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80篇
  免费   2295篇
  国内免费   1910篇
测绘学   783篇
大气科学   1035篇
地球物理   3548篇
地质学   5180篇
海洋学   972篇
天文学   1701篇
综合类   798篇
自然地理   868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227篇
  2021年   306篇
  2020年   327篇
  2019年   428篇
  2018年   319篇
  2017年   345篇
  2016年   391篇
  2015年   460篇
  2014年   577篇
  2013年   641篇
  2012年   645篇
  2011年   657篇
  2010年   518篇
  2009年   749篇
  2008年   655篇
  2007年   854篇
  2006年   747篇
  2005年   615篇
  2004年   554篇
  2003年   544篇
  2002年   468篇
  2001年   424篇
  2000年   453篇
  1999年   430篇
  1998年   403篇
  1997年   327篇
  1996年   322篇
  1995年   235篇
  1994年   234篇
  1993年   197篇
  1992年   159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119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73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7篇
  195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漳州地区热田的水热活动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龙生 《台湾海峡》1997,16(1):21-27
本文通过漳州地热田及其周围地区的水热活动、地质构造特征及人工爆破、重力、地磁、电性结构、地震活动性等综合地球物理场之间关系分析,得出漳州地热田是高热异常背景下产生的对流型水热系统:深切到上地幔的NE向长乐-南澳断裂、NW向九龙江断裂及E-W向南靖-厦门断裂控制了地下水的深循环,使大气降水得以下渗到〉3km深度,被地温加热并富集起来,在静水压力作用下沿通道-断裂带的交汇部位上涌。热田区破碎的岩石导致  相似文献   
72.
本文以我国北黄海的烟威渔场为研究对象,采用优选因子场预报模式,对盐度的时空变化进行预报试验。文中对所采用的统计预报方法,作了简要介绍。对影响本海区盐度变化的显著因子及预报结果作了初步分析。预报试验表明:预报的总体平均绝对误差为0.27‰,预报相对误差在18%左右,预报误差小于0.5‰的站数占总站数的85%,预报趋势与实测资料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3.
由磁异常Z_α和重力异常g,利用样条函数的微、积分性质,从泊松方程出发,直接解得磁性体的磁化方向。该方法适用于任意形状磁性体的磁异常。  相似文献   
74.
资料显示,在整个台湾以东海区内磁异常几乎全为负磁异常,磁异常分块现象明显。通过对本海区的磁力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表明本海区的地磁异常表现为明显的条带状异常特征。由于受板块差异性运动的影响,以加瓜海脊为界,东西两侧具有不同的磁条带方向,在加瓜海脊以东,磁条带为NW-SE向(120°),而在加瓜海脊以西则为近东西向(80°)。加瓜脊以西地区的扩张时间为45~38Ma,相当于19~16号磁条带;而加瓜脊以东地区的扩张时间为40~35Ma,相当于17~13号磁条带。加瓜脊以西的磁条带相对于以东的磁条带要老,由此推断出加瓜脊以西相对于东侧发生了北向位移。  相似文献   
75.
提出了海上浮动软管的三维静态分析模型。在四级海情下,对输送柴油的软管求得了解析解,得出了软管在侧向和垂直方向的偏移及其所受的拉力,认为此时的软管是不安全的。  相似文献   
76.
利用传感器对水体叶绿素a 浓度进行原位测量是获取实时、连续、长时间序列数据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对RBR 传感器和ECO(Environmental Characterization Optics)传感器进行原理分析和线性度、稳定性、重复性等基本性能测试的基础上,利用单一藻种培养液和2020年南海北部海域现场数据校准传感器,并对新的传感器校准系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两台传感器使用新系数比原出厂系数的叶绿素a 浓度测量准确度有明显提高。RBR 传感器现场数据校准系数的计算结果与叶绿素a 标准值误差最小,平均绝对误差从1.93 μg/L 减小到0.35 μg/L,平均相对误差从55.1%减小到10.9%;ECO 传感器藻液系数明显优于出厂系数和现场数据校准系数的计算结果,平均绝对误差从1.76 μg/L 减小到0.59 μg/L,平均相对误差从50.3%减小到15.1%。传感器测量准确度的提高,可为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生态灾害预警等工作获取真实可靠数据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7.
埕岛油田海区海底地形变化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综合在胜利石油管理局埕岛油田海区多年来工程测绘与地质勘察资料 ,对埕岛油田海区地形地貌特征及其变化与发育趋势进行了论述 ,同时讨论了埕岛油田海上工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以及有关的工程防护问题。  相似文献   
78.
以松辽盆地地质资料为基础,介绍了应力场和张裂缝预测的计算方法。通过了各种岩性的张破裂概率隶属函数,预测松辽盆地酉部张裂缝区的分布。据此,为今后的油气勘探提出了几点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79.
就黄河断流对河口空间场后效所涉及的地理要素的演变,以所建河口演变概念-遥感信息系统,分析研究了黄河口近期演变的互关联信息基础,并依据研究目标的信息需求分析(IRA)与水下地貌趋势面分析的结果,阐述了河口空间场诸种反馈信息、变异中直观信息及隐伏信息.  相似文献   
80.
We present magnetic field data collected over the Mid-Atlantic Ridge in the vicinity of the Atlantis Fracture Zone and extending out to 10 Ma-old lithosphere. We calculated a magnetization distribution which accounts for the observed magnetic field by performing a three-dimensional inversion in the presence of bathymetry. Our results show the well-developed pattern of magnetic reversals over our study area. We observe a sharp decay in magnetization from the axis out to older lithosphere and we attribute this decay to progressive low temperature oxidation of basalt. In crust which is 10 Ma, we observe an abrupt increase in 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which could be due to an increase in the intensity of magnetization or thickness of the magnetic source layer. We demonstrate that because the reversal epoch was of unusually long duration, a two-layer model comprised of a shallow extrusive layer and a deeper intrusive layer with sloping polarity boundaries can account for the increase in the amplitude of anomaly 5. South of the Atlantis Fracture Zone, high magnetization is correlated with bathymethic troughts at segment end points and lower magnetiz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bathymetric highs at segment midpoints. This pattern can be explained by a relative thinning of the magnetic source layer toward the midpoint of the segment. Thickening of the source layer at segment endpoints due to alteration of lower oceanic crust could also cause this pattern. Because we do not observe this pattern north of the fracture zone, we suggest it is a result of the nature of crustal formation process where mantle upwelling is focused. South of the fracture zone, reversals along discontinuity traces only continue to crust 2 Ma old. In crust >2 Ma, we observe bands of high, positive magnetization along discontinuity traces. We suggest that within the discontinuity traces, a high, induced component of magnetization is produced by serpentinized lower crust/upper mantle and this masks the contribution of basalts to the magnetic anomaly sign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