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测绘学   90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76篇
地质学   116篇
海洋学   19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10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41.
水库水体污染控制及富营养化防治是保障城市原水供应安全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针对金泽水源水库太浦河来水氮、磷浓度较高的特点,自行设计建设了5个面积均为240 m~2的生态净化模拟试验池(A、B、C、D和对照)开展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库形态、水生植物种植面积比例及种植方式对水体氮、磷污染物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模拟试验池的生态净化,原水中铵态氮(NH_4~+-N)、总磷(TP)和总氮(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0.36%、53.73%和22.25%,C池TN和NH_4~+-N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了24.97%和54.61%,D池TP去除率最高,达到62.16%,水体溶解氧(DO)平均浓度提高了1.11 mg/L,平均透明度提高了27.6 cm,均显著高于对照池.水库形态结构、水生植物面积比例及种植方式对水体氮、磷污染物净化效果影响明显,增大水库浅水区面积能有效提高对水体氮、磷污染物的去除能力,增加水生植物种植面积能有效提高水体氮污染物去除和DO、透明度的提升能力,采用浮床种植方式能有效提高水体磷污染物去除和透明度提升能力.本研究结果能为金泽水源水库及其他类似水库的设计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42.
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和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日趋严重,淡水湖泊藻类水华现象频发;由此引发的微囊藻毒素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效应备受关注.本实验探究了4个温度(16、20、24和28℃)和3个微囊藻毒素MC-LR浓度(2.0、4.0和6.0μg/ml)对4个品系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形态特征的影响.通过2种DNA分类方法——自动条形码查询系统和Yule溯祖模型将萼花臂尾轮虫划分为3个进化种;4个品系轮虫的形态学参数总体随温度升高呈减小趋势.在16℃下,轮虫的形态特征在各品系间未见显著差异;20℃下的昆明品系KMC23形态参数最小,而西宁XN2品系最大;在24℃下,西宁XN2品系的形态参数显著增大;兰州LZB1和西宁XN2品系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特征相似且在28℃下最小,这可能与两者属于同一进化种有关.4个品系轮虫的卵特征参数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各有不同.可见,品系和隐种的不同是造成4个轮虫克隆形态学参数对温度差异响应的重要内源性因素.各品系轮虫中,兰州LZB1品系受温度、MC-LR及两者交互作用的影响最为显著,形态可塑性最强.在高温胁迫下,兰州LZB1品系的所有形态学参数均显著减小,但MC-LR浓度对该品系轮虫的形态学参数并未产生显著影响;经低温胁迫后,低浓度的MC-LR没有显著改变兰州LZB1品系轮虫的形态学参数,而高浓度的MC-LR显著降低了轮虫的大部分形态学参数.微囊藻毒素对轮虫形态可塑性的影响受到了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的综合制约.  相似文献   
643.
近十年来,3维地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对于3维地图的定义并未统一,而对于3维地图的设计也未形成一定的标准。结合相关的文献,笔者认为扩展人类的空间认知手段和范围才是3维地图的本质目的所在,其定义应根据其是否具备超2维的感知效果来确定,而3维地图的设计原则也应从3维感受效果和新的符号视觉变量体系来考虑,同时充分利用2维地图信息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644.
水资源匮乏是限制棉花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明确棉花干旱后的复水灌溉量、复水时间及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解除程度,可为制定有效抗旱减灾降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精准水分模拟试验,研究了花铃期不同复水程度(50%、75%、100%灌溉量)对棉花轻度干旱胁迫(土壤湿度为50%-60%)形态特性、产量的解除效应。结果表明,干旱复水后,100%和75%复水量处理棉花蕾铃干物质、地上总干物质均高于或接近对照,干物质增加量与复水程度呈正比,而50%复水量处理始终低于对照,复水对干旱的解除效应不显著。复水过程中,棉田土壤湿度和植株叶片含水率的差异变化趋势一致,复水后第4d达到最高,随后逐渐下降;复水后第19天至30天,50%复水量叶片含水率显著低于对照,土壤已发展为重旱,而75%、100%复水量叶片含水率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土壤为无旱状态,二者配合可快速监测棉田干旱状况。复水后株蕾铃数、单铃重、棉花纤维长度均低于对照,蕾铃脱落率增加,最终产量低于对照,但75%、100%复水量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50%复水量无法解除轻度干旱胁迫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75%、100%复水量可有效解除干旱影响,且在复水后第19d内受旱棉花处于恢复生长的旺盛期,进行干旱复水灌溉时需考虑复水程度和时间差。  相似文献   
645.
黄河入海流路自1976年5月改道至清水沟流路以来,其地貌形态一直处于剧烈的变化当中,以往的研究虽然关注了典型断面主槽的形态特征及过流能力的变化,但对于清水沟流路范围界限内河道断面整体形态及其沿程变化等地貌特征还缺乏系统研究.本文以2019年10月黄河口现行清水沟流路范围渔洼以下河段加测横断面为研究对象,辨识现状地貌分布特点和横断面沿程形态特征,并分析其成因.结果表明:黄河口地貌形成受自然演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既具有主槽、滩地、堤防等河流地貌要素,又具有滩涂、潮沟、拦门沙等海洋地貌要素.在有堤防河段,主槽形态窄深,过流能力较强;在无堤防河段,主槽形态宽浅,过流能力较差;从滩槽高差、唇滩高差、滩地横比降三个指标来看,无堤防河段的"自然悬河"程度大于有堤防河段的"二级悬河"程度.黄河口悬河程度小于黄河下游大部分河段,但黄河口尾闾河道的滩地横比降依然远大于河道纵比降,若发生漫滩洪水将极易引起顺堤行洪,会对黄河口堤防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646.
