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197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69篇
地质学   212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64篇
自然地理   7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81.
Fog collection in the western Mediterranean basin (Valencia region, Spai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our different mountainous locations were selected in the Valencia region, East coast of the Iberian Peninsula, for fog water collection studies. Data for 2004 were obtained by means of an instrument ensemble consisting essentially of a passive cylindrical fog water collector, a raingauge, a wind direction and velocity sensor and a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probe. An approximate data reduction technique was also found for this specific ensemble to eliminate the simultaneous rain water component from the fog water measurements. Main results indicate that fog water collection holds significant potential in this region, and especially for southern locations. Annual rates of fog water yield can be as high as 7.0 l/m2/day in the southern locations, in contrast to 2.0 l/m2/day collected at one site in a northern location. The highest summer fog water yield was 4.6 l/m2/day, a relatively large value. Except for the summer period, fog episodes delivering sizeable water volumes are inherently coupled to rainfall. Hourly frequencies of fog collection were also examined to show a distinct daily cycle in summer, denoting orographic fog formation during this period. Lastly, winds were analysed to resolve the most suitable directions for fog collector alignment.  相似文献   
82.
黄亚博  廖顺宝 《遥感学报》2017,21(5):757-766
随着遥感数据获取能力的不断增强,自动化程度已经成为大尺度遥感土地覆被分类面临的关键问题。然而,现有训练样本的人工选取方法成为制约土地覆被分类自动化的瓶颈。本文以河南、贵州两省为研究区,提出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土地覆被样本自动提取方法,以构建适用于大尺度的土地覆被自动分类。首先,以2010年1∶10万土地利用数据CHINALC和30 m分辨率全球土地覆被数据Globle Land30为样本数据源;然后,利用空间一致性分析及异质性分析确定样本初选区域;最后,通过样本提纯去除无效样本。结果表明:(1)应用多源数据的土地覆被样本自动提取方法获得的分类产品总体分类精度高于人工样本提取方法制作的全球土地覆被产品MCD12Q1。(2)与单源样本自动提取方法相比,应用多源数据的土地覆被样本自动提取方法,可获得更好的分类稳定性。综上,多源数据的土地覆被样本自动提取方法可在保证精度的同时,提升土地覆被分类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83.
辽宁省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的基础是地表覆盖和地理国情要素的采集工作,同时也是开展统计分析的前提。本文以辽宁省朝阳市基于遥感影像的地理国情数据采集工作为例,对地理国情普查中地表覆盖数据和地理国情要素的内容及指标进行数据采集研究。采集的基础指标包括范围、位置、属性、面积等,利用清华山维EPS2010软件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建库、数据检查和时点更新等工作。详细阐述了在辽宁省朝阳市地理国情普查中的工作流程,总结出一套稳定、高效、可靠、因地制宜的数据采集方法,为开展常态化地理国(省)情监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4.
针对具体问题紧密联系生产单位实际情况,在分析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对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建设流程进行了分析,以GTIS软件为平台,阐述了一个适用于生产单位的数据库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85.
针对目前地理国情监测过程中遇到的信息采集涉及行业广、种类多、工作繁琐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路线,并详细探讨了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信息的获取方式。对于基础地理信息采集时地理国情及地表覆盖分类中存在的特殊道路、特殊河流、特殊房屋信息难以采集的情况,给出具体采集办法,提高了采集效率和采集精度;规范地理国情监测框架要求的其他部门、行业信息采集标准,并针对数据量大、类型复杂、调用部门多等问题,提出以云数据库存储数据,解决了后期数据库需多次扩展问题。通过分析与研究表明:此技术路线具有良好的可行性,采用此技术路线可有效采集地理信息并进行数据整合。  相似文献   
86.
在三维建模领域,空中三角测量通过少量的控制点,按一定的数学模型加密解算出所需要的全部控制点及每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并由此进行三维重建工作;若遇到一些特殊地物(如桥梁、铁塔、水域等)时,往往会出现模型错乱、模糊不清、有漏洞或无法正确显示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采用倾斜摄影测量建模的方式,对一些特殊地物进行信息采集,再利用专业软件进行加工处理,用3dsmax类建模软件对采集的信息进行精细建模,用skyline类软件进行三维场景编辑及漫游,从而能够实现基于原本样貌重建特殊地物的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87.
