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6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242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139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87篇
自然地理   3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81.
孙俊 《地理研究》2020,39(1):200-213
以《科学知识的地理》为中心,基于学术史、当前学界对该书的述评及相关研究的梳理,文章对科学知识地理学的学术脉络及创见进行了较详的考察。传统科学知识地理性的解释路径,存在无地方性与地方性二元论问题,且“地理”被视为科学的外因。基于科学知识生产“场所”地方性意义的揭示,科学与区域关系的建构,以及科学“流通”与科学全球化的阐释,科学知识地理学建构了“地点-区域-全球”多尺度视野下的科学知识生产、流通、消费解释路径,在揭示辩证性的科学知识地理性的同时,以新的模式解释了科学知识的地方性与全球性关系。当前研究对当代科学知识地理性的强调,以及后殖民思潮的介入,将科学知识地理学带入到了更为广阔的学术视野中。结论建议中国的科学知识地理学研究应注意审视当前科学知识地理学理论的预设,注意挖掘中国科学知识地理性方面的特殊议题,从多个层面结合中国实际讨论科学知识地理性问题,并及时、批判性地吸收和应用相关新思潮、新理论。  相似文献   
982.
多尺度知识溢出研究——以进出口互动效应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君洋  朱晟君 《地理研究》2020,39(11):2493-2507
知识溢出是地理学探究的重点话题。知识可以在不同的地理尺度上溢出,其效应具有差异化的表现。本文选择进出口互动效应作为知识溢出成果的表征,并基于2002—2015年中国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实证测度了企业从进口侧所导入的知识在企业内部、区域内部以及区域之间三个地理尺度上的溢出对企业出口所造成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全国范围内,企业自身和企业所在的区域进口新品种的产品,能显著促进企业出口新品种的产品,且前者的促进效应更强。同时,企业邻近区域进口新产品,对本地企业出口新产品存在负向影响。然而,该影响在发达地区中表现为负,在欠发达地区表现为正。文章结果反映了不同地理尺度上的知识溢出具有差异化的表现,溢出效应存在距离衰减特征。本文丰富了地理学对于知识溢出话题的认知,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83.
社会文化地理知识生产的表征与非表征维度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郭文  朱竑 《地理科学》2020,40(7):1039-1049
采用文献归纳和理论思辨法,对社会文化地理知识生产的表征和非表征表达、关系转换及权力政治等内容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认为,表征的本质是作为替代品指代实物符号化的实践,非表征是动态性隐蔽对象显性化的实践。表征与非表征是社会文化地理知识生产的重要维度,两者具有同构性和互补性;出于差异化的逻辑抽象方式,两者又存在较大的表达区分。表征主要是对特殊意义“知识节点”的关注,具有共享性、社会性、说明性和稳定性;非表征主要是对非稳定性流动知识、活力性知识和关联性知识的关注,具有经验性和情境性、具身性和体验性、结构性和交互性;表征与非表征不仅具有内在关联性,也存在转换的必要性,这是人们积极应对社会文化地理知识认识论危机的一种可能方案,也是人们更加精确认识地理知识生产的前提和基础;随着后现代地理学语境的兴起,以及人们对话语、身份等要素的关注,社会文化地理知识生产的表征与非表征方式受到了权力政治因素的影响,这使表征和非表征实践具有了表达协商的意蕴,这一研究发现将创新并拓展对表征和非表征的传统理解。未来研究应多聚焦在表征和非表征的内涵解读、内容和方法呈现层面,这既有利于丰富社会文化地理知识生产的表达方式,也有利于人们科学指导地理实践。  相似文献   
984.
高被引华人科学家知识网络的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司月芳  孙康  朱贻文  曹贤忠 《地理研究》2020,39(12):2731-2742
知识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与影响因素是经济地理学探讨的热点议题之一,以往研究侧重于产业案例的分析,主要关注国家和城市层面的知识网络,而对科学家等个人层面的网络研究较为缺乏。以2014—2015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为原始数据,筛选出高被引华人科学家,并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高被引华人科学家之间合著论文的数据构建知识网络,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高被引华人科学家知识网络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并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从地理邻近性、社会邻近性、制度邻近性3个维度,探讨高被引华人科学家知识网络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① 高被引华人科学家知识网络存在核心-边缘结构特征,且具有小世界网络的网络特征;② 此知识网络呈现“小集聚大分散”的空间结构特征,地理邻近性作用明显;③ 高被引华人科学家知识网络形成过程中会受到科学家自身科研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地理距离和科学家之间的联系呈现负相关关系,地理邻近性的影响仍然存在,社会邻近性和制度邻近性均对知识网络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85.