中国5 个海区不同群体毛蚶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分析方法,采用10个形态性状,对中国5个海区5个野生毛蚶群体间的形态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塘沽群体和山东青岛群体形态最为接近,广西北海群体的趋异程度最大.主成分分析建立了3个主成分--主成分1、主成分2和主成分3,其贡献率分别为:34.70%、19.80%、15.00%,积累贡献率为69.50%. 判别分析结果显示,5个群体间的形态差异显著(P<0.01).建立了5个群体毛蚶的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为45.45%~95.45%、P2为36.36%~95.45%,综合判别率为74.50%.  相似文献   
647.
对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仔、稚鱼发育过程中正常和畸形个体的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条斑星鲽仔稚鱼形态异常出现于孵化后第5天,第7天和第8天表现最为明显.仔、稚鱼可分为3种类型:异常类型A:鳃盖和下颌骨发育不良,口膜不通、口不能自由闭合,腹部膨大,胸鳍没有发育,漂浮于水面;异常类型B:鳃盖、下颌骨发育不全,口闭合不全.胸鳍发育不良,漂浮于水面,偶尔水平运动;正常类型C:鳃盖、下颌骨发育正常,口能自由闭合,胸鳍明显变大,靠尾的摆动和胸鳍的快速划动在水中水平游动.A、B类型在孵化后第15~20天大量死亡,B类型少部分个体可以少量摄食并继续发育,但是生长速度缓慢,不能完成变态,发育到第30~50d天时死亡.正常发育个体孵化后第30天d左眼开始上移,第50天大部分左眼完全移至右侧,褪色、着底.色素异常观察发现,褪色着底时,近10%个体出现白化现象,几乎没有形成成体色素.  相似文献   
648.
星斑川鲽仔、稚、幼鱼的形态发育与生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摸清星斑川鲽仔、稚、幼鱼各期形态发育特征,2006年4-7月在实验室利用显微数码摄像系统,通过电脑显示屏观察、测量、拍摄记录星斑川鲽胚后发育形态变化.培育水温14.0~19.5 ℃,S 27~31,光照度500 lx左右,饵料依次为经过强化的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和配合饲料.星斑川鲽初孵仔鱼全长1.80~2.08 mm, 1日龄仔鱼平均全长2.89 mm;3日龄开始摄食;5日龄卵黄囊吸收完毕进入后仔鱼期;15~16日龄全长8.84 mm,开始伏底变态进入稚鱼期;20日龄全长10.12 mm,稚鱼右眼完全迁移至左侧,变态完成营底栖生活进入幼鱼期.星斑川鲽仔鱼变态发生日龄与培育水温有关,在12~15 ℃需24~27 d;15~16 ℃需18~20 d;17~19 ℃需15 d.开始变态仔鱼全长9 mm,变态完成时全长11 mm.幼鱼期鳞被形成,基本具有成鱼的外部形态和习性.  相似文献   
649.
Chen Y.  Yu P.  Wang L.  Chen Y. 《地理科学进展》2023,(11):2084-2098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adjustment as an institutional support for spatial governance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optimize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it has profound effects on promoting 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272 cities in China from 2013 to 2021, this study used the spatial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method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district-level administrative restructuring, a special type of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adjustment, on 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further analyzed the mediation mechanism of urban morphological polycentric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strict-level administrative restructuring is not only beneficial to promoting 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local regions, but also has positiv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 on neighboring regions. Mechanism analysis show tha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adjustment, urban form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actor for 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 Specifically, district-level administrative restructuring can reduce regional development inequality by improving the level of urban morphological polycentricity. Heterogeneity analysis show that the impact of district-level administrative restructuring on 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 varies across regions. Compared to the western region,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such restructuring on 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 are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 The restructuring has significant promotional effects in large cities and medium-sized cities, while the effects in mega-cities, super-large cities, and small cities are not significant.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prudently carry out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adjustment and urban spatial trans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cities,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polycentricity by district-level administrative restructuring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in order to promote 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 © 2023, Editorial office of PROGRESS IN GEOGRAPHY.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650.
为确定波纹唇鱼雌性亲鱼选育标准,了解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筛选出主要生长性状。本研究开展了波纹唇鱼雌性亲鱼形态性状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波纹唇鱼雌性亲鱼体质量变异系数最大;各性状之间除头长X3与胸鳍长X6,X3与躯干长X11和眼径X5与腹鳍长X7相关性不显著,其余各性状间显著相关(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筛选出4个与体质量相关性最大的形态性状体长X2、体高X4、臀鳍长X8、尾长X12;直接作用最大的形态性状是X2,间接作用最大的形态性状是X4;直接决定系数最大的是形态性状X2, X2-X4的间接决定系数最大;构建多元回归方程为Y=-3.402+0.016X2+0.453X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