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8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157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622篇
海洋学   4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1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分析了山东招远后孙家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了在该区进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852.
海泡石矿物特定的结构特征致使其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抗腐蚀、脱色、吸附及抗辐射、隔热、绝缘等优良特性 ,因而是一种具有很大开发应用潜力的矿产。具经济价值的主要为产于二叠纪及第三纪沉积类及火山沉积类矿床。它们形成于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较干旱的气候 ,偏碱性的介质等条件下 ,热液型矿床则多在中酸性岩浆岩与蚀变白云质大理岩内外接触带产出。海相沉积、火山沉积型及热液型海泡石矿床在我国均具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853.
854.
陶卫中 《铀矿地质》1989,5(2):86-89
本文从断裂构造对铀矿床的控制出发,研究了川东北砂岩型铀矿床的形成机理,总结了该区砂岩型铀矿床的选点准则,最后进行了铀成矿远景预测。  相似文献   
855.
856.
通过系统的野外和室内工作编制了1:10万闪电河断陷带两侧地质构造及铀成矿远景预测图,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阐述了区域成矿背景,并提出几点新的认识。在详细研究了闪电河断陷带两侧地质构造特征后进行了成矿远景区的遴选,并指出本区进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857.
在充分研究了新疆北部已完成的大量1:20万区域化探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对铜矿带及与铜有关的元素异常和组合,利用其分布规律,对新疆北部的铜地球化学异常组合进行分类,划分出3个Ⅰ级铜地球化学成矿远景带,19个Ⅱ级铜地球化学成矿远景亚带,98个Ⅲ级铜地球化学成矿远景区。为进一步研究新疆北部铜成矿远景(区)带,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858.
断层活动性定量评定之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活断层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工程评价要求的提高,对断层活动性仅作定性评价,已不能满足重大工程选址和设计的要求,而必须走量化评定的道路。作者分析了断层活动性定量评定之现状,科学京、工程师们虽已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实践,但当前仍处在探索研究阶段,至今尚未找到一个能被普遍接受的断层活动性量化评定标准。作者对断层活动性量化评定之前景亦做了展望,并着重指出几个今后应特别予以注意的问题:1.明确断层活动性的概念含义;2.找到影响断层活动性大小的主要因素;3.加强断层活动年代测定研究;4.重视活断层的地震活动和地表破裂研究;5.用概率论方法定量评定断层活动性。  相似文献   
859.
首批煤炭国家规划矿区煤中镓的成矿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煤炭资源勘探中获得的5079件煤样实测数据,对全国首批煤炭国家规划矿区煤中Ga进行了资源调查,建立了煤中Ga成矿前景评价方法,固定了煤中Ga的地球化学异常,预测了煤中Ga的资源状况及其分布规律,初步讨论了煤中Ga“矿床”的规模和成矿前景。结果显示,评价区煤中Ga尽管总体上没有达到边界工业品位,但某些勘查区某些层煤中存在Ga的地球化学异常,某些煤层通过初步“选矿”或提取可使Ga得到相当程度的富集,表明区内煤中Ga有一定的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860.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y of mantle-branch structure-associated metallogenesis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the ore-forming and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s,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etallogenesis, the source of ore-forming materials, changes in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conditions of metallogenesis, changes in the vertical width of ore veins, and changes in gold grade of the Shihu gold deposit, the mechanism of its metallogenesis was discussed and the rules of vertical variation of ore veins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study.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orebodies under exploitation at present time should be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portions of gold veins in the Shihu gold mining district. Particularly on the ba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ntle-branch structure-associated metallogenesis, it is indicated that metallogenesis is controlled mainly by such ore-forming conditions as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Deep-seated ore-forming fluids are characterized mainly by injection and precipitation. So the vein bodies in the adjacent metallogenic structures are of obvious comparability, and there would be great prospects for ore search both at depth and in the periphery of the Shihu gold deposit. Therefore, ore prospecting should be strengthened both at depth and in the periphe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