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08篇
海洋学   3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81.
事件经过 2004年6月7日,浙江省温州市国土资源局执法人员在巡查时,发现三郎桥村林某又在违法施工建设(林某从2003年6月开始违法建设,执法人员曾多次予以制止,但林某仍违法抢建),执法人员根据<浙江省土地监察条例>的规定,对违法抢建的建筑物进行拆除.  相似文献   
82.
冬季鄂霍次克海海冰对北太平洋风暴轴年际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北极海冰密集度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运用统计方法讨论了冬季鄂霍次克海及其邻近海区海冰异常与同期北太平洋风暴轴的联系.结果发现:冬季鄂霍次克海西南部海区海冰面积异常与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共同作用对北太平洋风暴轴在西北-东南方向的伸缩及强度的年际变化有重要影响;鄂霍次克海东北部及舍列霍夫海海区海冰面积异常与海温异常的共同作用主要影响风暴轴的南北位移和强弱.  相似文献   
83.
2004年北半球大气环流及对中国气候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陈丽娟  许力  江滢 《气象》2005,31(4):27-31
20 0 4年上半年,赤道中、东太平洋大气、海洋状况总体上处于正常状态。7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明显增暖;2 0 0 4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夏季西伸脊点位置偏东、脊线位置偏北;6月上中旬贝加尔湖以西地区50 0hPa高度场偏高,7月中旬和8月中旬贝加尔湖地区高度场偏高;2 0 0 4年南海季风爆发时间接近常年,南亚夏季风偏强;青藏高原50 0hPa高度场偏高,冬季积雪较常年稍偏多;2 0 0 4年上半年,赤道太平洋对流活动普遍受到抑制,7月后期开始,1 6 0°W以西海域上空对流活动较常年明显增强。2 0 0 4年中国气候异常可能是下垫面热力异常和大气环流异常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4.
渤海湾风暴潮天气系统及风场结构个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资料、中尺度模式(MM5)模拟结果和自动站资料分析了2003年10月11日渤海湾风暴潮的天气系统及风场结构特征。分析表明,强冷空气从偏东路径南下与强盛的暖湿急流及地面倒槽的共同作用,形成持续强东北大风是引发渤海风暴潮的主要强迫动力,风应力海水向岸输送(增水)范围约100km持续时间10~12h,风应力增水作用与天文大潮相叠加直接导致风暴潮的发生。1985年以来渤海湾成灾风暴潮发生的几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5.
本利用实况资料、ECMWF、T213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对2004年7月24日~26日玉树地区大降水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大降水过程是发生于大的环流系统(中亚大槽、东亚大槽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由强转弱的背景之下,由高原低涡、切变线与高原槽共同作用的结果。另外,分析表明,中尺度对流云团的活动对局地大雨的产生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6.
王浩  周健  邓志辉 《岩土力学》2007,28(6):1172-1175
从桩与承台下地基土共同分担荷载的基本条件出发,提出了一种从单桩荷载沉降曲线入手的桩-土-承台共同作用简化分析方法。在给定单桩荷载水平下,假定承台下桩间土的变形量等于此时单桩沉降量,求解相应的板底应力,从而可以得到任意桩荷载水平下的承台荷载分担量,而不必将桩的受荷水平限制在极限荷载。将基础沉降分为桩间土变形量及桩端下卧土层的整体压缩量两部分进行分析。桩间土变形量等于单桩在给定荷载水平下的沉降量,而桩端下卧土层的整体压缩量则由承台与桩两部分荷载引起,可以相对准确地预测基础沉降量。工程实例分析与实测结果的比较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7.
肖仁成  赵锡宏 《岩土力学》2007,28(10):2133-2137
从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得到横观各向同性土层的力学参数,综合9种来自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横观各向同性土层的土样参数,研究分析了横观各向同性土层参数对建筑物沉降的影响。作为典型例子,对上海一幢剪力墙结构的箱形基础与横观各向同性土进行共同作用分析,并与各向同性土层上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横观各向同性土层参数对沉降的影响有些不同,尤其是不排水加载条件确定的土层参数影响的结果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88.
崔金英  罗平 《海岸工程》2000,19(2):65-68
桥梁钻孔灌柱桩偏位后,使原系梁受力趋于复杂;通过M法求最大弯矩,按偏心受压柱计算出配筋量,将系梁加强,做成承台连接其下三根桩共同工作。  相似文献   
89.
考虑基桩差异性及桩土共同工作的桩基承台梁内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承台梁计算方法采用倒置的连续梁进行简化计算,未能考虑基桩承载力差异对承台梁内力的影响及梁下土体对荷载的分担作用,同时也难以模拟梁下土体的连续性及应力-应变的扩散。引入荷载传递法计算基桩刚度,提出一种对基底反力能进行自动调整的梁底反力计算方法,并结合Newmark计算原理,给出了能考虑基桩承载力差异、梁身截面变化及梁下地基土体塑性变形的承台梁内力分析方法。最后,结合某工程实例,对各种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更符合桩基承台梁的实际受力状况。  相似文献   
90.
单桩荷载-沉降关系的数值模拟方法   总被引:38,自引:6,他引:32  
以桩的荷载传递函数为基础,考虑桩-土(岩)共同作用,从理论上推导了桩身荷载与沉降关系的数值模拟的迭代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到桩顶的P-S曲线,可做为确定桩的承载力的依据。经过对工程实例的计算与实测对比分析,证明该理论可靠、方法简单,且具有较好的实用性。计算得到的P-S曲线与实测的曲线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