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7篇
  免费   703篇
  国内免费   599篇
测绘学   694篇
大气科学   729篇
地球物理   1822篇
地质学   521篇
海洋学   509篇
天文学   192篇
综合类   415篇
自然地理   14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234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91.
国外河口水文研究的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多年来,随着河口水文要素监测技术的现代化,物理和数学模型的不断完善,有力地推进了河口水文学的发展。本文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对国外河口水文研究的动向进行了分析,着重介绍河口环流、河口锋、河口最大浑浊带研究的进展,并对现场观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等三种研究方法进行评价,可为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河口水文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2.
1991年7月11日日食期间,在大熊湖天文台进行了白光观测.图象是用65cm反射系统和OSL的CCD获得的.月亮边缘始终包含在视场之中,从模糊的月亮边缘轮廓推得了一维的视宁度点扩散函数(PSF),其中包含了望远镜引起的畸变。当天的PSF的宽度介于0.8到1.3弧秒之间。假设存在圆柱对称性,则可得到二维的PSF。然后,运用视宁度函数,对所观测的白光像消卷积。复原方法将观测到的rms反衬值由5%增强到18%;亮桥可能亮于正常的光球强度;暗的半影纤维可能暗到正常光球的50%;而亮纤维可能达到正常光球值。  相似文献   
993.
本文使用Nakai预处理和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对滇西地区下关台GS15-227重力仪1987-1992年观测资料和丽江台ET-22重力仪1991-1992年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处理,并对其计算结果进行了仪器动力学特征及惯性和海潮负荷改正,进而确定滇西地区潮汐基准参数为:δ(01)=1.166±0.001,δ(M2)=1.163±0.000,(01)=-0.38±0.08,(M2)=-0.32±0.08  相似文献   
994.
近30年青藏高原雪深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除多  洛桑曲珍  林志强  杨勇 《气象》2018,44(2):233-243
利用1981—2010年地面雪深观测资料较系统地分析了近30年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积雪深度的时空变化特点。主要结论如下:(1)高原雪深大值区主要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小值区则在高原南部干暖河谷和北部柴达木盆地,30年间高原平均最大雪深出现了显著减少趋势,减幅达0.55cm·(10a)-1,1997年前后高原雪深出现了由大到小的气候突变。(2)春季是高原平均积雪深度最大的季节,30年里平均最大雪深下降趋势非常显著,下降幅度为0.47cm·(10a)-1,且在1998年出现了由大到小的气候突变。(3)秋、冬季,高原平均最大雪深减少趋势不明显,但在不同区域雪深增减趋势不尽相同。秋季56%的台站呈减少趋势,而31%的台站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冬季61%的台站出现了减少趋势,而且减幅较大的台站基本分布在高原西南,而31%的台站则出现了增加趋势,多数分布在高原东部。(4)夏季高原积雪分布极为有限,仅在海拔和纬度较高的高寒地区有积雪,近30年雪深减少趋势同样显著。  相似文献   
995.
为了解飞机观测气象资料(AMDAR资料)的可用性,推进AMDAR资料在湖南气象预报业务中的应用,对2013年5月至2016年12月的AMDAR资料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参考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提供的AMDAR资料质量控制方法,对AMDAR气温资料进行质量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对湖南范围内的AMDAR气温资料和常规高空观测气温资料(长沙、怀化、郴州)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AMDAR资料主要分布在100 h Pa气压层以下,起飞和降落阶段资料约占68. 75%。AMDAR气温资料数据质量稳定,气温疑误率低于0. 13%。在对比样本上,AMDAR观测气温(t_a)与常规高空观测气温(ts)存在非常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 9966,均方根误差为1. 065℃,AMDAR观测气温平均偏低0. 13℃,差值呈准正态分布,且73. 76%的差值在-1~1℃。AMDAR观测气温与常规高空观测气温的差值分布与飞行状态和飞行高度相关,上升状态AMDAR气温偏高,下降状态AMDAR气温偏低。500 h Pa高度以下,样本飞行状态多为下降,t_a较ts平均偏低0. 25℃; 500h Pa高度以上,样本飞行状态多为上升和平飞,t_a较ts平均偏高0. 03℃。  相似文献   
996.
同化不同观测资料数据集得到的模拟结果大有差异,而实际应用中资料的获取及同化前的预处理也是一项耗时的工作,因此针对不同的研究目的,采用适当的观测资料进行同化是必要的。采用WRF模式同化系统,同化收集到的2种观测资料数据集(分别为全国观测资料数据集和NCEP ADP全球地面观测数据集),并将2种同化试验与未同化模拟结果对比得出:同化不同观测资料数据集对模拟效果影响较大,尤其对垂直方向上的模拟效果影响要大于对地面的;同化国家站数据集在垂直方向上优势明显,但在低空的模拟效果不如加入更多观测数据类型的NCEP ADP数据集的模拟效果;对受局地影响较大的要素,同化对模拟的改善作用显著;相比NCEP ADP数据集,WRF模式在同化国家站数据集后需要更长的积分时间来与之协调,因此选择合适的模式积分开始时间与同化资料的有效时间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97.
