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04篇
  免费   2579篇
  国内免费   2671篇
测绘学   8148篇
大气科学   3006篇
地球物理   2706篇
地质学   5459篇
海洋学   2220篇
天文学   301篇
综合类   2570篇
自然地理   2544篇
  2024年   168篇
  2023年   657篇
  2022年   795篇
  2021年   1094篇
  2020年   705篇
  2019年   974篇
  2018年   654篇
  2017年   750篇
  2016年   693篇
  2015年   844篇
  2014年   1601篇
  2013年   1131篇
  2012年   1544篇
  2011年   1429篇
  2010年   1259篇
  2009年   1529篇
  2008年   1501篇
  2007年   1182篇
  2006年   1048篇
  2005年   997篇
  2004年   801篇
  2003年   765篇
  2002年   659篇
  2001年   524篇
  2000年   436篇
  1999年   362篇
  1998年   411篇
  1997年   475篇
  1996年   344篇
  1995年   364篇
  1994年   346篇
  1993年   193篇
  1992年   184篇
  1991年   203篇
  1990年   144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5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我国在1986年引进的ARGOS系统地面站(VHF LuT)只能接收 NOAA—10及其前卫星转发的信息,无法接收1988年秋发射的、改变了传输格式的 NOAA—11转发的信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对 LUT 原有软件的“数据收集模块”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比较了 NOAA—10与 NOAA—11传输的数据,找出了其中的规律,并据之改进了原来的机器语言代码程序,使现有的 LUT 也能接收 NOAh—11转发的信息.这项成果不仅可供目前国内其它 LUT 工作人员参考,而且为今后分析 NOAA 系列卫星新的数据传输格式摸索了路子。  相似文献   
82.
第一章 前言     
《海洋学研究》1989,(4):1-5
据1986年11月在杭州召开的“南海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讨论会”的建议,在中国国家海洋局和联邦德国研究技术部的支持下,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与联邦德国地球科学与自然资源研究所于1987年5月至7月在南海利用德国科学调查船“太阳”号(SONNE)进行了SO49航次的考察工作。该考察工作系两个研究所合作执行的“南海地球科学联合研究”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两国政府间海洋科学与技术合作协定中的一项近期计划。1988年5月至8月,双方科学家再度集中于德国汉诺威,在西德地球科学与自然资源研究所共同处理资料与分析样品和联合解释与研究。  相似文献   
83.
青海湖国际环境钻探信息系统(D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背景位于亚洲内陆的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坐落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其东邻黄土高原,西连荒漠和沙漠,处于东亚季风湿润区和内陆干旱区的过渡带上,对气候和全球环境变化十分敏感,是研究我国西部环境变化、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环境效应及它们与全球联系的极佳场所。以中国科  相似文献   
84.
85.
卫星测高在海洋测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国君 《海洋测绘》2002,22(4):58-62
研究了卫星测高数据在海山探测以及无图海域水深预测方面的应用。介绍了匹配滤波法检测海山的理论与方法,并研究了反演海底地形时的重力导纳理论以及滤波窗口和滤波函数的选择。实践表明,利用卫星测高数据反演海底地形的精度可优于水深的10%。  相似文献   
86.
当今海洋科学五大热点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莫杰 《海洋科学》1996,20(6):21-25
进入90年代,一些海洋科技发达国家的海洋调查计划、科学研究项目和国际性学术性讨论会的主题,几乎都集中围绕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环境与资源问题。其中最热门的话题可谓:全球变暖、自然灾害、海面上升、生态环境和海洋资源。1全球变暖的趋势科学家普遍认为,当今世界性工业的发展,大量能源的燃耗,向大气层排放超量的CO2、H2S及其他废气每年约50×108t,形成的“温室效应”而引起的全球性增温影响越来越明显。据统计资料表明,从1950~1985年,全球排放的CO2、H2S、氮氧化物、氯氟烃等物质增加…  相似文献   
87.
简述了高光谱遥感技术发展概况,并从高光谱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和数据共享等3个方面的需求出发,提出了高光谱遥感数据管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在系统建设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高光谱遥感数据管理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设计,并给出了系统开发流程和功能模块开发的设想.  相似文献   
88.
生物芯片应用于海洋生物科学领域的前景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1994年美国能源部防御研究计划署、俄罗斯科学院和俄罗斯人类基因组计划共同合作研制出第一块生物芯片至今不过短短几年时间 ,生物芯片却以神奇的速度飞速发展。基因芯片 (以及后来的蛋白芯片 )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新药开发、物种改良、临床诊断、DNA测序、基因表达分析等各个方面。目前 ,生物芯片技术已经逐渐代替一些传统的方法和手段在生物学研究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是人类有待研究和开发的重要资源。随着陆地资源开发利用日趋达到极限 ,世界各沿海国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海洋生物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上来。而…  相似文献   
89.
陈荣发 《海洋测绘》2003,23(5):65-66
一进入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工程院院士、实验室主任金翔龙就把记者从电脑中带进了海底世界 ,几千米深的海底山脉 ,陡峻的峡谷 ,广阔的“高原”和“平原” ,让人一目望穿海底。这些太平洋底的彩色海底地形图都是通过先进的多波束测深系统等设备在海底侦察后 ,经过自动绘图仪绘出的。从图上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在太平洋底被誉为“金属地毯”的多金属结核 (锰结核 )的分布。由金翔龙主持的国家“八五”重大专项“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开发” ,已经为我国最终圈定了 7 5万平方千米的可年产 30 0万吨 ,持续开采 2 0年的“丰产田” …  相似文献   
90.
Argo-认识和预测气候变化的全球海洋观测计划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 全球海洋观测网 (Argo)为了解全球气候的变化 ,海洋学界正在做一项雄心勃勃的事业 ,即设计并部署一个全球海洋观测系统 ,以便对海洋从季节到十年间的变化作前所未有的长期跟踪观测。这项计划的实施 ,将使人类对气候的认识和预测向前迈出一大步。全球海洋观测系统的现场支柱就是 Argo剖面浮标网 ,将为人类提供一个全球海洋次表层数据库。Argo剖面浮标观测网将由 3 0 0 0个自动仪器组成 (图 1 ) ,每个浮标每隔 1 0天发送一组取自 2 0 0 0 m到海面的温度和盐度剖面资料 (图 2、3 )。在全球大洋内每隔大约 3个经纬度布设一个浮标 ,其数据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