In 2013, it was announced that Timor‐Leste's Oecussi enclave would become the site of a special economic zone. Arid, and inhabited mostly by semi‐subsistence farmers from West Timor's Meto ethno‐linguistic group, the plan entails remaking the enclave as an industrial, transport and tourism hub. To facilitate this, in mid‐2015 the authorities began the process of clearing hundreds of indigenous gardens and homes from land slated for mega‐projects intended to make the region attractive to foreign investors. In this paper, I describe how, for many Meto, land tends to be experienced as a spiritually mediated ‘geography of affect’ (Lea & Woodward, 2010) in which questions of place, belonging, spirituality and personal fortune cannot easily be divided, a reality that raises questions about the suitability of the plan's vision of globalized and investment driven ‘development’. Drawing on Scott, I argue that in Oecussi, spirits associated with the land are not apolitical, but are sometimes perceived as acting to protect locals against powerful outsiders – a characteristically Meto ‘weapon of the weak’ that is in keeping with their previous encounters with colonial regimes.  相似文献   
88.
作为关键生态保护区域边界线,生态红线划定当前已经上升为中国国家层面战略部署,然而当前生态红线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对于如何针对红线区域具体设计法规保障、制定管理规则、限定开发行为等方面的研究较为匮乏。鉴于英国已经较为成熟的科研专用区相关保护管理的历史经验,梳理和定位了英国科研专用区的3个发展阶段,探讨了各个发展阶段的基本原则、管理机制和实施保障的演变过程,总结英国科研专用区的规划与管理经验,提出了完善法律保障与规程规范、实施统一监管和区域统筹、并行生态补偿与保护自住、签订标准化管理协议、加强公众参与与研讨机制、提升资金保障与使用效率等对我国生态红线区管理与保障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9.
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与自由贸易港规划建设不仅是海南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经济转型以及应对国际竞争与挑战的重要措施与战略部署。相关研究就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模式与实施对策进行了初步分析。为构建自由贸易区的学术研究体系,完善海南自由贸易港规划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集中几位长期从事相关研究的地理、经济与规划学者,就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类型与功能、产业发展、空间结构、政策与监管以及风险防控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引起决策者与学术界的深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90.
特殊地形对鄂东北一次局地强降水过程的作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李超  崔春光  蒋兴文  王晓芳  赖安伟  汪小康 《气象》2018,44(9):1117-1135
基于FNL1°×1°再分析资料和来自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区域自动站与CMORPH小时降水融合产品,通过高分辨率的WRF数值模拟,本文重点分析了2015年7月22-24日期间在西南涡东移过程中,受长江中下游特殊地形影响,在鄂东北江汉平原河谷地区诱发生成的一次短时局地强降水天气过程,围绕特殊地形对局地降水增幅的作用机制展开一系列的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局地强降水过程是在长江中下游特殊的中尺度地形影响下,配合东移西南涡前部偏南暖湿气流的输送,两者共同作用而诱发产生,此次局地降水过程持续时间短,降水增幅显著。之后,通过研究单一地形对局地降水的影响发现,大别山脉作为单一地形的作用效果为提升局地降水增幅,扩大强降水范围;幕阜山脉作为单一地形的作用效果为削弱降水增幅,缩小强降水范围。进一步深入分析上述单一地形影响降水变化的作用机制得出,大别山脉的地形作用有利于局地强降水区附近对流层低层的层结对流不稳定性增强,以及降水区近地面层冷池的维持和增强,有利于提升局地降水的增幅。而与大别山脉对局地降水作用效果不同,就幕阜山脉单一地形而言,地形对偏南暖湿气流的阻挡作用,削弱了局地强降水期间进入降水区的水汽通量,继而对局地降水的增幅有抑制作用。此外通过研究组合地形对局地降水的影响时发现,大别山脉、幕阜山脉、皖南山地,以及幕阜山脉和皖南山地之间的狭窄河谷地形共同构成的类似"喇叭口"地形,其产生的狭管效应,使进入地形区内的偏南气流辐合加强,而幕阜山脉和大别山脉之间的河谷地区,作为偏南气流从幕阜山脉东侧绕流进入江汉平原的重要通道,有效保证了强降水区域内充足的正涡度平流输送,上述有利的地形组合配置对于局地降水发展增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