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7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85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599篇
地质学   111篇
海洋学   69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18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The most rapid and dramatic evolution in the solar corona occurs in events now known as Coronal Mass Ejections (CMEs). There have considerable importance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mass and energy injected into the interplanetary medium. In this work, we have studied the relation of CMEs with geomagnetic activity for the period of 1988 to 1993. Not all CMEs are capable of producing geomagnetic disturbances. Our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maximum chance of a geomagnetic disturbance occurs two to three days after a CME in association with B-type solar flares.  相似文献   
102.
罗葆荣  段长春 《天文学报》1997,38(4):386-393
本文用1970-1995年的冕洞资料,分析了冕洞的分布规律,磁场极性的演化特征和冕洞的地磁效应,以及它们与太阳黑子周期的演化关系,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特别指出赤道冕洞和极区冕洞具有相反的演化规律和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3.
利用2016—2018年3期华北地区流动地磁矢量原始测量资料, 经数据计算获得2期华北地区和张家口—渤海地震活动带及邻区岩石圈磁场时空变化模型。 研究结果显示: 张家口—渤海地震带岩石圈磁场变化空间分布不均匀, 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 在张家口段(西段)与北京段(中西段)分界处和北京段(中西段)与唐山段(中东段)分界处岩石圈磁场各要素具有明显的异常变化, 如水平矢量存在转向和幅值变化, 磁偏角与磁倾角具有正负异常高梯度带的特征, 这与张家口—渤海地震带构造分段性特征密切相关。 张家口—渤海地震带位于燕山块体与华北平原块体之间, 两者运动的平动速率之差是张家口—渤海地震带左旋走滑的直接动力来源, 而各断裂带左旋走滑速率之差很可能是岩石圈磁场空间变化分段性分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4.
6月MJO对广东降水调制与直接影响系统的联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79—2008年广东省86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DOE第2套分析资料等,提出影响广东500 hPa环流系统的判别方法,分析6月赤道MJO (季节内振荡) 活动对广东降水的调制作用随中低纬度环流型的变化。结果表明:强MJO第3位相广东出现强降水的概率最高,是8个位相中唯一强降水等级出现日数超过弱降水日数的位相。在直接影响广东的5种500 hPa环流系统 (包括西风槽、西风浅槽、平直西风或高压边缘、副热带高压、热带低压槽) 中,西风槽类型影响时,赤道MJO对广东降水的调制作用最强,其他环流类型影响时,MJO的调制作用很弱。广东在西风槽影响下,当处于MJO第3位相 (第6位相) 时,降水距平百分率达到最高 (低)。MJO对广东降水的调制作用随中低纬度环流系统的变化,主要是环流系统之间的不同配合导致降水所需的动力上升条件和水汽输送条件的相互配合发生变化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5.
106.
SOFTWARE REVIEWS     
software reviews are in this article BMDP/PC CONCEPTS COMPUTERIZED ATLAS EVALUATION OF ALTERNATE PROPOSALS (EAP) EXTRA: EXPRESS TRANSIT ANALYSIS MATC CAD MOTORS TRANSPORTATION PACKAGE PCMAP: Thematic Mapping Software for the IBM Personal Computer, Version 2.3 PLACE TRANPLAN . US-ATLAS  相似文献   
107.
A new and simple method based on a nonlinearly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concept has been proposed in this research to interpret magnetic anomalies due to vertical faults and thin dikes. This proposed interpretative method consists of three main steps. The first step is to formulate nonlinearly 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problems to describe the geophysical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studied structures. The second step is to suggest an interior penalty function in order to convert these nonlinearly 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problems into nonlinearly un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ones. The third step is to solve the converted nonlinearly un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problems by using the famous Hooke and Jeevess algorithm in order to estimate the geo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studied structures such as: depth, amplitude coefficient, and index parameter. The Hooke and Jeevess algorithm is purposely chosen for being robust and also its application to magnetic data converges rapidly towards the optimal estimation of parameters. This method was first tested on theoretical models with different random noise, where a very close agreement was obtained between the assumed and evaluated parameters. The validity of this new method was also tested on practical field examples taken from Australia, India, United States, and Brazil, where available magnetic data existed and was previously analyzed by different interpretative methods. The agreement between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our developed method and those obtained by the other geophysical methods is good. The advantages of this newly proposed method,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published interpretative methods, also have been discussed and demonstrated.  相似文献   
108.
提出一种基于SRG剖分方法的剖分编码与经纬度坐标之间的转换算法,不涉及任何投影变换,计算过程只需加、减、乘、除简单算术运算,计算速度快,且SRG剖分编码本身就具有固定的方向性,利于邻近搜索。算法中采用坐标系辅助区分一些难以区分的菱形块,降低了转化误码率,进而提高了转换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9.
巢纪平  李耀锟 《气象学报》2010,68(2):147-152
利用一个考虑了辐射能传输的二维能量平衡气候模式,解析地分析了二氧化碳浓度改变后冰界纬度的变化,得到了冰界纬度随CO2浓度变化的关系以及全球平均温度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当CO2浓度由工业革命前的280×10-6增加到700×10-6时,冰界仅后退(北半球向北)几个纬度;当CO2的浓度继续增加时,冰界纬度会加速向极地退缩,直至出现全球无极冰覆盖的现象.同样地,当CO2浓度由280×10-6增加到700×10-6时,全球地表平均温度虽然在增加,但增加的速率很小,并且增加的速率在减小,而当大于700×10-6之后,温度增加的速率会快速增大,温度将加速上升.对不同反照率进行敏感性试验,发现当反照率从0.1到0.32时,结果并没有显著地改变,即结果对反照率的变化并不敏感.这一计算结果表明,在目前的状态下,由CO2引起的增温作用似乎处于变化很小的准饱和状态,即目前气候不会因为CO2浓度的增加而迅速变暖.较为实际的情形可能是大气温度在缓慢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才会迅速升高.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CO2的增温效应,因为根据计算结果,这个临界值大概在700×10-6左右,当CO2浓度增加到超过临界值之后,气温会剧烈上升,气候将会处在一个非常温暖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0.
北太平洋的年代际振荡与全球变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回顾和总结前人工作,特别是有关北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研究,针对近50年来北太平洋中纬度海温变冷的现象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角度,总结了影响北太平洋中纬度海温变冷现象的几种可能机制,推测了全球气温变暖可能会对北太平洋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归纳指出了研究该问题的复杂性与目前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