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5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测绘学   621篇
大气科学   116篇
地球物理   172篇
地质学   340篇
海洋学   113篇
天文学   61篇
综合类   168篇
自然地理   5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Standardization is one of the pillars of interoperability. In this context, efforts promoted by the 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 such as CityGML (Technical University, Berlin), a standard for exchanging three-dimensional models or urban city objects, are welcomed. However, information from other domains of interest (e.g. energy efficiency or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is needed for tasks such as land planning, large-scale flooding analysis, or demand/supply energy simulations. CityGML allows extension in order to integrate information from other domains, bu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is expensive because there is no way to perform it automatically. The discovery of correspondences between CityGML concepts and other domains concepts pose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Ontology matching is the research field emerged from the Semantic Web to address automatic ontology integration. Using the ontology underlying CityGML and the ontologies which model other domains of interest, ontology matching would be able to find the correspondences that would permit the integration in a more automatic manner than it is done now.

In this paper, we evaluate if ontology matching techniques allow performing an automatic integration of geospatial information modeled from different viewpoints. 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an evaluation methodology was designed, and it was applied to the discovery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CityGML and ontologies coming from the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and Geospatial Semantic Web domains. The methodology and the results of the evaluation are presented. The best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using string-based techniques, while matching systems give the worst precision and recall. Only in a few cases the values are over 50%, which shows the limitations when these techniques are applied to ontologies with a partial overlap.  相似文献   
992.
The dynamic problem of a transversely isotropic multilayered medium is reducible to quasi‐static problem by introducing a moving system that travels synchronously with the load. Based on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in the moving system, the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in the Fourier transformed domain are deduced. An extended precise integration method is adopted to solve the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d the solution in the physical domain is recovered by the inverse Fourier transform. Numerical examples are performed to verify the accuracy of the presented method an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material properties and the load characteristic.  相似文献   
993.
Interaction between solid particles and fluid is of fundamental interest to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in many different applications—cardiopulmonary flows, aircraft and automobile aerodynamics, and wind loading on buildings to name a few. In geomechanics, particle shape significantly affects both particle-particle and particle-fluid interaction. Herein, we present a generalized method for modeling the interaction of arbitrarily shaped polyhedral particles and particle assemblages with fluid using a coupled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EM) and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LBM) formulation. The coupling between DEM and LBM is achieved through a new algorithm based on a volume-fraction approach to consider three-dimensional convex polyhedral particles moving through fluid. The algorithm establishes the interaction using linear programming and simplex integration and is validated against experimental data. This approach to model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mplex polyhedral particles and fluid is shown to be accurate for directly simulating hydrodynamic forces on the particles.  相似文献   
994.
空间数据访问集成与分布式空间数据源对象查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针对空间数据库的访问与处理方法,无法满足分布式环境下异构数据源的服务化存取和面向空间数据源的对象查询处理需求。本文给出了数据网格环境下的分布式空间数据访问与查询的方法和实现,并在服务化查询处理过程中,嵌入符合SQL/MM查询规范的空间拓展函数,实现分布式空间数据对象查询和嵌入查询过程中的空间数据分析处理。在此基础上,给出空间数据对象查询树的构造过程,以及分布式空间查询工作流的执行流程。数据访问与集成策略在空间数据处理上的应用,对异构空间数据源协同处理等,涉及大规模空间数据存取访问的应用需求,有很好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5.
面向服务的地学多源数据虚拟整合及其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数据共享的推进,给科研人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科研契机,但是依然没有摆脱"搜集数据-下载数据-整理分析数据"的科研流程,这种传统的科研流程已经严重阻碍了科研效率的产出,科研人员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已经远远大于对数据本身的需求,而要实现对信息和知识的挖掘,多源数据的实时整合与在线可视化分析是其关键。本文选择社会经济研究主题,以中国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国家基础地理行政区划矢量数据为例,并结合ESRI和Google的全球地图与影像服务,采用在线虚拟整合的方法,探讨了面向服务的地学多源数据集成方案及其可视化分析,以期达到快速的知识发现与信息获取。研究结果表明:面向服务的技术架构虽然已经成熟,相对于传统的数据共享和应用系统在数据接口开放性、集成性和应用扩展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切实解决多源异构数据的整合问题,但是技术的成熟并不等于应用的成熟,广泛而成熟的应用不但需要技术的支撑,更需要友好和智能的操作界面,这方面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去探索。从本文的应用实例来看,在面向服务技术的深入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同来源数据单位不统一、操作流程复杂、服务规范不统一等问题。同时,在不同类型服务的标准化、操作智能化和多源服务的功能应用模块化等方面还需要大量的实践,才能进一步推进地学信息化科研环境的建设,以全方位为科研人员服务。  相似文献   
996.
兰州—西宁区域经济一体化试验区建设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西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是未来1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为推进西部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适应国家经济重心战略调整与大城市区域化发展趋势,基于西北河湟谷地城市密集区完整的经济地理区域,提出了建立兰州—西宁区域经济一体化试验区的构想,并从区域空间与产业双重整合等方面,提出了推动实验区建设与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推进西部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从而推动整个西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7.
产业集群生态产业链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专业化集聚阶段向产业链集聚阶段推进是产业集群的重要发展趋势,按照生态产业链构建以循环经济为特征的产业集群具有重要意义。产业集群生态产业链构建包括产业集群产业和企业发展分析、核心行业(企业)的选定、生态产业链的系统集成、生态链(网)的设计及管理与设施建设等。产业集群生态产业链构建定量分析评价方法有代谢分析、资源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价等。  相似文献   
998.
我国城市群的现代物流业和信息化仍处于起始阶段,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物流、信息流的不整合是当前城市群发展的一个重大瓶颈。物流、信息流整合的主要任务是构建现代物流网和高速信息网。前者包括综合配套物流基础设施、建立现代物流支撑体系、改造企业传统物流模式、加强政府指导和协调、完善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和对现代物流业实行政策倾斜。后者包括综合利用信息资源、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开发信息基础骨干传送网、统一开发电子政务核心平台、统一开发信息产业项目和组织研制标准化体系。  相似文献   
999.
在未来10年以及更长的一段时间,全球和中国的水资源管理面临着紧迫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水管控、水与食物、水与自然、水与能源、水与健康以及与气候变化相适应的与水相关的跨国合作,所有这些都与区域和全球尺度水安全相关。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范围,水资源管理战略必须解决需水管理(WDM)和供水管理(WSM)这两个重要问题,以及需水管理和供水管理的联合管理问题。本文将站在一个全球高度上研讨这一紧迫问题。通过分析,建议如下:在地方一级进行关于供水和需水管理的知识转让和经验交流和实践;在国家一级制定完善促进供需水管理的指导方针,最终发展到流域和区域级别。由于大陆或次大陆存在很大的差异,具体的区域指导报告是必要的,其中包括:专门针对现有可利用水资源和水需求的评估(通过使用水文方法进行水资源的评估以及需水调查和预测);关于组织、机构、税收、培训和教育的供需水的联合管理,在全球范围起草一个联合国公约草案。并在联合国会议上强调跨国界流域管理和/或竞争用水情况下的管理和/或水匮乏的供水需水联合管理的重要性。参照上述列举的目标,这些目标可能侧重于4个方面:在地方和国家一级(短期)供水管理;在地方和国家一级(短期)需水管理;在国家一级(中期和长期)供水管理和需水管理联合管理:在国际/区域一级(中期和长期)供水管理和需水管理联合管理。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