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85篇
  免费   2619篇
  国内免费   3046篇
测绘学   572篇
大气科学   4162篇
地球物理   2876篇
地质学   3538篇
海洋学   1572篇
天文学   91篇
综合类   756篇
自然地理   1583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373篇
  2021年   477篇
  2020年   484篇
  2019年   626篇
  2018年   486篇
  2017年   518篇
  2016年   530篇
  2015年   614篇
  2014年   745篇
  2013年   765篇
  2012年   767篇
  2011年   744篇
  2010年   564篇
  2009年   687篇
  2008年   609篇
  2007年   790篇
  2006年   610篇
  2005年   590篇
  2004年   505篇
  2003年   428篇
  2002年   353篇
  2001年   316篇
  2000年   293篇
  1999年   291篇
  1998年   292篇
  1997年   233篇
  1996年   202篇
  1995年   192篇
  1994年   167篇
  1993年   168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4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蓝东兆  程兆第 《台湾海峡》1995,14(3):235-240
本文根据分析结果阐述了两种不同样品处理方法所获得的硅藻丰度和微型硅藻的人主要种类和相对百分含量。研究表明洗涤富集法所获得的硅藻丰度存在较大误差;微型硅藻的含量普遍介于10%-20%之间,最高可达42.31%,最低为5.66%,并指出了在微型硅藻相对含量大于20%的样品中 ,其主要种类为具槽直链藻和条纹小环藻等沿岸底格格不入中,并成群体产出。  相似文献   
72.
以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新品系“赣红1号”为对象,探究了不同温度(20,23,26,29,32℃)对其受精卵孵化、仔鱼活力和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温度在20~32℃范围内时,培育周期和孵化周期与温度均呈负相关关系,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培育周期在各温度组间差异显著(P<0.05),孵化周期在29和32℃组间差异不显著,其余各组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温度的升高,孵化率先升高后降低,26℃时孵化率达到最高;畸形率呈现与孵化率相反的趋势,26℃时畸形率最低,且显著低于20、29和32℃组(P<0.05);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AI)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23℃时SAI值为59.77,最大可存活时间为15日龄;此外,雄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高温可促进个体趋向雄性发育。研究发现“赣红1号”受精卵孵化、仔鱼活力和性别分化均受到温度的重要影响,结合生产实际和试验数据,其孵化和仔鱼培育的适宜温度应保持在23~26℃。  相似文献   
73.
徐钟良  陈启发 《台湾海峡》2001,20(Z1):207-211
据开发应用水产饲料膨化机实践,初步论述了膨化机生产能力与动力匹配,螺杆设计参数长径比,物料在腔内滞留时间,膨化腔设计及其温度调控,并提出改进设计的见解.  相似文献   
74.
75.
本文研究了在5个温度梯度和4个饵料密度的20个试验组合下,萼化臂尾轮虫(Brachionuscalyciflorus)的种群增长规律。结果表明,该轮虫实验种群的最适温度范围是28—32℃,临界高温是36-40℃;最适饵料密度是45-65×106个/ml。这两个生态因子的最佳组合是温度32℃,饵料密度为65×106个/ml,此时,种群达最大密度3.4×103个/ml。  相似文献   
76.
每几个不同种的雌性克隆对高温(22℃、24℃、26℃)的适应力有所差异。大西洋沿岸的Laminariahyperhoren和L.sacchrina雌性克隆较太平洋沿岸的L.japonica、L.angustata和L.ochotensis雌性克隆明显地不耐高温,遗传性的不同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这种遗传性差异是海带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同一物种L.japonica和L.japonicaCⅡ两种雌性克隆在24℃条件下,在第24天其死亡率分别是40.2%和25.2%,X~2=12.25,P<0.001,差异是高度显著的,说明这种不同是遗传性不同所致,而且属于物种内部的差异。  相似文献   
77.
海洋岛海域水温异常波动与养殖栉孔扇贝死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海洋岛海域水温异常波动,与该海域养殖栉孔扇贝大批死亡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首先,总结了几年来海洋岛海域养殖栉孔扇贝死亡的特征。其次,结合水温观测数据分析了水温异常波动与栉孔扇贝大批死亡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大幅度、跳跃型水温异常波动是导致扇贝死亡主要原因。最后,通过生物试验证实了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78.
本文根据1960~1994年千里岩和青岛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千里岩与青岛35年来气温的年、季变化特征及差别,发现35年来,千里岩和青岛的年、季平均气温均呈变暖趋势,但千里岩增温幅度较青岛小。从分析中发现,与气温变暖趋势相对应,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面积、强度指数的年、季变化也呈明显的增强、增大趋势。且年平均气温与冬季副高面积指数相关最显著。最后依此关系建立回归方程,并预测了1996年千里岩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9.
以 CG2 0潜山为例 ,从建立地质模型入手 ,包括地层模型、构造模型、储集模型、储盖组合模型、速度模型等 ,认识到各套地层分布和储层物性的差异均与地震响应密切相关 ,因此可以利用地震波的信息 ,预测潜山储层的发育及分布情况。在对 CG2 0潜山进行精细全三维构造解释的基础上 ,探讨性地应用了测井约束反演、吸收系数、相干分析及三维模式识别等技术 ,对潜山储层进行了预测 ,从而提高了潜山勘探的效益 ,并为类似断阶型潜山带的勘探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0.
塘沽海区海底地形的SAR影像仿真与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袁业立、金梅兵(1997)提出的海底地形SAR影像仿真与反演模型,对渤海塘沽海区的一张Radarsat SAR影像进行了仿真和水深反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仿真影像与真实SAR影像基本吻合,反演水深与实际水深也有较好的一致性;进一步证实了袁业立(1997)SAR成像机理的正确性和在中国近海利用SAR影像进行浅海水深探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