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5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215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558篇
地质学   132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为对比分析5·12汶川地震和3·11东日本大地震的加速度反应谱和结构地震反应特征,挑选132条汶川地震和404条东日本大地震中Ⅱ类场地上的水平向加速度记录,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这两次大地震的标准加速度反应谱,给出了拟合谱曲线。将所得拟合谱作为需求谱,分别对6层框架结构和20层框架结构进行了Pushover分析,比较在上述两次大地震下不同框架结构地震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东日本大地震记录比汶川地震记录具有较明显的长周期地震动特征;两次地震记录的区别在高层框架结构的地震反应上表现得更加明显,东日本大地震记录对具有较长自振周期的结构的地震反应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2.
Despite the inherently advantages of the box column, finding the best option for the I beam to the box column connection is the main challenge in using the box column as a structural member for special moment frames. In this paper,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unreinforced connection, weakened connection and strengthened connection was evaluated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program. The seismic comparisons were fabricated by assessing the strength, ductility and energy dissipation in each configuration. Three full scale tests with several connections were carried out. All the specimens were subjected to cyclic loading and prior to failure by forming a plastic hinge in the beam, all the connections managed to reach an inelastic rotation of more than 6.0% rad. The experimental and analyt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strengthened connection with flange and shear plates turned out to be the most effective in the beam to the box column connection. Moreover, the normalized stress distribution of the continuity plates revealed that the possibility of the weld fracture in unreinforced connection is more than other specimens.  相似文献   
133.
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内隔板节点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本文设计了一榀三层两跨的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模型,梁柱节点采用内隔板节点型式。采用拟静力试验方法,对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施加低周反复水平荷载,研究了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内隔板节点的荷载一位移曲线、节点延性、节点破坏机制和破坏特点等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内隔板节点的抗震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34.
内核地球的自转运动和地球固定参考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内核地球模型下的地球表面的旋转运动和地球形变场的复数矢量球函数表示,以及外壳固定参考架、地球参考系的理论定义和它们之间等价性的理论证明.同时给出了液体外核(FOC)、固体内核(SIC)和整体地球的转动惯量张量和角动量的具体表达式.在考虑到引潮力位对地球形变场的影响下,研究了地幔相对角动量的具体表述.本文的工作是对前人有关理论的扩展和改进,对进一步研究内核地球自转的动力学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5.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介绍了福建泉州后渚大桥——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现场环境振动实验.并利用频域中的单模态识别法(SDOFI)、峰值法(PP)和时域中的随机子空间识别法(SSI)分别进行桥梁动力特性识别。利用ANSYS建立了全桥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理论模态分析,基于参数分析和环境振动测试结果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标定,建立了该桥的基准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可服务于桥梁长期健康监测与状态评估。  相似文献   
136.
本文建立了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用以研究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该模型考虑了钢与混凝土的粘结滑移作用。通过与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试验所得的滞回曲线和刚度退化曲线的对比,发现该模型的计算结果较为精确,可以应用于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的结构分析中。同时由试验和有限元分析计算的结果也可以得出结论,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37.
SEED格式STEIM2数据压缩算法在实时地震数据传输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一定带宽内,及时、高效、无失真地传输地震数据是地震数据传输的基本要求,SEED格式给出的数据格式在数据压缩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但SEED格式没有定义数据正确性和完整性保证机制和检验方法,因而影响实时传输中的使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SEED格式的STEIM2数据压缩算法,同EDAS数据包形式兼容的实时压缩数据包编码方法,来实现实时压缩数据的传输。经理论评估和实际数据检验,它容易实现,效率高,安全,可靠,完全可以应用于实时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138.
139.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hake‐table tests of a 2/3‐scale, three‐story, two‐bay,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infilled with unreinforced masonry walls. The specimen is representative of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in California in the 1920s.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had nonductile reinforcement details and it was infilled with solid masonry walls in one bay and infill walls with window openings in the other bay. The structure was subjected to a sequence of dynamic tests including white‐noise base excitations and 14 scaled historical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 records of increasing intensit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tructure was satisfactory considering the seismic loads it was subjected to.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design of the specimen and the major findings from the shake‐table tests, including the dynamic response, the load resistance, the evolution of damage, and the final failure mechanism.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40.
通过对3榀再生混凝土框架顶层角节点(再生粗骨料掺量为100%)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试验,对试件的破坏形态、延性、耗能能力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再生混凝土框架顶层角节点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经历初裂、通裂、极限、破坏4个阶段,最终呈节点核心区剪切破坏。位移延性系数在3.27~3.95之间,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可用于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采用ANSYS软件建立了节点的有限元计算模型,进行了单调荷载下的有限元非线性分析,得到了骨架曲线和试件的应力分布形态,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采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公式对角节点抗剪强度进行了计算并与试验数据相比较,发现计算值偏于不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