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170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154篇
地球物理   86篇
地质学   276篇
海洋学   14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10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47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台风内部的中尺度波动与多边形眼墙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小波变换分析了1948~2003年南海夏季风强度指数序列振荡特征,并研究了Lanczos滤波器滤出的不同时间尺度上南海夏季风强度与SODA资料提供的海洋热力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强度变化存在准4年的年际变化、约9年周期的十年际变化和38年左右周期的年代际变化。年际变化最强,年代际变化最弱。不同尺度上的南海夏季风强度变化与海洋热力条件的显著相关区有很大的地域差异。南海夏季风强度的年际变化主要与近赤道地区的热带海洋变化有关,相关关系呈准2年变化。若前一年秋冬季节的赤道东印度洋、赤道西太平洋出现海温和温跃层深度正异常和赤道西印度洋、赤道中东太平洋出现海温和温跃层深度负异常时,对应于当年的年际尺度上的南海夏季风加强;反之则减弱。南海夏季风强度与后期海温的对应关系为:南海夏季风加强,秋季时,南海周边海区和澳大利亚东部海区海温显著负相关;冬季时,热带西印度洋、赤道中东太平洋和赤道大西洋海温出现显著的正相关。南海夏季风强度的年代变化受PDO的调制。年代际尺度上南海夏季风强度的变化即与全球变暖有关,也与PDO有关。  相似文献   
132.
周龙寿  丁立丰  郭啟良 《岩土力学》2013,34(10):2869-2876
为研究不同压裂介质影响下的绝对应力测值,利用大尺寸真三轴模拟水压致裂试验系统,用清水及密度分别为1.1、1.2、1.3、1.4 g/cm3的泥浆介质对400 mm×400 mm×400 mm的花岗岩试样进行了水压致裂室内试验,成功获取了连续的压力-时间曲线。利用6种方法识别压力-时间曲线的闭合压力点,与实加最小水平主应力( 5 MPa)对比,得出单切线等4种方法较为符合实际情况;在考虑试验系统柔度影响前提下,对比了实测和理论重张压力;最后分析了在持续泵压作用下岩石裂缝延伸的压力。试验结果表明,密度为1.1、1.2 g/cm3的泥浆介质对压力特征参数的取值影响较小,误差不超过1 MPa,但密度为1.3、1.4 g/cm3的泥浆介质对特征参数值影响很大。试验结果对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技术在不同压裂介质影响下的适用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3.
为定量描述不同应力条件下岩石材料声发射特性及其特性演变规律,分析不同应力条件下岩石声发射参数与应力、变形的量化关系,对广西高峰矿石灰岩进行了单轴压缩、拉伸和劈裂条件下的声发射特性试验,在此基础上将模糊自相似分维概念引入岩石的声发射试验分析中,就不同应力条件下岩石声发射所表现出的自相似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压应力作用下石灰岩声发射出现短暂的"钝化期",其声发射事件率及能量率模糊容量维记数曲线出现了"最小—回升"现象;在劈裂条件下石灰岩声发射事件频发且其声发射参数序列同样存在模糊自相似容量维特性,但其模糊容量参数的演化过程未能观测到"最小—回升"现象;在直接拉伸试验中,由于"胶结、引力"材料声发射活动具有瞬发性,不易监测,本次试验可测范围内无法计算其分维数,因此在拉伸条件下岩石试样是否具有自相似性演化规律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4.
新型平口式集沙仪对不同粒级颗粒的收集效率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前,国内缺少对集沙仪集沙效率问题的深入研究。采用风洞实验手段,就新型平口式集沙仪对不同粒级颗粒的收集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集沙仪对1~0.85、0.85~0.5、0.5~0.25、0.5~0.1、0.25~0.1、0.1~0.05、<0.1、<0.05mm粒级颗粒的平均收集效率分别为54.9%、59.6%、69.7%、52.6%、24.6%、21.0%、17.7%、13.2%,表现出对>0.25mm粒级颗粒收集效率较高、对<0.25mm粒级颗粒收集效率较低的特点。该集沙仪的集沙效率不是随着颗粒粒级增大而一直增大的,而是在0.5mm左右存在一个峰值。集沙仪的集沙效率没有表现出随风速变化的明显规律性,与各粒级颗粒风蚀强度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造成集沙仪对不同粒级颗粒收集效率差距较大的原因可能是不同粒级颗粒运动状态的差异和沙网孔径的大小。  相似文献   
135.
