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9篇
  免费   305篇
  国内免费   224篇
测绘学   110篇
大气科学   184篇
地球物理   454篇
地质学   683篇
海洋学   216篇
天文学   81篇
综合类   209篇
自然地理   16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51.
Melt loss and the preservation of granulite facies mineral assemblages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The loss of a metamorphic fluid via the partitioning of H2O into silicate melt at higher metamorphic grade implies that, in the absence of open system behaviour of melt, the amount of H2O contained within rocks remains constant at temperatures above the solidus. Thus, granulite facies rocks, composed of predominantly anhydrous minerals and a hydrous silicate melt should undergo considerable retrogression to hydrous upper amphibolite facies assemblages on cooling as the melt crystallizes and releases its H2O. The common occurrence of weakly retrogressed granulite facies assemblages is consistent with substantial melt loss from the majority of granulite facies rocks. Phase diagram modelling of the effects of melt loss in hypothetical aluminous and subaluminous metapelitic compositions shows that the amount of melt that has to be removed from a rock to preserve a granulite facies assemblage varies markedly with rock composition, the number of partial melt loss events and the P–T conditions at which melt loss occurs. In an aluminous metapelite, the removal of nearly all of the melt at temperatures above the breakdown of biotite is required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peak mineral assemblage. In contrast, the proportion of melt loss required to preserve peak assemblages in a subaluminous metapelite is close to half that required for the aluminous metapelite. Thus, if a given proportion of melt is removed from a sequence of metapelitic granulites of varying composition, the degree of preservation of the peak metamorphic assemblage may vary widely.  相似文献   
52.
文中主要探讨了由地震引起的天津市经济损失和生命损失的预测问题。首先阐述了天津市震害预测的 5个背景特点 :建筑物特点、地质条件特点、建筑场地划分特点、基本设防烈度特点以及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特点 ,根据这 5个特点将天津市划分为含有 7种建筑结构形式的 4个区域的震害预测模式。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天津市地震经济损失模型和生命损失模型 ,考虑了时间因素 ,然后与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实际震害结果进行了对比及修正 ,给出了天津市 4个区域的建筑物地震经济损失率模型、社会财富损失率模型和建筑物毁坏率模型 ,并给出了计算天津市建筑物地震经济损失、天津市国内生产总值GDP地震经济损失和天津市地震生命损失的表达式 ;最后 ,将天津市地区划分为2 85 8个震害评估单元 ,以近百年来在天津市区域内曾经发生的最大地震作为假想地震 ,预测分析了天津市建筑物地震经济损失分布和地震生命损失分布结果  相似文献   
53.
XieLili 《中国地震研究》2002,16(3):275-282
This paper describes briefly the recent advances and acievements of the research projects conducted by the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IEM) in the period of the Ninth Five-Year Plan(1995-2000)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China Seismological Bureau(CSB),These projects are related with key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They are:development of the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earthquake resistant design load level,study on mechanisms of earthquake damage to buildings.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y of base isolation,and study on earthquake damage prediction and seismic losss assessment methods.Through these studies,quite a number of problems have een solved and some of them have een applied i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design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54.
我国西部生态退化的社会经济分析--以川西为例   总被引:9,自引:11,他引:9  
陈国阶 《地理科学》2002,22(4):390-396
导致川西生态退化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超过环境容量,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落后,以柴、粪为薪、天然放牧,陡坡垦殖,砍伐森林等导致植被破坏,草场退化,水土流失,据此,对川西的区域资源优势,川西较低密度人口,川西资源开发和支柱产业选择应重新评价和定位。进行川西生态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营造开放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的耗散结构,构造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协调的有序结构和机制。同时,较彻底地改造农林牧生态系统,开创与生态协调的农业结构,生产模式,种植模式和管理模式,进行农牧区社区建设,根除刀耕火种,陡坡垦殖,游牧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55.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时空格局研究   总被引:63,自引:1,他引:63  
河南省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 80年代以来 ,经济迅速发展 ,总量水平在全国的位次不断上升 ,但区域经济差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以计量统计分析为基础 ,探讨了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时间特征、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过程 ,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调控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6.
西苕溪流域不同土地类型下氮元素输移过程   总被引:60,自引:3,他引:60  
梁涛  张秀梅  章申  于兴修  王浩 《地理学报》2002,57(4):389-396
以西苕溪流域为研究对象,选择最有代表性的5种土地类型,模拟天然大暴雨,通过3次重复实验研究不同形态氮素随暴雨径流及径流沉积物的迁移过程,估算氮素在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条件下的损失率。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降雨条件下,氮素的流失速率和流失量随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的不同表现出明显差异,地表径流水相总氮的流失量桑林最大,水田最小。水相不同形态的氮素流失量亦有所不同,悬浮颗粒态氮占地表径流水相总氮的70 %~90 %,水相溶解态氮的流失量以松林为最高,竹林、桑林和水田接近而且较低,不同类型的水相溶解态氮也随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表现出各自的特征。各土地类型单位面积、表层10 cm土壤氮素流失高达4.66~9.40 g·m-2,其中随径流沉积物相迁移的氮素占绝大部分(90 % 以上)。估算出的各土地利用类型总氮流失速率,地表径流水相为2.68~14.48 mg·m-2·min-1,径流沉积物相高达100.01~172.67 mg·m-2·min-1。  相似文献   
57.
近20年来,太湖流域地区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其生态环境也急剧恶化,特别是水体污染严重,其水质每5-10年下降一个等级。文章以无锡市为例,分析了社会经济发展对太湖流域水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与原因,并从产业结构的优化、水资源重复利用、污水处理企业化经营以及环境宣传等方面探讨了应对目前太湖流域水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8.
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地理学发展问题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新时期的区域经济地理学在取得全面发展的同时,在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和实践领域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文章根据学习和实践区域经济地理学的体会,初步提出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思维方法和技术方法等方面发展见解,并指出区域创新系统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等学科应注意拓展的重要实践领域,最后提出我国区域经济地理学科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9.
文章阐述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根据河南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加入WTO后开发区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从开发区环境营造,运行机制,筹资方式,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河南省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0.
新疆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吕宾  张小雷 《干旱区地理》2002,25(2):189-192
从新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的变化的吻合度或偏离度,来论述新疆的城市化水平是否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求证新疆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预测城市化率;剖析新疆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原因,提出新疆正处于城市化由初期向快速发展期的过渡阶段,加快城市化的关键是推进工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