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0篇
  免费   681篇
  国内免费   901篇
测绘学   140篇
大气科学   770篇
地球物理   541篇
地质学   2086篇
海洋学   352篇
天文学   53篇
综合类   198篇
自然地理   56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247篇
  2013年   250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228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With the objectives to acquire the fundamental data of the territorial resource, understand the impacts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land use and cover patterns and evaluate the potential of the future exploitation, an intensive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with an accuracy of 93% has been completed for North Ningxia by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 based on the adoption of a combination method composed of texture training, maximum likelihood classification and post-processing such as re-allocation and aggregation. This classification result was incorporated with the contemporaneous socio-economic and meteorological data for cross-sectional regression modelling to reveal the spatial determinants of the land cover patterns and understand the human-environmental relationships. A tentative evaluation on the potential of soil exploitation in the near future was carried out in combination with our 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 detection results aiming at supplying some useful references for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in their sustainable land use planning.  相似文献   
72.
TEM法在寻找煤矿突水巷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地质勘探中,TEM法体积效应影响小,探测深度大,对低阻反映灵敏,因此,其作为一种物探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地球物理勘探的各个领域。TEM法在煤矿突水巷道勘探中,曲线形态为高电位单峰异常,这个特征用于煤矿充水巷道探测准确度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3.
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梦熊 《地质通报》2003,22(8):551-557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中国城市已由180座猛增至666座,城市人口和城市需水量都迅猛增长,造成城市水资源紧缺。城市发展也使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直接对水资源造成破坏,影响人体健康。地下水超量开采,引起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海水入侵等地质灾害,造成严重经济损失。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探讨了城市水资源紧缺的原因及其对生态的影响,提出城市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合理利用以及开源节流、保护生态环境与防止地质灾害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74.
通过历时两年的安宁河流域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在阐述安宁河流域生态地质环境开发与保护原则的基础上,探讨了生态地质环境对流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开展了生态地质环境综合开发与保护区划及其开发模式分析,最后提出了生态地质环境综合开发与保护的基本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5.
通过野外调查,在收集统计大量基础地质、经济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农(林)业地质等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在GIS技术指导下,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半定量分析评价方法,对森林浅覆盖区生态地质现状及各类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在研究和探讨森林浅覆盖区生态地质综合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森林浅覆盖区生态地质评价模型,确定了综合参数,划分了生态地质类型。  相似文献   
76.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方解石脉中包裹体流体势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归纳出了一种利用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与盐度确定流体势的方法,并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方解石脉中包裹体进行了流体势计算,推算出了古流体运移方向。  相似文献   
77.
总磷作为饮用水生物稳定性控制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国内提出的控制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可同化有机碳(AOC)标准,通过配制水样研究了AOC及细菌再生长潜力(BRP)同水中磷含量的关系;同时针对净水工艺试验出水水样,考察了水中的磷同其生物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配水水样,在一定的磷浓度范围内,磷是水中细菌生长的限制因子;在净水试验工艺出水水样中添加50μg/L的PO43--P后,AOC增加了55%,BRP增加了123%,表明水中磷是其生物稳定性的限制因子。由于常规的净水工艺对水中的磷可以有效去除,把水中总磷(TP)控制在5μg/L内来提高饮用水生物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78.
岩石受压破裂的ULF和LF电磁前兆信号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实验观测到了4类岩性、18块样品在单轴压力下直至破裂发生全过程中的ULF和LF电磁前兆信号。这些不同频率的信号是零散出现的,其形态为一组组脉冲,宽度为4ms~16ms,幅度为0.1mV~1.4mV。实验发现具同一谐振频率的天线收到的信号频次与其相对于裂缝的位置和方位有关。结果还表明,电磁前兆信号的频度与岩样强度有关,抗压强度高的岩样电磁前兆信号多。微破裂可能产生了偶电层,在破裂过程中向外辐射,产生了LF频段的磁信号,ULF磁信号则主要由压磁效应产生。  相似文献   
79.
碳酸盐岩与泥质烃源岩生气规律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配制了两套成熟度相近的碳酸盐岩和泥质岩丰度系列样品。采用半封闭外加温加压式热压模拟装置对碳酸盐岩的生烃情况进行了热模拟实验,研究了碳酸盐岩生气量随成熟度和温度变化的趋势,探讨了碳酸盐岩生气的变化规律。碳酸盐岩与泥质岩的生烃潜力是有机质质量和有机质丰度的函数,与岩性无关;碳酸盐岩的产气规律与泥质岩相似,而且两者产烃的量级也相当,并不存在碳酸盐岩生排烃效率高的现象;碳酸盐岩和泥质岩总有机碳(TOC)含量在热模拟过程中基本上不发生变化;不同岩性的有机质的产烃效率主要受温度和有机质类型决定。  相似文献   
80.
地史过程中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潜力变化的模拟计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同时考察源岩中有机质因生、排烃而损失和无机质因成岩作用而失重的基础上,模拟计算了地史过程中,随有机质类型、初始有机质丰度、成熟度及排烃效率的改变,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潜力的变化,探讨了有机碳恢复系数及生烃潜力损失率的可能变化范围。结果表明,地史过程中,有机质生烃潜力和有机质丰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源岩的生、排烃效率,对性质偏差的有机质,有机质的实测丰度随演化程度的增高不降反升;而对位于高成熟阶段的优质有机质,有机碳的恢复系数可达2以上;随有机质类型变好和成熟度升高,生烃潜力损失率增高;一般情况下,有机质生烃潜力的恢复幅度比有机质丰度的恢复大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