针对新疆天山西部伊犁、博州三大山体北坡云杉上树线树木年轮资料,采用区域曲线、负指数曲线、样条函数三种不同生长去趋势方法,研制树轮宽度年表,分析不同采点和树轮去趋势方法对树轮宽度年表在不同频域的相关性及气候信号的影响发现:①采点间的距离和是否位于同一气候区是影响云杉上树线树轮宽度年表间相关性的首要因子。三个采点间的树轮宽度变化,在高频变化方面最为相似,低频变化存在着较大差异,表明它们在揭示和重建大范围的高频气候变化方面可能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②三种不同去趋势方法对天山西部山脉北坡上树线的云杉树轮宽度年表的研制具有一定影响,负指数和样条函数去趋势方法研制的树轮年表较为相似,而区域曲线去趋势方法研制的树轮宽度年表中则可保留较多的轮宽低频变化信息。③降水是天山西部云杉上树线的树轮宽度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且树轮宽度生长对降水的响应具有显著的滞后性。④在天山西部的云杉上树线采点,使用区域曲线去趋势方法有利于在树轮宽度年表中保留较多的与水分有关的气候信息。  相似文献   
136.
于2013年12月3日清晨、正午、傍晚采集了大亚湾大鹏澳海域3个站位的微表层和次表层水样,经过三级分级过滤(小型:20μm;微型:2.7~20μm;微微型:2.7μm)后,对其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PLC)色素分析,通过藻类色素化学分类法(CHEMTAX)分析不同浮游植物对Chl a的贡献,研究了微表层及次表层光合色素粒径特征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结果表明,冬季大亚湾海域水体中存在的浮游植物光合色素主要有17种,以岩藻黄素和Chl a含量较高。微表层总Chl a平均浓度为0.797μg/L,略高于次表层的0.714μg/L,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微表层和次表层Chl a含量清晨最高,傍晚次之,正午最低。微表层不同粒径浮游植物对Chl a的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小型、微型、微微型浮游植物,分别为80.7%,10.1%和9.2%。CHEMTAX分析结果得出,冬季该海域硅藻占绝对优势,甲藻、定鞭藻、青绿藻、蓝藻、隐藻所占比重相差不大。微表层中定鞭藻、青绿藻和蓝藻等较小粒径浮游植物种群所占比重高于次表层,说明相对于次表层,微表层中的浮游植物群落有小型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7.
用快速富里叶变换(FFT)计算得出太阳黑子有11 a、51 a、103 a的优势周期,通过太阳黑子的活跃周期与中国大陆西部(E108°以西)不同震级段地震的活跃周期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M.6.5以上地震受太阳黑子的影响相对弱一些,其平均周期为2.7a;而Ms5.0~6.5受太阳黑子的影响可能相对强一些,其平均周期为11.4 a.分析认为Ms≥6.5地震地周期与太阳黑活跃周期存在倍数关系,Ms5.0~6.5的周期与太阳黑子活跃周期比较相近,计算得出1950年以来地震波能量释放与太阳黑子周期有一定关系,总体表明太阳黑子活动对不同震级地震均有一定影响,但对中强地震的影响要更明显一些.  相似文献   
138.
利用CSAMT(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对桂林市兴安西部地区的岩溶地质结构进行了探测研究.为了获得更多的岩溶地质信息,通过设定不同深度的反演参数,对比分析了网格剖分大小对反演结果分辨率的影响,以此获得较高分辨率的数据反演方法.利用小网格剖分反演获得的浅部地质结构,比利用大网格反演获得的浅部地质结构的分辨率高,通过小网格可...  相似文献   
139.
不同墙体位移方式下被动土压力的颗粒流模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曾庆有  周健 《岩土力学》2005,26(Z1):43-47
用二维颗粒流程序(PFC2D)对各种移动模式的刚性挡墙被动土压力进行了模拟。再根据已有的模型试验建立颗粒流模型,分别让刚性墙体朝土体一侧平移、绕墙体顶部转动和绕墙体底部转动,给出了这三种情况下墙后被动土压力的分布图形以及相应的竖向应力的分布图形,同时给出了墙后被动土压力随墙体位移的变化规律。最后,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表明,颗粒流数值模拟方法不仅使用方便,而且能较好地模拟墙后被动土压力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0.
生物结皮恢复过程中土壤生态因子分异特征   总被引:19,自引:14,他引:5  
对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结皮恢复过程中土壤因子的动态变化进行关联性测度、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相结合的定量研究,着重分析结皮恢复年限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养分、盐分、土壤酶的影响,有机质与土壤盐分、pH值、土壤酶的线性关系及土壤生态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相对于土层深度,有机养分、土壤酶等生态因子与生物结皮恢复年限的联系更加紧密。结皮恢复年限对全P、全K、有机质、脲酶、真菌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速效P、速效K、全N、总盐、中性碱性磷酸酶、蛋白酶的影响显著(P<0.05)。随结皮恢复年限的增加,结皮层和结皮以下土层中有机养分、土壤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逐步具备较高的生物学活性,沙土性状变化较快,渐渐形成抗风蚀、抗干扰能力较强的地衣苔藓结皮。结皮恢复过程中pH值与有机质呈显著线性负相关(R2=0.701,P<0.05),土壤盐分与有机质存在线性正相关(R2=0.653),但显著性不强(P>0.05)。电导率、脲酶、碱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蛋白酶与有机质存在极为显著的线性正相关(R2分别为0.888、0.993、0.958、0.948、0.911,P<0.01),土壤生态因子的协调发展和紧密配合促进了生物结皮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