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0篇
  免费   585篇
  国内免费   221篇
测绘学   161篇
大气科学   206篇
地球物理   1870篇
地质学   303篇
海洋学   289篇
天文学   249篇
综合类   117篇
自然地理   12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用-正压模式,采用滞后平均法(LAF)对2000年热带气旋进行路径集合预报试验,并与基于热带气旋初始结构扰动的集合预报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LAF方法对热带气旋路径预报具有较好的改进作用。但LAF的集合预报效果受模式本身误差的影响,在完美模式的假设下,LAF集合预报相对于控制试验的技巧水平20~40%。  相似文献   
62.
丽江7.0级地震重力前兆模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申重阳  李辉  付广裕 《地震学报》2003,25(2):163-171
为了研究1996年丽江MS7.0地震前地震孕育过程或前兆表现,利用滇西地震实验场内高精度重复重力观测数据,结合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推断结果,并考虑到观测数据和模型粗差, 采用稳健或抗差-贝叶斯最小二乘算法和多断层位错模型,首次初步反演获得了研究区主要活动断裂滑动的时间变化分布.结果表明,1990~1997年断层运动的时间变化,较好地反映了1996年丽江MS7.0地震孕育过程.其主要前兆模式图象具有主震余震型特征,遵循地壳内部密度和地壳形变耦合运动模式(简称DD耦合运动模式).   相似文献   
63.
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研究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礼立  翟长海 《地震学报》2003,25(3):250-261
实际记录到的真实地震动在工程结构的抗震研究、分析和设计中往往作为一种施加到结构上使结构振动,直至破坏的地震荷载.如何合理选择真实的地震动记录作为研究结构地震反应的输入,一直是国内外抗震研究和设计中引人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提出了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的概念;然后在收集到的国内外5000余条被认为有重要意义的地震动记录基础上,利用综合估计地震动潜在破坏势的方法,对4种场地类型分别给出了长周期、短周期和中周期结构的国内外最不利设计地震动;最后通过几类不同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初步验证了本文所确定的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64.
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相干函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通过弹性半空间内位错源的数值解法研究了曲岩地震动相干函数,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一些典型场地的地表地震动相干函数,两的对比结果表明:复杂场地对地震动相干函数的影响强烈。  相似文献   
65.
地震动输入能量衰减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所收集到的266条强震记录,将其按场地条件分类,计算了不同场地条件、不同延性系数下的“绝对”和“相对”输入能量反应谱,然后利用两步回归法,得出了不同场地条件下地震动“绝对”和“相对”两种输入能量的衰减规律,分析了场地条件、延性系数、震级及距离等参数对地震动能量谱的影响,并对两种输入能量衰减规律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6.
沈阳2×200兆瓦低温核供热站厂址基准地面运动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综合厂址、近区域及区域地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有关规范的要求,采用地震构造法、最大历史地震法和概率法分别计算了沈阳2×200兆瓦低温核供热站厂址的极限安全地震动SL-2,计算结果分别为200Gal、125Gal和170Gal。取三者最大值,厂址SL-2应当是200gal。厂址基岩地面运动SL-2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取确定性法和概率法计算曲线的外包线作为用于厂址的基岩加速度反应谱。  相似文献   
67.
强震观测建筑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取得强震观测资料的建筑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法建立结构的动力反应分析模型,利用SAP2000程序分析了结构的地震反应,并同实际记录到的结构地震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了结构模型参数估计和一些不确定因素对模型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
数字地震数据的处理研究—真实地面运动的复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讨论了在频域中真实地面运动的复原问题,借助于一个稳定的六阶带通滤波器可使地震仪反演系统趋于稳定,最后由关分方程递归求出真实地动位移,结果表明,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仪器其原始响应不同,但由其复原的真实地面运动结果却有相当好的一致性。这证明了所采用的复原方法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69.
王向东  廖洞贤 《气象学报》1997,55(4):484-491
从原始方程出发,应用大气运动的对称反对称性理论,就赤道地区一呈偶极子分布的反对称冷热源对越赤道气流的形成和维持作用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非绝热加热的反对称分布对越赤道气流的影响是通过诱发和维持反对称的气压场分量来实现的。即在热源上空低层形成低压,高层形成高压;在热汇上空形成相反的气压场。这样,在赤道上空高、低层就将形成与相应气压梯度方向一致的越赤道气流  相似文献   
70.
An analysis of the Zihuatanejo, Mexico, earthquake of 1994 December 10 ( M = 6.6), based on teleseismic and near-source data, shows that it was a normal-faulting, intermediate-depth ( H = 50 ± 5 km) event. It was located about 30 km inland, within the subducted Cocos plate. The preferred fault plane has an azimuth of 130°, a dip of 79° and a rake of −86°. The rupture consisted of two subevents which were separated in time by about 2 s, with the second subevent occurring downdip of the first. The measured stress drop was relatively high, requiring a Δσ of about a kilobar to explain the high-frequency level of the near-source spectra. A rough estimate of the thickness of the seismogenic part of the oceanic lithosphere below Zihuatanejo, based on the depth and the rupture extent of this event, is 40 km.
This event and the Oaxaca earthquake of 1931 January 15 ( M = 7.8) are the two significant normal-faulting, intermediate-depth shocks whose epicentres are closest to the coast. Both of these earthquakes were preceded by several large to great shallow, low-angle thrust earthquakes, occurring updip. The observations in other subduction zones show just the opposite: normal-faulting events precede, not succeed, updip, thrust shocks. Indeed, the thrust events, soon after their occurrence, are expected to cause compression in the slab, thus inhibiting the occurrence of normal-faulting events. To explain the occurrence of the Zihuatanejo earthquake, we note that the Cocos plate, after an initial shallow-angle subduction, unbends and becomes subhorizontal. In the region of the unbending, the bottom of the slab is in horizontal extension. We speculate that the large updip seismic slip during shallow, low-angle thrust events increases the buckling of the slab, resulting in an incremental tensional stress at the bottom of the slab and causing normal-faulting earthquakes. This explanation may also hold for the 1931 Oaxaca ev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