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08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5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10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cryosphere, sea ice is very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 The study of sea ice physics needs accurate sea ice thickness.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EM) technique which can be used to measure the sea ice thickness distribution efficiently and its successful application in the Antarctic Neila Fjord. Based on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sea ice and seawater and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theory, this technique can accurately detect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EM instrument and the ice/water interface to measure the sea ice thickness. Analyzing the apparent conductivity data obtained by the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technique and drill-hole measurements at same location allows the construction of a transform equation for the apparent conductivity and sea ice thickness. The verification of the calculated sea ice thickness using this equ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technique is able to determine reliable sea ice thickness with an average relative error of only 5.5%. The ice thickness profiles show the sea ice distribution in Neila Fjord is basically level with a thickness of 0.8 - 1.4 m.  相似文献   
42.
43.
新型磁栅式引张线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新型磁栅式引张线仪的原理、基本结构和系统组成,并对仪器的误差进行了初步的分析。陆水大坝的试验结果证明,该仪器可以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44.
对西范坪斑岩铜矿的蚀变作用、流体包裹体特征等进行了研究,指出该矿床是由两期岩浆流体叠加作用所形成的.第一期热液作用形成了磁铁矿化和黑云母化,并形成了无矿石英脉;第二期热液形成了阳起石化;早晚两期热液的混合引起了钾长石化及强烈的矿化.由于第二期流体的叠加,将还原硫(H2S)带到浅部,并与第一期富铜的高盐度流体相混合,从而形成铜硫化物的沉淀.第二期富含还原硫流体的加入,是西范坪斑岩铜矿床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5.
The mode-matching method is used to obtain an exact analytical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B -polarization induction in two adjacent thin half-sheets, lying on a conducting layer that is terminated by a perfect conductor at finite depth. These components of the model represent, respectively, the Earth's conducting surface layers, crust, and mantle. In dimensionless variables, the model has three independent parameters, these being the two thin-sheet conductances and the layer thickness. The mode-matching solution obtained in this paper is shown to be identical lo that derived via the Wiener-Hopf method in a companion paper (Dawson 1996), and so provides additional verification of that solution. As was shown in the companion paper, the solution for the present model contains, as special limiting cases, those for three models considered earlier by various authors. The second part of the present paper addresses the solutions for the electric fields in the non-conducting half-space above the conductors, which represents the atmosphere. In the final part, sample numerical calculations are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solution.  相似文献   
46.
电磁感应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国内外电磁感应研究在以下几方面取得迅速发展:国际和区域合作大尺度电磁感应研究;海洋电磁测深;能源、资源勘探和环境监测等应用研究;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数据采集系统.  相似文献   
47.
本文提供了一个事实:同纬度不同经度台站的S_q曲线可以有很大的差异。对拉萨台的S_q异常作了一些初步的、定性的分析与解释。对八丈台的S_q异常则认为难以解释,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8.
为了实现交错沉积等复杂环境中的电磁场数值模拟,本文在常规横向同性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电导率主轴坐标系相对地层坐标系的层理方位角和倾角,建立了交错地层模型.并利用传播矩阵法建立了一维层状交错地层模型中的多分量感应测井仪器响应的正演模拟算法.首先将频率-波数域中的电磁场分解为上行和下行模式波,给出了任意朝向的磁偶极子在无限大地层中模式波的解析解.进一步通过引入地层界面上的透射、局部反射以及广义反射系数矩阵,推导了一维层状地层中的模式波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利用二维Gauss-Legendre积分实现了Fourier逆变换,得到了可用于多分量感应测井模拟的频率-空间域磁场并矢格林函数.最后,通过多个数值模拟结果考察了井眼倾角、层理方位角和倾角变化对多分量感应测井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基于电磁感应仪的表聚型土壤盐渍剖面特征解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目前黄河三角洲地区存在的土壤盐渍化问题,以该地区分布最广泛的表聚型盐分剖面类型为研究对象,运用磁感大地电导率仪EM38,建立了磁感式表观电导率和土壤盐分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在分析土壤盐分剖面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指数衰减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盐分剖面进行了参数拟合和验证。结果表明:磁感式表观电导率EMh和EMv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土壤盐分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异主要表现在表层0~25cm的深度范围内。统计分析和Friedman检验结果表明,回归模型和指数衰减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拟合结果和预测效果,二者的预测精度差异也不显著,表明本文提出的指数衰减模型不仅能降低待估参数的数量、提高土壤盐分剖面磁感式解译的实用性,同时还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该研究结果为利用电磁感应仪快速、精确地进行土壤盐分预测以及盐分剖面解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0.
电磁感应仪EM38用于土壤盐渍剖面分类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结合电磁感应仪EM38测量与田间采样,文章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典型区域土壤电导率的剖面分布特征,建立了磁感式表观电导率与土壤电导率间的(多元)回归解译模型,探讨了不同分类方法对土壤盐渍剖面分类结果的准确性,并对典型盐渍剖面类型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盐分具有较强的表聚性与变异强度;土壤电导率与磁感表观电导率EMh、EMv间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EMh对浅层土壤电导率的解译精度较高,而EMv对深层土壤电导率的解译精度较高;EMv/EMh法和理论函数法对土壤盐渍剖面的分类结果均具有较高的精度,且理论函数法分类结果的准确性明显优于EMv/EMh法;研究区土壤盐渍剖面可划分为表聚型、底聚型与均匀型,在数量上以表聚型及底聚型为主,其中表聚型与均匀型属于积盐型剖面,底聚型属于脱盐型剖面。该结果对研究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渍化的发生、机理、预测与评估该地区土壤盐渍化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