不同知识基础产业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琴  曾刚 《地理科学》2020,40(8):1235-1244
基于知识基础理论,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为解析型产业案例,节能环保产业为合成型产业案例,采用合作申请发明专利数据,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负二项回归模型,比较2004—2006年与2011—2013年解析型产业和合成型产业创新网络演化和绩效。研究发现:① 2类产业创新网络结构存在差异:解析型产业创新网络整体呈现强连接稀疏型结构,集聚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核心城市网络地位高,网络跨区域特征明显;合成型产业创新网络整体呈现核心?边缘结构,强企业组团形成网络核心,网络本地化特征明显。② 2类产业创新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不同:中心性对解析型产业创新影响不显著,不利于核心凝聚的合成型产业创新。随着网络的发展,结构洞对解析型产业创新的积极影响不断增强,对合成型产业创新的影响由积极转向消极。创新合作深度对解析型产业创新绩效的正向促进作用远高于合成型产业。创新合作广度显著促进合成型产业创新,而对解析型产业创新影响不显著。③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网络封闭性对2类产业创新绩效影响存在差异。从时间演化看,三元闭包代表的封闭性结构对解析型产业创新的作用由正向逆转为负向,从始至终都不利于合成型产业创新。  相似文献   
986.
文本数据为地理知识服务提供了海量资源。面向文本数据的地理实体关系抽取是地理知识图谱构建的核心技术,直接影响地理知识推理与服务的质量。由于文本数据不可避免地含有噪声,从文本中抽取的地理实体关系需要质量评价和信息过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通用知识库的地理实体关系过滤方法,针对已抽取的地理实体关系从中筛选出高质量的结果:先利用“本体知识”、“事实知识”和“同义词知识”构建地理关系知识库,作为信息过滤的参照数据;再基于分布式向量表示模型度量已抽取的地理实体关系与参照数据之间的语义相似性,以提高地理知识图谱的丰度与鲜度。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业界流行的“Stanford OpenIE”工具,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可将置信度区间[0, 0.2]和[0.8, 1]的MSE(Mean Square Error)从59.27%降至3.94%,AUC(Area Under the ROC Curve)从0.51提升至0.89。  相似文献   
987.
��ʽԼ�����������Ϸ��ݵĶԱ��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壬??????????????ó????Щ????????  相似文献   
988.
吴正  王为 《地理研究》2007,26(6):1069-1076
本文为缅怀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地貌学家和教育家曾昭璇先生的纪念论文,阐述了他的学术思想及其贡献。曾昭璇教授学识渊博,在自然地理、地貌、历史地理、人类地理、方志学以及民族学和民俗学等诸多学科领域,都卓有建树。他先后开创"岩石地貌学"、"历史地貌学","人类地理学"三个新领域,填补了学科的空白。曾昭璇先生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思想,提倡"地理科学乃经世致用之学",主张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科研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曾昭璇先生除科研外,一生以教书为业,致力于地理人材的培养。他非常重视教材的建设,认为教材决定着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科学素质。提出高等师范的地貌学教材要在"浅、广、新"三方面下功夫。这不仅是编写地貌学教材的要求,更是一种独特的高校地貌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989.
The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in nine communities of the Kenyan coast were examined to test the hypotheses that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and knowledge about the sea differ for: (1) fishers compared to non-fishers; and (2) fishers living adjacent to parks compared to fishers living away from parks. Compared to non-fishers, fishers were poorer, had higher occupational diversity, more participation in community decision-making, and higher scores on six dimensions of knowledge about marine resources. Fishers living adjacent parks had lower occupational diversity, higher fortnightly expenditures, greater knowledge of the effects of land-based pollutants and market demands than non-park fishers. These relationships may, however, be a result of urbanization near Kenya's marine parks, rather than the marine parks’ effect on fishers’ knowledge and livelihoods. Consistent with studies from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this study finds that there are aspects of Kenyan fishers’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and knowledge about the sea that characterize them as distinct from non-fishers. Initiatives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of fishers or to manage fishery stocks need to understand and account for these differences.  相似文献   
990.
首先详细阐述了智能化专题地图内容选择的基本理论问题;然后提出了一种“启发式”和“增强型智能化”相结合的问题解决方法并讨论了问题的分解策略和专题内容选择的质量评价方法;接着设计了试验系统的概念框架并建立了问题的知识模型,提出了用关系数据库的理论与方法模拟知识模型,为知识的获取提供了模式,为知识库的构建提供了方法;最后基于WebService开发了试验系统并举例说明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