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
陕西关中地区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分形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从分形理论在城镇体系研究中的应用入手,根据豪斯道夫(Hausdorff)维数,运用Zipf公式,对陕西省关中地区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进行了分维测算。结果表明,该区域城镇体系具有分形特征,说明分形理论适合关中地区城镇等级规模结构的测算分析。并在分形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城镇规模结构的分布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分形理论的测算与分析结果,提出了关中地区城镇体系结构和功能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关中地区垂直形变场及其动态演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斌  祝意青  江在森 《地震研究》2006,29(2):151-156
应用关中地区20余年的精密水准资料,用分段线性速率动态平差法进行统一起算基准的拟稳平差计算.得出了197l~1976、1976-1980、1980-1986和1986~1996年度的垂直形变速率图,从动态的观点研究了关中地区地壳垂直形变场的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地壳垂直形变场有规律的变化与区域应力-应变场的微动态活动有关,青藏亚板块和华北亚板块对关中地区的构造变形交替起主导作用,并产生了不同形变特征;(2)地壳垂直运动不是线性的。有加速、反向和停顿,长期平均垂直运动速率低于各时段的变化;(3)地壳垂直变化与断裂活动密切相关。垂直形变的逆继承性构造活动时期远小于继承性构造活动时期;(4)西安是一个特殊沉降区。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3.
关中地区小震活动特征及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两年来,关中地区地震活动呈现东部相对活跃而西部平静的局面,打破了近20年来西部相对活跃的格局。从三信方面分析了形成这种格局的原因,认为这是大区域应力调整,汾渭地震带地震逐渐活跃而西海固地区相对平静以及关中地区地壳运动变化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对今后关中地区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关中地区元代干旱灾害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元代关中地区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对该时期关中地区的干旱灾害等级、干旱灾害事件在时间上的变化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关中地区从元代早期(公元1266年)至元代晚期(公元1359年)的94年中,共发生干旱灾害33次,平均每2.85年发生一次;元代关中地区的干旱灾害主要以轻度旱灾为主,占旱灾总数的42.4%,其次是中度旱灾,占旱灾总数的24.2%,特大旱灾的发生频率也较高,占旱灾总数的21.2%,大旱灾发生频率最低,占旱灾总数的12.1%。关中地区干旱灾害在元代早、中、晚期分布不均匀,从早期到中期再到晚期,干旱灾害呈现出由少变多又变少的趋势;降水量的年内分布不均匀是该区在元代发生轻度和中度干旱灾害的主要原因,而气候的异常明显变干是该区在元代中期干旱灾害加剧和大旱灾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该地区自身的地理位置,所处的气候背景以及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也加剧了干旱灾害的发生。元代关中地区发生了1次干旱气候事件,时间在1326—1332年。初步确定元代关中大旱灾发生年份主要灾区的年均降水量为400 mm左右,特大旱灾发生年份主要灾区的年均降水量为350 mm左右。  相似文献   
15.
陕西关中地区是我国地热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经过长期实践形成了一套适合本地区实际的成井工艺。主要就该地区深层地热井成井工艺的传统做法进行论述,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希望能对今后陕西关中地区深层地热井施工及成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关中地区近期垂直形变与现今活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差分、回归分析、最小二乘法原理等方法,对泾阳地震前后关中地区跨断层形变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所监测的各断裂活动震前存在着中短期形变异常,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活动特征,可能是区域大面积应力积累和调整的结果;②进入短期的异常标志是中短期异常出现转折或反向;③各断层活动速率呈准同步变化,曲线形态大都呈现典型的α、β、γ相变化。分析了陕西关中盆地的地壳形变特征以及与西部强震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地壳形变特征存在时空差异性,不同地区地形变活动强弱与其主要边界断裂带的距离存在相关性,主要边界断裂带附近地区相对活动强烈,远处则减弱;②不同时期各断层地形变活动强弱变化不同,既和构造应力场的变化有关,又与地震活动关系密切,且不同区域地壳构造运动发生转折的时期不尽相同。同时,断层形变前兆异常又存在时空差异性,表现为形态、时间等特征的不同;③多场地、大范围的断层活动异常与强震活动相呼应。  相似文献   
17.
论陕西关中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碧波  吕书君 《地下水》2000,22(3):93-95
本文通过关中地区不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关中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群形成演化的背景条件分析--以关中城市群为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分析了城市群形成的自然背影与社会经济背景,指出内聚力、辐射力和内部功能联系是城市群形成的支撑体系。历史基础和区位条件是关中城市群兴起的前提,资源开发和工业项目的建设加速了城市群的发展,发达的交通网络成为城市群体形成的纽带,商品经济,特别是发达的农业促进了城市群体的形成。关中城市群的演化经历了孤立城市阶段、城市群萌芽阶段、城市群发展的停滞和动荡阶段、城市区域阶段、城市群阶段。最后提出关中城市群的演化  相似文献   
19.
采用基于决策树的分层分类与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关中地区1990年、2000年和2007年土地覆盖信息,并运用生态经济学方法构建研究区3期生态服务价值空间格局.结果表明,3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分别为557.39亿元、507.29亿元和533.77亿元.1990-1998年,由于林地、草地局部破坏严重,区域生态服务功...  相似文献   
20.
关中地区土地利用格局模拟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志远  李冬玉  杨勇 《测绘科学》2011,36(1):105-108
选取陕西省关中地区海拔高度、坡度、多年平均降雨量、河网密度、交通网密度、GDP和人口密度等自然和社会经济数据,通过随机空间采样,建立2000年关中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概率多元逻辑回归模型.根据所建立的模型,运用GIS技术和结合2000年相关数据,模拟出2000年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林地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