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6篇
自然地理   1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51.
基于空间集聚的中国入境旅游区域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残差空间自回归模型、地理权重回归模型及基尼系数等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2001-2010年中国地市入境旅游的区域经济效应及其空间差异变化。在提升区域经济水平上,中国地市入境旅游对区域经济总体上具不断增强的促进效应,且存在持续而显著的空间集聚作用;局部上具显著促进效应的地市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带及其邻近地区,且表现为促进效应不断增强、集聚范围不断扩大的态势。在调整区域经济差异上,入境旅游具扩大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效应,但局部上集聚范围的扩大表明其总体上的扩大效应在逐渐减弱;基于空间集中性的分析也表明,不仅在总体上也在各地带的内部区域上,这种扩大效应存在且具不断减弱的趋势。研究表明,地市入境旅游区域经济效应的发挥主要体现了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作用,而其变化趋势也反映了政府宏观调整与区域旅游发展政策及规划的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52.
以14项指标因子表征旅游资源,运用重力模型、二维矩阵及Arc GIS方法对2009-2019年云南省旅游资源和入境旅游经济的错位关系进行探究。结果:(1)全局重心演变上,旅游资源重心和入境旅游经济重心存在明显的空间错位现象,但两要素空间错位程度不断缩小,旅游环境优化、资源等级提升、基础设施优化、旅游合作等是两要素错位程度不断缩小的影响因素。(2)局域演变上,数量方面,正错区经历“减少—增多—减少”的发展过程,负错区呈现“增多—减少—增多”的演变趋势;空间方面,正错区集聚于滇西、滇西北和边境的西双版纳州,负错区分布于滇东北和滇中地区(昆明市除外),无明显错位区主要位于滇东南地区、普洱市和临沧市。(3)优化策略上,采用“点轴面”发展战略,合理规划空间,加强旅游空间互动,强化空间引导作用,推动区域旅游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3.
以辽宁省14个地级城市为区域研究单元,首先建立入境旅游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入境旅游发展定量评价,进一步分析辽宁省城市入境旅游发展水平差异及空间差异,并试图从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接待服务能力、旅游基础设施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开放度等方面分析影响入境旅游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54.
1997~2010年中部六省入境旅游流集散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7~2010年入境旅游统计数据及入境旅游抽样调查数据,运用入境游客转移数量模型、入境旅游流空间集中指数、入境旅游流转移态矩阵,从共时性与历时性2方面分析了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6省入境旅游流集散演变过程,并对中部六省入境旅游流时空差异化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中部六省集聚与扩散指数均呈现波动演变趋势;江西省入境旅游流集聚能力及外部依赖性最强、河南省次之、山西省为第三位、湖北省为第四位、安徽省为第五位、湖南省为第六位;安徽省入境旅游流扩散能力及外部依赖性最强、山西省为第二位、江西省为第三位、湖南省为第四位、湖北省为第五位、河南省为第六位;中部六省是北京、上海、广东三大入境口岸旅游流扩散的重要"二次目的地";北京、上海、广东三大入境口岸是中部六省入境旅游流集聚的重要"二次客源地";入境旅游流不仅存在"东-西"递进演化规律,中部六省内部之间同样存在入境旅游流集聚与扩散现象,资源禀赋效应与距离衰减规律仍然发挥作用;中部六省入境旅游流集聚来源地与扩散目的地区域具有显著的互动效应。  相似文献   
55.
长江沿线入境旅游发展的时间同步性及区域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984—2008年客流量和旅游收入数据,分析了长江沿线9省市入境旅游发展的时间同步性及区域响应。结果显示:近24年来长江沿线各省市入境旅游具有较高的同步性,1984—1991年为平缓增长期,1992—2003年为快速增长期,2004—2008为加速增长期,波动周期同涨同落。依据增长指数和相关系数的差异,将9省市划分为2种类型。分3个时段,分别统计了1984—1991,1992—2003和2004—2008年各省市入境旅游的基期值和平均增长率,依据各阶段基期值和平均增长率的差异,划分了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响应类型。  相似文献   
56.
江苏省入境旅游市场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江苏省1978—2006年入境旅游面板数据,基于旅游需求的角度,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年际集中指数、亲景度等指标对江苏省入境旅游市场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国际游客地理集中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各客源国的年际变动指数差异较大;入境客源市场亲景度差异并不显著;客流空间集聚和不均衡特征仍较明显。建议从市场、产品开发及客流空间调控等方面进一步拓展江苏省入境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57.
以青岛市2004~2008年相关的入境旅游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其入境旅游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青岛市入境旅游产业的发展速度高于全国水平,产业结构较好,但其总体竞争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青岛市原有基础好,竞争力很强、具有部门优势的增长部门包括通讯、住宿、商品等部门;原有基础较好,但地位下降、具有一定部门优势的增长部门包括餐饮、娱乐部门;原有基础较好,但竞争力较差的部门是交通部门。在此基础上,论文针对各部门实际发展状况分别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各自发展方向和策略。最后评价了偏离份额分析法在旅游产业结构分析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8.
张家界入境旅游市场时空演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张家界市1999—2007年入境旅游市场的相关统计数据,通过亲景度、竞争态以及亲景度与竞争态的相关分析,揭示张家界入境旅游市场时空演替规律。研究发现韩国是张家界最重要的入境旅游市场,但亲景度2005年以来缓慢下降。在促进台湾市场恢复性增长的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重点开发东南亚、日本客源市场。研究还发现,市场集中度对亲景度和竞争态的正相关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9.
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及动因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刘法建  张捷  陈冬冬 《地理学报》2010,65(8):1013-1024
从旅游流的内在联系特性入手,分析了入境旅游流网络分析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采用基本特征描述、密度分析及EI 指数检验、中心性、凝聚子群、核心-边缘分析等分析方法对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展开研究,然后运用QAP分析模型对旅游者流动矩阵和各省市旅游供给要素差值矩阵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① 中国入境旅游流规模上呈现东部强,西部、东北次强,中部弱的态势,整体结构比较松散而且不均衡,空间结构上出现一定的集群 现象;② 东部一些省市不仅中心度指数高,结构优势明显,占据网络的核心位置,而且内部联系紧密,另外西部个别省份的网络重要性有所增强,旅游发展的不均衡态势有所改善;③ 自然资源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外联系度、空间距离是制约入境旅游者流动的因素,而国际旅行社数、飞机起降架次为代表的高档次旅游服务水平、及是否同一地区是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地的重要因素。文章旨在为探讨入境旅游流空间特征和机制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思路, 力求能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入境旅游流特征,进而为入境旅游的均衡发展和各省市旅游政策的制定等宏观决策提供理论层面的参照。  相似文献   
60.
中国大陆入境台胞游客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骆培聪 《地理研究》2010,29(2):291-302
随着海峡两岸联系的不断加强,入境台胞游客市场对中国大陆入境旅游市场的影响与日俱增,因此对入境台胞游客市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收集1988~2008年相关数据,采用地理分析手段和GIS技术方法对中国大陆入境台胞游客数量年内、年际分布和空间格局变化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入境台胞游客数量发展呈波浪形递增趋势,旅游发展符合一般的经济发展周期,年内变化幅度总体较小,高峰(旺季)主要是在2月、4月、7月、10月,形成明显的"双M"形曲线。空间分布东部高、西部低,呈"W"形,并有向"U"形转变的趋势,而且游客数量地理集中程度呈现不断提高、省际差异逐步扩大,并向东部进一步集中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