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06篇
  免费   3508篇
  国内免费   3622篇
测绘学   6060篇
大气科学   6233篇
地球物理   2629篇
地质学   8586篇
海洋学   2945篇
天文学   437篇
综合类   4015篇
自然地理   7131篇
  2024年   199篇
  2023年   679篇
  2022年   916篇
  2021年   1042篇
  2020年   807篇
  2019年   1051篇
  2018年   666篇
  2017年   778篇
  2016年   747篇
  2015年   967篇
  2014年   2096篇
  2013年   1458篇
  2012年   1994篇
  2011年   2059篇
  2010年   1939篇
  2009年   1932篇
  2008年   1993篇
  2007年   1644篇
  2006年   1648篇
  2005年   1649篇
  2004年   1377篇
  2003年   1193篇
  2002年   1172篇
  2001年   1037篇
  2000年   1026篇
  1999年   816篇
  1998年   833篇
  1997年   708篇
  1996年   646篇
  1995年   588篇
  1994年   514篇
  1993年   409篇
  1992年   388篇
  1991年   307篇
  1990年   272篇
  1989年   268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1篇
  1954年   6篇
  194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电场理论的主动防雷系统的初步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使用的传统雷电防护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雷电原理和雷电触发机制,利用电场理论来设计一套主动防雷系统,即实现保护对象所在空间大气处于被激放电状态,并利用闪电将大气激活为自激放电状态。介绍了主动防雷系统的原理,并对其核心的“引而不发”理论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主动防雷系统的模型。具体说明了构成主动防雷系统的阻塞系统、疏导系统和电源系统的构造和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计算得到主动防雷系统所需的电场强度E=0.69kV/m。最后指出了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在结论中总结了主动防雷系统的特点及其关键。  相似文献   
992.
一次强暴雨形成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1998年7月武汉强暴雨的天气演变特征,并从理论上探讨了强暴雨形成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低空急流先于暴雨生成,暴雨最强时低空急流也最强;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及低空急流左侧非热成风梯度的存在,使得中尺度不稳定波的波振幅出现空间不稳定现象,高空急流右侧不稳定波的波振幅和低空急流左侧不稳定波的波振幅向暴雨区增加,暴雨区恰为这两支波叠加后振幅最大的区域,高低空急流耦合下的非热成风、中尺度对流-对称不稳定可能是这类强暴雨产生的动力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3.
基于混沌吸引子的复杂农业系统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有机结合的过程,农业系统是高度耦合了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系统等的复杂大系统,具有非线性和耗散性特征。复杂农业系统要素非线性作用所表现的系统行为形成农业系统的整个演化轨迹。从长期演化来看,由于系统内部自组织作用、系统协同和外部随机扰动的作用使得农业系统出现混沌现象,故复杂系统具有长期不可预测性。本文根据复杂农业系统的预测规范,重构复杂农业系统相空间,建立了基于“混沌吸引子”的非线性混沌动力学预测模型,并以成都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994.
以T213资料与暴雨实况对照分析,采用聚类分型、逐级判别的方法建立以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的汛期暴雨定时、定点、定量预报系统,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995.
兰方信  李莉  龚娅  汤宁 《贵州气象》2004,28(Z1):51-52
<贵州省航空天气实况填图系统>是由贵州省气象台和中国民航贵州分局气象台于2002年合作开发的一个项目,历时近一年时间,于2003年1月正式投入业务运行,实现了将3种不同类型的报文(常规天气报文、航空危险报文和机场本地报文)格式经过本系统一系列的处理后显示在同一个画面上.  相似文献   
996.
997.
法国ORCA测量仪器公司研制出一种具有新概念与系统构架的GPS智能浮标探测系统或称水下GPS跟踪系统,该系统可实时跟踪水下运载工具发出的脉冲信号。  相似文献   
998.
2002年6月13日重庆区域大暴雨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中  周毅 《气象》2004,30(5):30-32
通过对重庆西部“6 1 3”区域大暴雨的分析 ,发现此次天气过程是一次典型的高原涡与西南涡耦合 ,结合地面弱冷空气条件下产生的 ,同时对ECMWF和T2 1 3数值预报产品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发现ECMWF和T2 1 3的形势预报能力都比较好 ,但T2 1 3的部分物理量要素和降水量预报能力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99.
从安徽气候变化看2003年洪涝和高温的必然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田红  刘勇  何金海 《气象》2004,30(6):24-27
利用近 50年温度和降水资料研究了安徽夏季气候变化特征 ,解释了 2 0 0 3年夏季洪涝、高温等极端气候事件出现的必然性。研究结果表明 :(1 )近 50年来安徽夏季温度呈下降趋势 ,降水则呈增加趋势 ,两者变化是相协调的。目前夏季温度处于较低的气候基本态 ,降水处于高基本态。 (2 )无论是温度还是降水 ,其变率都在 2 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上升 ,目前均处于高气候变率时期。降水的“两高”(高基本态和高气候变率 )结合决定了 2 0 0 3年夏季洪涝出现的必然性 ;温度的较低基本态决定了“凉夏”背景 ,但由于基本态的回升和变率的加大 ,仍会出现像 2 0 0 3年夏季的若干高温天气。 (3)最大熵谱估计表明 ,安徽夏季降水变化的主周期为 2 5年 ,反映了降水的准两年振荡特征  相似文献   
1000.
RGMAP系统在1:5万区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RGMAP系统在崇阳县幅1:5万区调过程中的应用实践.阐述了数字区调过程中的数字路线、数字实测剖面数据采集以及室内数据整理、地质图编稿和专题图件制作的工作流程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对RGMAP综合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