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周颖  杨秀春  金云翔  徐斌 《中国沙漠》2020,40(3):106-114
中国深受荒漠化危害,长期以来把防沙治沙作为保护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发展战略。北方沙漠化地区现已形成一些成功的治理模式,但是对于具有共性特征的模式类型,缺少系统地分类归纳与特征提炼,研究多关注点上的治理,缺乏从宏观战略层面上的整合与梳理,导致分类结果对实践应用的指导性不强。我们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法,基于国家防沙治沙战略重点及沙产业发展目标,将中国北方沙漠化治理模式划分为草原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综合治理模式、生态固沙措施与节水农业技术结合型模式、特色沙产业与林果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农-林-牧-草多元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庭院生态经济与生态庄园开发模式等五大类型,详细阐明不同模式的技术要点、基本特征、产业结构及实施效果,指出传统研究方法及研究视角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未来应理清不同模式分类研究视角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细化防沙治沙治理模式的定量化分类的研究方法、凝练与总结区域适宜的沙漠化治理模式类型与路径特征,为完善防沙治沙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2.
在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有这样一块绿洲,她像一把锲子阻隔了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的合拢,这里就是甘肃省民勤县。民勤全域总面积1.59万平方公里,而各类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就达到了1.4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90.34%。这里生态区位极为特殊,被国家列入“两屏三带”重点生态功能区北方防沙带,属全国防沙治沙重点县。  相似文献   
133.
朱向东  贺灿飞  朱晟君 《地理研究》2019,38(11):2565-2577
以欧美对中国光伏反倾销、反补贴(“双反”)事件为例,使用网络分析研究2009—2015年世界光伏贸易格局,以Logit模型探讨2009—2011年和2011—2013年中国210个地级市与175个目的国的光伏贸易演变。结果表明,“双反”后中国与欧美贸易量急剧下降,与非“双反”国家贸易量有所提升,主要目的国从德国、荷兰、意大利和美国转向日本、韩国、印度和新加坡。政策激励促进光伏出口,且“双反”后政策效力增强。出口关联显著提升正常贸易环境下出口增长,“双反”后则为负向作用。加工贸易比重高的区域受到贸易保护冲击更为严重。市场多元化不能缓冲“双反”冲击,目的国中心性高有利于建立稳健贸易联系。政策激励在光伏贸易中作用突出,减少直接补贴,增加创新奖励是政策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34.
崔昊杨  李志锋  马法君  陈效双  陆卫 《海洋学报》2010,32(10):7055-7059
利用皮秒Nd:YAG脉冲激光器作为激发光源,测量出光子能量介于1.36 μm (0.912 eV)—1.80 μm (0.689 eV)之间的硅间接跃迁双光子吸收系数谱.尽管此波段范围内的激光光子能量小于硅间接带隙,但当激光辐照在硅基光电二极管受光面时,在二极管两电极端仍然探测到了显著的脉冲光伏信号.光伏信号峰值强度与入射光强呈二次幂函数关系,表明其是双光子吸收过程.采用pn结等效结电容充放电模型,将光伏响应信号峰值与入射光强相关联,从中提取出硅的间接跃迁双光子吸收系数,改变入射波长得到系数谱.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35.
利用贵州省普安磨舍光伏电站2020年逐15 min的光伏发电功率、辐射资料与气象站资料,对光伏发电功率变化特征及影响光伏发电功率的气象因子进行分析,建立了光伏发电功率的预测模型,并利用CFSv2模式资料开展月内预测检验。结果表明:光伏电站发电功率呈现早晚低、中午高的单峰型日变化特征,其中春季发电功率值最大,夏季次之,冬季最小。影响光伏发电功率最关键的气象因子为总辐射和日照时数,其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5种组合的线性回归预测模型检验结果显示,利用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日较差建立的预测模型预测效果最好,而利用单一气象因子的预测效果最差。为增加光伏发电功率的预测准确率,可根据预测服务需求,并用延伸期模式资料开展光伏发电功率滚动订正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