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6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未来百年夏季青藏高原臭氧变化趋势及可能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全大气气候通用模式(WACCM3)对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排放情景特别报告中2001年到2099年A1B、A2、B1三种排放情景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三种排放情景下青藏高原地区未来百年臭氧总量在夏季(6—8月)的变化趋势及引起该变化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在三种排放情景下未来百年夏季高原区臭氧总量均呈现增长趋势,其中A2情景下臭氧增长最快,B1情景下增长最慢,但相对于同纬度其他地区,高原区的臭氧总量增长较慢,即高原区臭氧谷加深。高原区高空污染物的减少以及局域Hadley环流的减弱是未来高原区臭氧总量增加的原因;而南亚高压的增强,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辐散增强则可能是高原区臭氧谷继续加深的原因。  相似文献   
43.
It is past time for u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that exists between what we commonly call spatial analysis on the one hand,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or GIS on the other. GIS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but seems to incorporate only a portion of the tools found in spatial analysis. Spatial analysis can be accused of overly simplistic approaches that severely limit its practical utility.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discarding myopic views and meeting upon a common ground of increased knowledge of modern computing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including object-orientation, can prove extremely fruitful to both sides.  相似文献   
44.
基于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的22个地球气候/系统模式模拟数据,分析了1961—2100年期间青藏高原年均地表气温在不同情景下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多模式集合平均的模拟结果优于大多数单个模式。由于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和辐射强迫的不同,在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四种情景下,2015—2100年间青藏高原年均地表气温的增温趋势分别为0.10 ℃·(10a)-1、0.29 ℃·(10a)-1、0.53 ℃·(10a)-1和0.69 ℃·(10a)-1,帕米尔高原、藏北高原中西部和巴颜喀拉山区为三个升温中心。相对于1995—2014年参考时段,到本世纪中期(2041—2060年),青藏高原区域年均地表气温将分别增加1.37 ℃、1.72 ℃、1.98 ℃和2.30 ℃,而到本世纪末期(2081—2100年),年均地表气温将分别增加1.42 ℃、2.65 ℃、4.28 ℃和5.38 ℃。与《巴黎协定》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不超过2 ℃目标相比,无论在哪种情景下,到本世纪中期时青藏高原年均地表气温相对于工业革命前均升高超过2 ℃,这会造成极大的气候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5.
国内外铜期货市场对比及铜价合理区间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铜期货市场的机制、规模以及价格变化, 指出尽管国内市场在铜国际定价中已占据一定的主动权, 但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国内市场在市场机制、市场规模等方面亟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系统分析了2003-2008年7月和2009年至今两个阶段国际铜价上涨的原因, 指出2008年金融危机前铜价上涨主要源于市场供需基本面的拉动, 炒作仅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而2009年至今以中国市场为主导的价格上涨则主要由市场炒作所推动, 应引起政府部门和业内人士的充分注意和警醒; 研究确定了国际铜价的合理区间应在3900~4200美元/吨之间;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国内期货市场、控制期货价格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6.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七大含油气陆相盆地之一,油气资源总量丰富,勘探潜力巨大。柴达木盆地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及评价项目研究工作开展2年以来,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和认识:德令哈断陷内大面积分布中—下侏罗统烃源岩;盆地东部石炭系具有生烃能力;盆地北缘东段红山地区地震勘探采集到较好品质的资料;狮子沟地区天然地震勘探得到初步成果;综合应用地震、钻井等资料,确定了狮子沟构造的深层构造。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是进一步加强盆地东部石炭系评价的力度,深化狮子沟、红山、德令哈等地区深层构造的研究及圈闭资源量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47.
刘新会 《地质找矿论丛》2006,21(Z1):118-120
金龙山矿床已具大型规模,但由于认识上的分歧,对矿区勘查前景存在不同看法.齐波夫定律在预测金矿资源方面效果不错,利用齐波夫定律对金龙山矿床储量进行分析,其远景预测量为90.473 t,加上现有的储量可达到特大型规模.2005年仅丘岭矿段就提交334资源量23.5 t,从而证实了预测的可信性.随着深部勘探的进行,金龙山金矿的扩矿潜力必将进一步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48.
A hierarchy of models is being developed to represent the changes in climate that could occur in the next 10,000 years at proposed nuclear waste repository sites in the U.S. Three levels of modeling of the global aspects of climate change are included. At the broadest level a multitude of theoretical representations are being considered, most based upon the Milankovitch theory. A set of at least 150 situations will be examined, and those of concern for site stability will be screened for more thorough analysis at the next level of detail. The screening criteria include estimation of the probability of the event; the level of probability which must be considered (0.0001) requires use of the most detailed paleoclimatic records available. Uncertainty in the results will be evaluated by comparison of model reconstructions to the paleoclimatic record and by Monte Carlo analyses.This paper was presented at Emerging Concept, MGUS-87 Conference, Redwood City, California, 13–15 April 1987.  相似文献   
49.
隐伏活动构造探测研究的若干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向宏发 《地震地质》2003,25(3):460-466
文中通过国内外隐伏活动构造研究发展历史回顾与最新研究动态的分析 ,提出了当前隐伏活动构造在浅部精细特征研究、深浅构造关系研究和高新技术手段运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为适应隐伏活动构造研究不断发展的需要 ,作者认为 ,以浅层物探、系列钻探和新年代研究为支点 ,开展多学科手段的综合定量研究是深化这一研究的基础 ,而进行隐伏活动构造的科学分类、准确定位和最新一期活动性研究是当前研究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50.
利用强震组增益P、强震组效能R和强震组分布变异值S等3种指标,对安徽省1300年以来地震成组活动的客观性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该区不同时段、不同震级的地震活动呈现不同的特征和分布类型;同时,用b值方法分析了目前地震活动状态;在此基础上,应用泊松模型对未来地震趋势进行了概率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