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119篇
地质学   270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西藏格林错断层带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格林错断层带是一条晚白垩纪以前形成,第四纪以来具明显活动性质的右旋走滑断层。断层带由4条次级走滑断层呈右行右阶羽列排列而成,在两条次级走滑断层的连接部位分别形成孜桂错、格林错、瓦昂错拉分区。格林错断层带是西藏中部地区的主要发震断层之一,全新世以来,至少有4期地震地表破裂沿该断层带发生。第四纪晚期,断层具明显的分段活动性质,并且断层活动有从北西向南东、向南迁移的迹象  相似文献   
92.
古罗马人曾在西班牙西北部从事过露天采金,对他们留下的若干露天采坑所作调查表明,采坑位于雁行状断裂的错接部位(“jogs”——错接)。这些部位常有辉长岩—花岗闪长岩岩浆侵入。海西造山运动末期,古生代的容矿围岩受到了多种形式的构造变形及岩浆侵入。蒙特洛索采坑的容矿母岩是含有毒砂、黄铁矿和自然金矿化的富水岩浆角砾岩,在其周围的灰岩中伴有大范围的硅化和钠长石化。据报道,该地区其它露天采坑也有类似的矿化和蚀变类型。很清楚,识别具有岩浆侵入的断裂错接部位(“hotjogs”)对西班牙西北地区(很可能还有其它地区)的金矿找矿勘探只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3.
郯庐断裂带两侧华北型下寒武统生物岩相带的错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德正 《山东地质》1991,7(2):42-50
  相似文献   
94.
张志平  董瀚  吴勇  段凯 《甘肃地质》2016,25(4):22-29
错果错地区晚侏罗—早白垩世则弄群火山岩主要由酸性火山熔岩及其火山碎屑岩组成,总体上具有高Si低Al,富K贫Na,低Sr低Y(Yb)及强不相容元素和LREE相对富集,Nb、Ta呈负异常,特别是Sr、P、Ti为强烈的负异常,以及δEu负异常明显等特点,揭示了错果错地区的则弄群长英质火山岩很可能是幔源基性岩浆的热量促使地壳物质脱水发生重熔的产物,暗示其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很可能与班公湖—怒江洋南向的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5.
为适用于水深在10 m以深30 m以浅距离海岸带上百千米的近海大陆架固体矿产勘探要求,同时满足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东部海区科学钻探工程施工”项目CSDP-02井的钻探施工需要,根据以往简易海上平台研制的经验及基础,借鉴大型石油钻井平台的设计理念,研制出了一款多功能浅海钻探平台——“探海1号”。实际应用表明,效果良好。该平台甲板结构采用模块错缝搭接组合的创新形式以及可靠的桩体系统。介绍了该平台的方案设计、生产制造、海上安装以及应用效果情况。  相似文献   
96.
西藏改则热那错地区下—中侏罗统色哇组中含粗面玄武岩,元素含量测试表明,其Si O2含量为45.62%~48.46%,Al2O3含量为14.09%~16.51%;Na2O与K2O含量分别为2.68%~4.12%、1.35%~4.73%,K2O/Na2O=0.34~1.77。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有弱的铕正异常;总体富集Rb、Ba、U等元素,亏损Sr、Yb、Th、Y等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形成于大洋板内洋岛环境,岩浆来源于富集地幔,未受或很少受到地壳物质和陆下岩石圈的混染。玄武岩、玄武质砾石、灰岩构成了洋岛型岩石组合,结合色哇组为海底扇沉积环境的观点,可以推断班公湖—怒江洋盆在早—中侏罗世发育成熟洋壳。  相似文献   
97.
传统的水深测量方法是利用测量船上安装的测深设备和定位设备测出水域各点的水深。用遥感方法进行水深反演,基于OLI遥感影像对错戳龙错盐湖进行水深反演研究,确定OLI4波段是研究错戳龙错盐湖遥感水深反演的最佳波段,建立了此盐湖的水深遥感模型。经过对遥感数据和实测点数据的回归分析,建立了拟合方程。根据拟合方程对水深进行反演,反演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从而证明了遥感测水深方法的快速有效性,弥补了传统实测水深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98.
由于南华山北麓断裂带的新活动,使得南华山北麓菜园—乱堆子16公里范围内的21条冲沟发生明显断错,显示出左旋位移指向。本文研究了这些断错冲沟的地质地貌表征、断错冲沟的发育过程和断错量,并根据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物的~(14)C年龄和区域冲沟的溯源侵蚀速率,计算出晚更新世以来南华山北麓断裂带的平均滑动速率为4.3毫米/年;同时,量测出1920年海原8.5级地震震中区地震断层的最位移量为6.9米。根据以上资料,估算出南华山北麓断裂带8.5级强震的重复率约为1600年  相似文献   
99.
榆木山北缘断裂位于河西走廊中段榆木山山前,是榆木山隆起与河西走廊之间的分界断裂。研究榆木山北缘断裂的断错地貌与活动特征,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及历史地震的归属问题。本研究通过遥感影像解译、野外地质调查及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获得了研究点高精度DEM数据,并利用数据进行了微地貌分析,详细区分了榆木山北缘断裂被断错及未断错的洪积扇,根据断错特征使用14C测年方法对洪积扇进行了定年,对榆木山北缘断裂最新地震事件进行了限定。结果表明,榆木山北缘断裂未断错的早期洪积扇年代为2775~2940 cal.a B. P.,表明断裂最新一次地震活动发生在2775~2940 cal.a B. P.之前。综合前人研究结果,榆木山北缘断裂的最新一次地震事件限定在约2775~2940 cal.a B. P.至3940~4155 cal.a B. P.之间,该结果不支持公元180年表氏(高台)7级地震发生在榆木山北缘断裂上的观点。榆木山北缘断裂古地震离逝时间较长,已接近或超过地震复发间隔,具有较高的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0.
地震引发的共振往往会对边坡造成严重的破坏,直接影响边坡的抗震性能。为研究错距岩质边坡的共振特性,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三维边坡数值模型,分析错距对边坡固有频率的影响,并使用谐响应分析对坡面各点的共振响应规律及地震作用频率对边坡应力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在不同错距条件下均有可能出现共振现象,边坡错距越大,基频越小,坡面的水平共振位移大于竖向共振位移,前坡坡面位移峰值较大,发生共振的频率比后坡小;(2)低阶和高阶固有频率被激发都可引发共振,但高阶共振位移相对较小,前坡和后坡坡面水平位移峰值表现为:坡顶>坡中>坡脚,侧坡则是:坡中>坡顶>坡脚,在高频加载条件下,边坡会出现下部动力响应大于上部的现象;(3)坡体共振时发生的破坏主要以坡脚剪切破坏为主,最大剪切应力和最大拉应力出现的位置与加载频率范围有关,前坡更容易遭受破坏,低频地震动对前坡影响较大,而高频地震动则相反。所得结论可为错距边坡进行抗震设防时确定重点加固部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