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3篇
  免费   380篇
  国内免费   791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1032篇
地球物理   164篇
地质学   609篇
海洋学   23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25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1年   2篇
  1950年   6篇
  1946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3年   2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羌塘中部雀莫正长斑岩体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雀莫正长斑央全碱含量较高且K2O>Na2O,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重稀土元素比值较高,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斜率较大的右倾式,副矿物组合为磷灰石-榍石-磁铁矿,时代属喜马拉雅期,构造上属造山晚期侵入体。  相似文献   
92.
两种反映东亚夏季风异常的指数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李峰  孙秀荣等 《气象科学》2001,21(2):178-185
本文利用文献^ [4]提出的一种新的反映东亚夏季风异常的海陆温差指数分析了夏季风异常时我国气温、降水异常以及东亚环流状况,通过分析指出,东亚夏季风偏强,则中国东部夏季气温偏高,江淮干旱,华北多雨;夏季风偏弱则夏季气温偏低,江淮多雨,易涝,华北少雨。通过两种夏季风指数的对比,海陆温差指数能更好地反映东亚夏季环流及天气气候异常。文中还指出,海陆温差指数能更好的反映夏季风异常的原因是它的定义方法更科学,更全面的反映东亚海陆热力差异,既包含了东亚纬向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又考虑了东亚经向海陆热力差异的因素,并用地表气温和海表温度差来表示海陆热力差,好于以往用海平面气压差来反映海陆热力差。  相似文献   
93.
北极海冰的厚度和面积变化对大气环流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文中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设计的两层大气环流模式 ,模拟研究了北极海冰厚度和面积变化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尤其是对东亚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模式中海冰厚度处理趋于合理分布 ,导致东亚冬、夏季风偏强 ,使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和冰岛低压的模拟结果更趋合理 ;另一方面 ,海冰厚度变化可以激发出跨越欧亚大陆的行星波传播 ,在低纬度地区 ,该行星波由西太平洋向东太平洋地区传播 ;海冰厚度变化对低纬度地区的对流活动也有影响。冬季北极巴伦支海海冰变化对后期大气环流也有显著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冬季巴伦支海海冰偏多 (少 )时 ,春季 (4~ 6月 )北太平洋中部海平面气压升高 (降低 ) ,阿留申低压减弱 (加深 ) ,有利于春季白令海海冰偏少 (多 ) ;而夏季 ,亚洲大陆热低压加深 (减弱 ) ,5 0 0 h 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 (南 )、强度偏强 (弱 ) ,东亚夏季风易偏强 (弱 )。  相似文献   
94.
A 5-level spectral AGCM (ImPKU-5LAGCM) is used to examine the sensitivity of the simulated results of the summer monsoon rainfall and circulation in East Asia to different cumulus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in the climatological-mean case and in the cases of weak and strong Asian summer monsoons,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imulated with the Arakawa-Schubert's(hereafter A-S's), Kuo's and Manabe's cumulus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show that these simulated distributions of the summer monsoon rainfall and circulation in East Asia depend strongly on the cumulus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either in the climatological-mean case or in the cases of weak and strong Asian summer monsoons. From the simulated results, it might be shown that the Kuo scheme appears to be more suitable for the simulation of the summer monsoon rainfall and circulation in East Asia than the A-S scheme or the Manabe scheme, although the A-S scheme is somewhat better in the simulations of the tropical rainfall. This might be due to that the Kuo's cumulus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is able to reflect wel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ainfall cloud system in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region, where the rainfall system used to be a mixing of cumulus and stratus.  相似文献   
95.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80年振荡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利用中国东部1470-1999年夏季降水级别资料和1951-1999年夏季降水观测资料,以及1871-2000年北半球海平面气压资料研究了中国东部夏季降水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研究表明华北及东北南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夏季降水存在明显的80年振荡,华北夏季降水的80年振荡与华南同位相,与长江中下游反位相。华北夏季降水与海平面气压在120°-130°E,20°-25°N区域内呈负相关,在121°-130°E,20°-25°N区域内呈正相关,并达到 95%信度。因此,利用这两个区域平均海平面气压差定义了一个表征夏季西南风强度的东亚夏季风指数。当东亚夏季风强时,华北夏季降水偏多,同时长江中下游少雨;当东亚夏季风接近正常时,华北干旱,长江中下游多雨。最后,利用530年的华北夏季降水长序列资料研究了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变率。  相似文献   
96.
夏季北大西洋涛动与我国天气气候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王永波  施能 《气象科学》2001,21(3):271-278
利用1873-1995年北半球月平均海平面气压(SLP)资料,计算了夏季北大西洋涛动指数(NAOI)。通过NAOI与我国降水、气温和北半球球流5的相关计算以及强、弱小涛动年北半球环流异常的合成分析,发现,夏季强NAOI年,副高偏强,我国西南地区降水偏少,易出现一类和二类雨型;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明显偏高,此外,还研究了多时间尺度上,NAOI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NAOI与东亚夏季风在年际、年代际、基本态尺度上都存在显著相关,强NAOI年,对应是强东亚夏季风特征,当NAOI处高(低)基本态时,夏季风处于高(低)基本态。  相似文献   
97.
中部地带是我国农业的精华地带,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部分农产品结构性剩余严重,市场竞争力弱,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力低而不稳,农民收入增长放慢,农业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等问题在中部地带表现更为典型,探索中部地带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施途径对于研究和解决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中部地带农业现代化途径主要是:整体规划,分类推进,极点突破;改革城乡户口隔离机制,加速农村城镇化;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培育规模经济的现代农业市场主体;创新科技机制,发挥高科技对农业的带动作用;拓宽农产品加工领域加大农产品市场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98.
近40年东亚夏季风及我国夏季大尺度天气气候异常   总被引:75,自引:21,他引:75  
施能  朱乾根  吴彬贵 《大气科学》1996,20(5):575-583
定义了一个反映东亚夏季大尺度季风强度的指数,计算了夏季逐月及季的东亚季风指数(1873~1989年)。用近40年资料研究了东亚夏季风与我国夏季大尺度天气的关系。指出,强夏季风时,我国夏季大范围高温。东亚夏季风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则表现在夏季雨带的南北位置上。强夏季风时,雨带偏北。夏季雨带位置偏南均与弱季风有关。长江中下游夏季的涝年与弱季风有关,而强夏季风时,长江中下游经常是旱年。最后,研究了强、弱夏季风年时的北半球500 hPa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强度是造成我国夏季气温、降水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
通过对气候敏感的沙漠/黄土过渡带中湖沼沉积进行高分辨率的~(14)C年代学和气候代用指标的研究,揭示了东亚季风气候存在着干冷(11.2~10.6kaBP)、湿凉(10.6~10.2kaBP)和干冷(10.2~10.0kaBP)的颤动特征。沙漠/黄土过渡带地处欧洲下风区,通过西风带与极地北大西洋气候相联系。晚冰期上述地区大气和海面温度变化引起西伯利亚~蒙古高压强度的变化,进一步影响东西区域性海-陆气压梯度的增强与减弱。因此,这一时期东亚季风气候这种百年尺度的快速颤动可视为高纬极地大陆气团与太平洋暖湿气团相互作用的写照。  相似文献   
100.
文章使用改进了的OSU全球气候模式,动态地使用厄尔尼诺年(1972年)实际下垫面温度月距平资料,对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以及太平洋中不同关键区海面温度异常进行了敏感性试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El Nino实际海温时空异常,特别是关键区海面温度异常,引起了东亚季风环流的异常变化,出现了干旱的环流形势。无论赤道中太平洋或是赤道东太平洋的海面温度异常都是敏感的影响因子,对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