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259篇
大气科学   70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80篇
海洋学   33篇
综合类   101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前,我国数字城市已走向面向云服务的智慧城市地理平台时代。云GIS服务平台为政府部门及公众提供了可定制、弹性化的一站式地理信息服务。本文在研究云GIS下地理空间数据的整合模型、服务体系架构,以及部署方式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Arc GIS云平台特点并设计了一套基于云平台的智慧城市地理空间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兰州市城关区数字化社会管理与服务平台"。该平台通过地理云服务集成了虚拟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关键技术,创建了智慧城市社会管理与服务新模式,提高了社会管理效能和质量。  相似文献   
82.
Understanding the geographical preferences of international tourists is critical for the tourism planning and marketing. However, it is not an easy endeavor to gather the corresponding information, given the absence of city-level tourism statistical data and high costs of participant survey. This paper characterizes the geographical preferences of international tourists using geo-tagged photos on social media (the Flickr in particular). Data are harvested for 333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China from 2008 to 2013, and the intensity of photo sharing (IPS: the ratio between total number of uploaded photos and total area of the city/region) is used an indicator of tourist geographical preferences. IPS visualization shows the geography that tourism hotpots generally concentrate in regional capital cities and economically developed megaregions. More specifically, the East Asia and Oceania tourists exhibit more preferences towards the eastern coastal cities, while the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visitors show increasing interest in exploring the western and northern places. Spatial regression is employed to quantify the local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ourists’ geographical preferences. It is found that international tourists usually consider the local economy, accessibility, infrastructure and cultural attractions when they choose their destinations in China. East Asia and Oceania visitors particularly appreciate the local economy and cultural attractions.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tourists especially value the cultural attractions and local openness. The demonstrated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is not restricted to Flickr data, and it can be applicable to social media offer geo-tagging service. This paper is therefore believed to advance the applications of social media into geographical research.  相似文献   
83.
GIS中多用户环境下数据共享一致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GIS中多用户环境下数据一致性问题,着重研究了由于某个用户修改其他用户已读数据所产生的不一致以及由于用户UNDO/REDO后产生的不一致。对于前者,本文提出了一种“通知-重读”法。  相似文献   
84.
智慧城市建设和地理信息共享化是当前GIS应用发展的主要方向.数据是信息共享的基础,在中国,共享平台建设已相对比较成熟,而马来西亚砂拉越州,在地理信息的集成管理上仍存在较大的问题,地理信息共享度低,建立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尤为重要.本文以地理信息采集为重点,采用ESB企业总线技术建立砂拉越州政府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定义一整套数据库建设标准、数据服务标准以及应用接口标准,以标准来规范共享平台的建设,集成测绘数据管理、道路管理等应用系统,完善数据更新体系,实现地理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85.
张洁  杨滨  张侠 《极地研究》2004,16(2):151-158
本文简述了2003-2004年期间中国第18、19次南极考察和第2次北极考察的数据汇交和共享工作的进展情况。以中国极地科学数据库为数据发布基础平台,利用ASP.NET技术开发动态数据库驱动的网站,通过“中国极地数据库网站”和“中国地球科学数据共享网”向用户提供公益性的数据共享服务。2003-2004年发布新的数据集406个,新增记录100多万条。  相似文献   
86.
在分析现有的数据处理策略的基础上,将经过改进的基于二进制Goppa编码的McEliece密码体制与数据份额的产生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纠错码密码体制的数据分离算法(KPDA)。与经典秘密共享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同等或更高的效率;而与同类的数据分离技术相比,基于编码的密码体制可以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87.
基于CityGML的遥感信息共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参考现有地物分类标准和CityGML要素类型基础上,探讨遥感专题模型的设计方法,分析基于CityGML的几何拓扑、语义属性信息表达机制,并以一小区域数据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8.
对地理信息共享与保护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总结对地理信息共享的认识:地理信息共享和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地理信息共享有重大意义,通过地理信息共享可以避免大量重复调查、使信息得到充分及时利用,可为国家节省巨额资金;但没有地理信息的保护,地理信息的共享将无法健康的进行。着重叙述如何以法律手段和非法律手段对地理信息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89.
开源地理信息共享平台GeoNetwork基于通用的元数据存储和交换标准,具有面向服务的灵活架构,成为机构、行业整合分散地理信息的有效平台。本文介绍GeoNetwork,涉及架构、关键技术、核心功能定制等;基于GeoNetwork构建了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HKH地区)地理信息共享网络中国节点,实践表明,GeoNetwork满足区域及行业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的功能需求,定制开发的平台为区域合作研究和生态保护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90.
邱超  张兰 《水文》2018,38(1):73-76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电话及网页人工报汛手段无法满足水文行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结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将微信公众号平台与传统水情报汛相结合,通过微信平台实现了无层级、扁平化、可反馈的信息传输交流模式,并在用户体验、私人定制、可移动性、容错性、实时反馈等方面做了充分设计和优化,切实保障了水情报汛信息传输的"零中断",提升了水情报汛效率和精度,减少了报汛工作的时空限制,真正实现了"互联网+水情报汛"和高效、安全、个性化共享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