多旋翼微型无人机气象探测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明  史静  姚巍  庄庭  连高欣 《气象科技》2018,46(3):479-484
本文通过多种试验对多旋翼无人机搭载微型气象探测设备进行低空温湿度探测和数据传输进行了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采用433 MHz无线透传的数据通讯方式数据传输稳定性较好,选用的微型气象探测设备温湿度传感器通过了实验室计量检定,与百叶箱温湿度的对比观测中二者一致性较好;无人机在单纯悬停过程中,温湿度观测与对比观测设备误差较小,相关性较好;在低空连续飞行过程中,温湿度观测结果与探空仪观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温度平均绝对误差0.84℃,相对湿度平均绝对误差4%),但存在温湿度小脉动变化无法捕捉的情况,可能与设备温湿度响应时间、通风防辐射罩结果、飞行速度等有关。  相似文献   
998.
王传辉  姚叶青  时刚 《气象》2018,44(9):1220-1228
通过对比江淮地区1992-2016年08和20时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与观测资料的温度要素,发现它们在垂直方向上的偏差存在从低层到高层先减小后增大的特点,对流层低层各站偏差的空间差异明显,到中高层各站偏差趋于一致。偏差存在明显年际变化,500 hPa及以上等压面在2000年前后再分析资料比观测资料存在由偏低向偏高的转折;除地面外,其他高度上两种资料的平均绝对偏差均呈显著减小趋势。在偏差的月际分布上,地面和500 hPa以上高度再分析资料普遍比观测资料偏高,各高度上平均绝对偏差在8-9月最小。进一步对各天气现象下两种资料比较发现,雪、雨夹雪、冰粒子和冻雨天气发生时,地面至1000 hPa和850 hPa上再分析资料比观测资料偏高;大雾天气发生时,再分析资料比观测资料在1000 hPa偏高幅度明显高于地面。可见,在江淮地区使用ERA-Interim再分析温度资料判别降水相态时,大气边界层和850 hPa温度需慎重使用,近地层虚假逆温对大雾判别会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999.
段晚锁  封凡  侯美夷 《大气科学》2018,42(3):677-695
针对粒子滤波—目标观测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能够克服该局限性的新目标观测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可预报性研究,揭示了东太平洋型厄尔尼诺事件和中太平洋型厄尔尼诺事件的目标观测敏感区。通过同化该敏感区的目标观测,显著减小了两类厄尔尼诺事件的预报不确定性,验证了新方法揭示的目标观测敏感区在改进厄尔尼诺预报技巧中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全球测雨卫星(GPM)携带首部Ka和Ku波段测雨雷达于2014年2月发射升空,继热带测雨卫星(TRMM)的单频测雨雷达探测后,实现双频测雨雷达(DPR)探测。本文基于DPR不同波段及不同方式探测反演给出的四种降水产品[Ka波段高精度探测(KaHS)、Ku波段探测(KuPR)、Ka匹配方式探测(KaMS)和Ka及Ku双频联合探测反演产品(DPR_MS)],对2014年的四个降水个例的降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就DPR探测波段、扫描方式及反演算法所引起的降水产品中降水结构特征差异进行了比较与讨论。结果表明,所选四个个例分别位于中国东部、西北太平洋区域、风暴轴区域以及美国本土,四者发生背景及降水特征差异显著,但表现出了较为一致的产品差异特征。KaHS的回波顶高度最高,比KuPR高约0.1 km,其对弱降水(小于0.5 mm h-1)的观测性能好,但对10 mm h-1以上的强降水存在严重低估。KuPR继承了TRMM测雨雷达(PR)对强降水的观测性能,但受频率限制对0.5 mm h-1以下的弱降水观测能力有限。KaMS的整体降水强度分布与KaHS类似,但受高回波阈值限制,KaMS漏掉了大量弱降水样本,对强弱降水的观测性能均有限,且其平均回波顶高度比KuPR可低约1 km,常将融化层误判为回波顶高度,故不适宜单独使用。DPR_MS的降水反演算法具有独立性,对强降水和弱降水的反演能力都较强,而其回波顶高度主要继承于KuPR的回波顶高度。此外,DPR_MS双频反演的粒子谱最为合理,揭示了西北太平洋区域台风个例两侧眼壁粒子谱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