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2篇
测绘学   5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72.
唐敦浩 《地理教学》2011,(12):53-55
【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荆州护城河水污染调查及对策的活动,学生进一步了解水污染及其治理的相关知识。2.通过参加荆州护城河水污染调查和讨论水污染控制对策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地理调查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存储、运用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多种“知”、“能”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3.
源起:教材所涉及的案例来源非常广泛,只有少数区域会被幸运被提及。例如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这一章节中使用了“常州市工业分布状况图”,在教学时我对学生说:“要认真看哦,这是地理教材中唯一出现常州的地方,很多中国人第一次认识常州便是从这张图开始。”  相似文献   
74.
本文以安徽省2009~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中乡土地理背景试题为例,探讨乡土地理背景试题的命题特点及其对地理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75.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乡土地理内容是必学内容的教学要求和对其新的评价理念,对此,为了有效评价基于乡土地理的地理实践能力水平,笔者从校园乡土地理这个综合性的小区域地理入手,以“初中生”为评价对象,以“校园乡土地理教学活动”为载体,并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和层次分析法,结合教学实例,探讨对初中生进行基于校园乡土地理的地理实践能力的评价。  相似文献   
76.
金春燕 《地理教学》2021,(23):62-64
红色革命文化具有传承红色基因、达成价值共识、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前进动力的教育功能.本文通过探访松塘古村的红色革命文化,将"红色基因"与"翰林文化"整合,设计了一条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体验绿色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主题研学路线.通过沉浸式的研学旅行体验,达成实践内化、价值认同与责任担当的研学目标.  相似文献   
77.
李国涛 《地理教学》2014,(11):60-61
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与教师施教的方式有关。方式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态度和结果。只有教师乐教,学生才能乐学。在"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的教学中,以往我是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的形式,呈现烟台苹果成熟时,美  相似文献   
78.
跨学科主题学习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本文以招堤国家湿地公园为例,挖掘乡土地理资源,创设乡土情境问题。以探寻湿地保护措施为总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实施跨学科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地理、语文、生物、历史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进行深度探究,并鼓励其运用跨学科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以此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9.
蔡梅 《地理教学》2010,(19):31-32,30
一、借助乡土地理知识。使地理教学增“趣” 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学科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乡土地理材料就是在学生周围,学生时常接触,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但是,学生对于这些客观存在于他们周围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80.
教师该如何进行问题设计呢?首先,教师的问题设计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必须在形式、内容上,有相应的不同的安排,体现层次性、递进性;其次,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紧紧围绕本课探究的重点内容,既具有探究性又不偏不怪,既要少而精又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三,教师设计的问题尽量源于学生的生活,联系乡土地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实现“教师提问,学生探究”向“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转变。下面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城市化”一节为例,谈谈如何进行教学问题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