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27篇
  免费   781篇
  国内免费   707篇
测绘学   2662篇
大气科学   764篇
地球物理   876篇
地质学   1380篇
海洋学   754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947篇
自然地理   4911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521篇
  2021年   565篇
  2020年   537篇
  2019年   627篇
  2018年   463篇
  2017年   608篇
  2016年   577篇
  2015年   596篇
  2014年   593篇
  2013年   879篇
  2012年   685篇
  2011年   656篇
  2010年   457篇
  2009年   500篇
  2008年   490篇
  2007年   568篇
  2006年   526篇
  2005年   424篇
  2004年   416篇
  2003年   300篇
  2002年   272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Using Topological Relationships to Inform a Data Integration Proces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hen spatial datasets are overlaid, corresponding features do not always coincide. This may be a result of the datasets having differing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being captured at different scales or perhaps being in different projections or datums. Data integration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bring such datasets into alignment. Although these methods attempt to maintain topological relationships within each dataset, spati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features in different datasets are generally not considered. The preservation of inter‐dataset topology is a research area of considerable current interest. This research addresses the preservation of topology within a data integration process. It describes the functional models established to represent a number of spatial relationships as observation equations. These are used to provid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features. Since many topological relationships are best modelled as inequalities, an algorithm is developed to accommodate such relationships. The method, based on least squares with inequalities (LSI), is tested on simulated and real datasets. Results are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optimal positioning solutions determined using all of the available information. In addition, updated quality parameters are provided at the level of the individual coordinate, enabling communication of local variation in the resultant quality of the integrated datasets.  相似文献   
72.
国土资源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地学网格的基本概念出发,提出了由网络层、数据层与应用层以及安全保障和标准化体系构成的国土资源管理与服务系统总体框架。探索了国土资源网格化管理的运行模式,明确了不同角色在网格化管理中的职责。对于网格化管理中的数据更新机制、更新流程和更新方式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最后,文章结合东莞市的实际设计并实现了国土资源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原型。  相似文献   
73.
基于GIS的天水市区南北两山生态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对生态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按得分与赋权重的方法,研究出四个级别的敏感性分布,为天水市的规划提供了可靠的科学判断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4.
随着愈加快速的土地资源开发,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已全面启动,本文结合ArcObjects组件、Access数据库和VC 工具开发了一个土地利用时空分析系统,实现了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建库、地图查询分析、土地利用时空模型解算等功能。为土地利用时空研究提供功能集成的数据运算与图形处理平台,也为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及其修编等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5.
随着对GIS中的空间对象模型和自然地理特征表达的研究深入,模糊空间对象被提出。针对模糊空间对象表达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模糊空间对象生成方法。该方法将模糊技术与神经网络相结合,利用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调整模糊隶属函数和模糊规则,使系统具备自适应的特性。实验表明,这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生成模糊空间对象的方法比传统方法大大的提高了成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76.
地理信息标准化是很漫长的道路,在实践中常常由于规范性的缺乏而带来很多问题.本文试从提高数据字典的通用性、灵活性和可维护性角度出发,提出了通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字典系统的概念,并从规范数据生产过程的角度出发,产生了建立一套全新独立的、由向导生成的数据字典建库方案流程的思路.最后根据以上思路研制开发了空间数据库辅助设计系统.  相似文献   
77.
在分析各种常用索引的基础上,依据各自的适用范围,提出了对点对象建立格网索引,对线、面对象建立改进四叉树索引的组合优化策略。设计的改进四叉树索引避免了传统四叉树的重复索引,提高了数据访问的效率。  相似文献   
78.
李丰丹  李超岭  刘畅  吕霞 《地质通报》2008,27(7):980-985
空间数据库建库流程是数字地质调查系统总体技术流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地质人员实际工作量等方面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案.并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的软件系统中以辅助建库工具、辅助检查工具、数据检索工具的形式加以实现。为建库提供了技术保障,保证了数据的质量,有效地提高了地质人员对地质调查系统的应用能力和建库的效率。  相似文献   
79.
顾及DEM误差自相关的坡度计算模型精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基于DEM的坡度计算,其误差来源于DEM误差、DEM结构和坡度计算模型。在顾及DEM误差自相关的前提下,对四种DEM坡度计算模型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三阶不带权差分能给出较高的坡度计算精度;在局部窗口中,格网点数量越多,坡度计算越准确;等权比不等权的坡度计算模型更准确;DEM误差自相关结构形式对坡度计算无影响。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和试验分析还表明:DEM误差自相关性的存在,不仅能够改善地形分析的精度,也能改善DEM自身精度。  相似文献   
80.
在山区或地表复杂地区进行地震勘探,采用基于地表一致性假设的静校正将会严重影响勘探效果,该影响主要源于地表一致性假设存在着不合理因素。如较高的低速带、巨厚的低速带、基岩裸露、地形起伏较大等。为分析一致性假设静校正偏差产生的原因及大小.构建一地形起伏、基岩出露的复杂模型,通过正演其射线路径,对比其时距曲线与理论时距曲线的差异,以及二者静校正量误差大小。模型分析证实该差异与偏移距、地震波穿透深度及基准面高程之间存在直接的联系,据此提出了改进方法,如浮动基准面校正及分块静校正等。理论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试算表明,使用改进的方法可有效改善地震时间刮面同相轴聚焦效果及连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