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8篇
  免费   351篇
  国内免费   83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459篇
地质学   2468篇
海洋学   64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98篇
自然地理   14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松辽盆地东缘中生代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在对松辽盆地东缘营城组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较系统刻画了断裂的性质、产状和时空分布规律,将研究区中生代断裂活动划分出海西晚期[CD1]印支期、营城期、营城末期和晚白垩世晚期4期。依据营城组火山口的分布规律首次识别出营城期隐伏断裂,该断裂控制了营城组火山岩的形成和分布。在研究区发现了营城期南北向断裂,为与徐家围子地区庆深气田营城组中的南北向断裂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营城期本区处于近东西向伸展断陷和挤压逆冲相互交替的构造应力场中,营城末期受佳木斯-伊通和四平-哈尔滨两条左旋走滑断裂的强烈影响,形成北东-南西向的构造应力场,控制了北东向基性岩脉的侵入和大量北东向、北西向走滑断层的形成。认为研究区与徐家围子地区营城期及营城末期断裂具有明显的可比性,为庆深气田火山岩储层分布规律预测奠定了构造基础。  相似文献   
992.
Digital photogrammetry and kinematic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techniques are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over a volcanic area as operational approaches to map the topography and monitor surface displacements. The use of terrestrial and airborne GPS to support the photogrammetric survey allowed for operational and processing time reduction without loss of accuracy. A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is obtained from the processing of the high-resolution digital imagery survey, which provides detailed information over a large area. The internal accuracy of the derived DEM has been verified by the comparison of two sets of data obtained from imagery acquired in different epochs; the observed root-mean-square error of residuals ranges from a few centimetres to 15 cm depending on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Kinematic and pseudo-kinematic GPS surveys are performed to derive accurate 3-D coordinates at monumented benchmarks and accurate elevation profiles along footpaths. The average repeatability of the GPS measurements on benchmarks is 1 cm for measurement durations of 2–3 min.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interpolated vertical coordinates obtained at the crossings of kinematic GPS profiles is 4.3 cm. The high quality of these GPS coordinates justifies their use also for the validation of the photogrammetric DEM. A comparison of 6000 common points provides a standard deviation of residuals of 18 c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formation pattern of a volcanic area can be rapidly and accurately monitored even in the absence of geodetic benchmarks. The integration of aerial photogrammetry with GPS kinematic surveys may be considered as an optimal approach for deriving high-resolution mapping products to be used in support of studies of volcanic dynamics.  相似文献   
993.
994.
Neogene volcanic group (also called Linchang volcanic group) in Shandong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fault basins of Linqu and Changle area, the west block of the Middle belt of Tanlu fault belt. Its formation is related to the huge strike-slip activities of Tanlu fault belt and the shrinkage of Bohai Sea basin[1]. It is the famous protected area of Shanwang paleontologic fossil in the world, and also the famous mining area of sappire and diatomite in the country. It is of important impli…  相似文献   
995.
新疆西部巴楚地区晋宁期的洋岛火山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塔里木盆地中部有一条近东西向的重磁高异常带,火成岩露头仅见于西部的巴楚地区。采集25件晋宁期火山岩样品进行研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为洋岛,且可清楚地区分出洋岛碱性玄武岩(亚速尔型洋岛)和洋岛拉斑玄武岩(夏威夷型洋岛),两者反映了洋盆发育的不同阶段。一件晋宁期超基性岩样品显示出岛弧岩浆岩的性质,与塔里木中部地区的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应同为晋宁期岛弧的记录。它们可能指示一条横贯塔里木盆地中部的晋宁期古缝合线,原称的塔里木板块(克拉通)是由两个原先分隔的地块在晋宁运动时碰撞拼合而形成的,并成为罗迪尼亚超大陆的一部分。该古缝合线在震旦纪-中生代构造活动性较强,尤其是二叠纪-三叠纪的构造-岩浆事件规模较大。据此讨论了晋宁期构造-岩浆活动在认识基底形成、区域演化和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宽甸火山群地质遗迹的地质特征与特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甸地处营口-宽甸古隆起东部北缘,在距今0.12~8 Ma间,火山多次喷发留下了特殊的火山群地质遗迹.宽甸火山群的多期喷发,产生多种岩石组成的火山岩,火山岩中含有大量上地幔橄榄岩包体与丰富的巨晶矿物以及特殊的火山群地质地貌具有追溯地质历史的重大科学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997.
