地质标样的分离结果。结果表明,Cu、Fe、Zn回收率均接近100%,标准溶液在离子交换分离前后同位素组成一致,可以满足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对Cu、Fe、Zn同位素高精度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85.
宋小年  冯天培 《岩矿测试》2006,25(2):189-190196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硅铝丝(Al—1%Si)中Si及杂质元素Fe和Cu。确定了最少取样量和样品溶解方法,优化了元素分析谱线和仪器的测量条件。实验表明,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9%~1叭%,相对标准偏差(n=6)低于1.4%,Si、Fe、Cu的检出限分别为8.5、1.0和0.4μg/L。该方法应用于快速测定键合硅铝丝中的各种元素,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6.
微波消解-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水中硅铁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利  袁园 《岩矿测试》2006,25(3):279-281
讨论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水样中si、Fe、Na时,四种水样前处理方法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提出采用HNO3^-HF体系微波消解、H3BO3掩蔽HF的方法前处理水样,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可同时准确快速地测定水中Si、Fe、Na三种元素的含量。5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加标回收率为89.2%-106%。  相似文献   
87.
张耀存  况雪源 《大气科学》2006,30(6):1177-1188
对IAP/LASG气候系统模式试验版(FGCM0)模拟对流层上层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季节变化的能力进行评估, 分析FGCM0模拟的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季节变化与NCEP/NCAR再分析资料的差异及其与对流层大气南北温差的关系.结果表明, FGCM0模拟的冬季和夏季西风急流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季节变化与NCEP/NCAR再分析资料基本一致, 但FGCM0模拟的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在高原附近地区冬季和夏季都偏强, 沿115°E中国大陆地区上空模拟的急流强度冬季偏弱, 夏季明显偏强.夏季FGCM0模拟的急流中心位于高原东北部的40°N附近地区, 强度偏强, 位置偏东, 而此时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的急流中心却位于高原北侧.此外, FGCM0模拟的急流在5月份的北移和8月份的最北位置上与NCEP/NCAR再分析资料差异较大.分析副热带西风急流与对流层南北温差的季节变化发现, 急流出现的位置总是对应着对流层南北温度差较大区域, 与再分析资料相比, FGCM0模拟的温度差在冬季基本一致, 夏季差异较大.与降水的模拟相联系发现, FGCM0模拟得到的与实际不一致的偏西偏北的强降水中心与200 hPa上的东亚副热带急流位置和强度不合理具有密切关系.相关分析表明, 冬季西风急流强度与日本南部海区的感热通量、夏季与青藏高原地区的地面感热通量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而FGCM0能够较好地模拟冬季西风急流强度与地面感热通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但模拟夏季青藏高原地区感热通量和副热带西风急流之间相关关系的能力相对较差, 夏季西风急流强度与OLR之间却有一定的关系.由于与强降水区相联系的OLR低值区对应着较大的对流凝结加热, 再加上模式中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较大的地面感热加热, 增强了对流层的南北向温度差, 进而影响东亚副热带急流强度和位置.因此, FGCM0模拟的夏季副热带急流位置和强度偏差与高原附近地区的地面感热加热、大气射出长波辐射等的模拟偏差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8.
浅谈地下水流模拟中河流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杰  王杰  杨操静 《地下水》2006,28(4):28-30
本文分析了河水与地下水不同作用形式下的补排关系,给出了河流在地下水流模拟中的两种处理方法.根据河流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规律将其概化为四种边界条件,并给出了在不同边界条件中河水与地下水交换量的计算公式,初步建立了河水与地下水的解析耦合模型.  相似文献   
89.
利用泥芯中稀土元素示踪青铜器的产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青铜器上所残留的陶范或泥芯出发,探讨利用泥芯示踪青铜器产地的可行性。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试了湖北、陕西、内蒙古和辽宁等地古代遗址出土陶范、泥芯等冶铸遗物的稀土元素,并分析比较了各自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湖北枣阳九连墩和荆门左冢楚墓群出土青铜器上的泥芯进行稀土元素分析,为这些青铜器的铸造地提供信息。研究结果显示,各地陶范和泥芯的稀土元素特征有一定差异,通过分析青铜器上所残留的泥芯或陶范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以示踪古代青铜器的产地,即铸造地。  相似文献   
90.
采用大试管和红外加热的多孔控温消解炉的简单装置消解植物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质谱法测定其中的主量和痕量元素,对消解温度、消解时间、消解溶剂、样品取样量等条件进行考察。用植物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进行前处理及测定,验证方法的可行性,测定值与标准值基本吻合。方法不仅能同时测定B、Ba、Ca、Cd、Cu、K、Mg、Mn、Na、Ni、P、S、Zn、CoSr、Pb、Cr等元素,还适用于Hg、As挥发性元素的消解测定。方法的精密度(RSD,n=10)≤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