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40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26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重要讲话中提出的重要原则,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本文通过深度解析2018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Ⅱ卷第9-11题,阐明高考试题如何引导学生科学认知"人与自然和谐"这一命题,以及地理试题在助力素质教育中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国土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解决臼趋突出的人地矛盾,构建和谐人地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柯城区现有耕地13.22万亩。人均耕地仅07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任务十分艰巨。在当前和今后的发展中,柯城正面临着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任务,解决人地矛盾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因此。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强化资源节约意识,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切实抓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3.
自然的社会建构:西方人文地理学对自然的再认识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朱竑  尹铎 《地理科学》2017,37(11):1609-1616
自然的社会建构作为西方人文地理学界对自然的再思考,渐成为理解自然与社会互动的重要理论框架,并逐步成为推动人地和谐、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新范式。通过梳理自然的社会建构研究理论源起并对西方涉及自然的社会建构的研究文献进行全面梳理发现,自然的社会建构并非单纯指基于建构主义视角考察自然的知识生产或价值与意义,还应该关注自然被生产与形构的商品化过程。现有议题主要聚焦于政治与自然、商品化与自然、社会情感与自然以及日常生活与自然四大方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国内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4.
“巴西”是大纲规定的世界地理分区重点学习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通过一个国家深入阐述地理环境特点与人地关系的范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5.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作用机理初探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34  
叶岱夫 《地理研究》2001,20(3):307-314
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人地关系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操作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认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同时,人地系统本身也必须得到发展,这样才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内涵的丰富化与哲理化。在当代世界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困惑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研究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相互作用机理,探讨了人地系统的发展本质、可持续发展的本质、人地协调发展的时空背景、二者相互作用机理的哲学本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76.
我国地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地理学:方向正在变化的科学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我国地理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跨入21世纪之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重大任务。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强烈地改变了我国自然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我国及各地区的“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地理学是实现这些国家重大任务的重要支撑科学之一,肩负着责无旁贷的重任,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7.
闲话房地产     
我虽非先知先觉,但也并非事后诸葛。有关房地产业的桩桩怪事,我早就有过些许觉悟,也曾发过些无用书生之论。 几年前,某些内地城市也鼓吹所谓“别墅年”的时候,我就说过:依照中国的人地关系,政府应该禁止建设城市别墅。我当时在某电台做嘉宾主持,专门就这个话题作过讨论。但那时候,不见政府有相关限制性政策。  相似文献   
78.
论可持续发展的五大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当今世界的主流思想,我国党和政府已明确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文章从宏观角度概括了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区际,国际,代际和人际等五大关系内涵。  相似文献   
79.
李长安  张玉芬 《地质学报》2021,95(3):940-946
武汉俗称"江城",又称"百湖之市","大江大湖大武汉"是武汉城市的真实写照。通过对武汉市的近代地质环境演化过程和武汉市城市发展阶段的综合分析,根据武汉市不同发展阶段的地质环境背景以及人类发展对地质环境的适应与改造,认为武汉城市发展阶段与地质环境的对应关系可概括为:岗地发展阶段—史前城时期;岗地前缘发展阶段—古代城时期;平原发展阶段—近代城以来。  相似文献   
80.
何郑莹  徐建刚 《地理研究》2012,31(5):863-872
人地关系为视角,引入空间可达性的概念,探讨赣闽粤交界地区客家先民迁移路线的选择与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背景之间的关系。利用GIS技术建立地形和古交通通道数据库,分别构建栅格与矢量数据结构最优路径模型,分析了客家民系迁移路径选择与空间可达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可达性分析结果与客家民系的空间分布拟合的较好,受迁移时期的生产力水平限制,高大山脉、隘口等地形因素对迁移路线影响巨大,自然、社会、历史因素共同影响客家民系迁移及分布格局,赣州、长汀、梅州等"客家首府"城市位于所模拟的最优迁移路径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