超大陆裂解是当今地学研究最前沿课题.通过研究塔里木南缘铁克里克构造带前寒武纪变质火山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微量元素特征、稀土元素特征及Sm-Nd同位素特征, 探讨古塔里木板块的中元古代大陆裂解构造事件.该套变质火山岩组合下部以变质酸性火山岩(流纹岩夹部分晶屑凝灰岩)为主, 夹少量玄武岩, 上部为玄武岩夹少量条带状大理岩.基性火山岩w(SiO2)为42.34%~49.55%, w(Na2O+K2O)为2.63%~8.81%.下部玄武岩w(Na2O)/w(K2O)值为0.54~1.5, 为钾玄岩系列, 稀土总量高, 且轻稀土富集, 平均w(La)n/w(Yb)n值为3.45, δ(Eu)为0.69~0.91, 具弱至中等的Eu负异常, 微量元素具有碱性板内玄武岩特征; 上部玄武岩w(Na2O)/w(K2O)为5.11~17.89, 为拉斑系列, 轻重稀土没有明显分异, δ(Eu)在0.81~1.13之间, 基本没有Eu异常, w(La)n/w(Yb)n平均为1.69, 配分曲线与大洋拉斑玄武岩一致, 微量元素显示LILE(如Rb、Ba、Th)富集, HFSE与大洋拉斑玄武岩一致.岩石地球化学反映从早到晚由碱性-钙碱系列逐渐向拉斑系列演化.在上部玄武岩中获得(1 200± 82.3)Ma的Sm-Nd等时线年龄.认为该套变质火山岩记录了古塔里木板块在中元古代大陆裂解的构造过程.   相似文献   
998.
南海火山玻璃的分布特征、化学成分及源区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了南海火山玻璃的分布特征、化学成分及源区,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的火山玻璃含量基本呈南北向分布,由北部、西部、南部大陆架分别向中部、东部深海盆逐渐增加;柱样沉积物中的火山玻璃在深海盆出现的层数多、含量大.火山玻璃化学组分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表层沉积物中的火山玻璃属于安山岩,柱样沉积物中的火山玻璃的岩石类型广泛,主要属于安山岩和流纹岩.菲律宾岛弧火山带、南海深海盆火山喷发以及印尼岛弧火山带是南海火山玻璃主要源区,火山玻璃搬运和沉积主要受台风、越赤道气流和环流的影响和控制.  相似文献   
999.
深层火山岩储层研究是松辽盆地油气勘探的新领域。地球化学和岩石学研究表明,与松辽盆地南部深层火山岩相比,盆地北部杏山地区营城组的火山岩以中酸性喷出岩类为主,其中灰白色流纹岩中的原生气孔、风化溶蚀孔和构造裂缝为较好的储集空间。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可以对火山岩岩性进行较好的识别,结合成像测井资料可以较好地描述和预测裂缝-孔隙性储层。研究表明:常规测井解释的裂缝孔隙度、产状以及预测结果与成像和取心结果符合较好;近火山口有利岩相带中,风化淋滤溶蚀作用和构造裂缝是营城组火山岩储层形成有利储集空间的主要控制因素。利用测井约束地震反演预测的3种火山岩体参数(火山岩厚度、上覆盖层厚度和构造曲率)进行叠合可以较好地预测火山岩优质储层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有利相带、储集空间类型以及储层物性特征,提出了研究区火山岩储层的综合分类评价标准。将营城组火山岩储层划分为3类,预测出8个有利储层发育区,其预测结果与实际钻井和测试数据符合较好,为本区的深部天然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00.
在样子哨古生代向斜盆地东翼寒武纪馒头纽东热段地层剖面中发现一套英安质火山岩,呈薄层状夹杂于紫色含石盐假晶钙质粉砂岩中.岩石化学、稀土元素特征反映本区英安质火山岩具有非造山带陆内稳定构造区和造山带活动大陆边缘构造区过渡类型的特点.可能是华北地台北缘由被动型大陆边缘转化为活动型大陆边缘的一种陆内响应.该套火山岩的发现对研究和恢复早寒武世华北地台北缘的构造演化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