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3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226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81篇
地质学   405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1012篇
自然地理   59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343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城市政府要实现对土地市场的高度垄断和集中统一管理,必须解决存量土地的控制问题。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十几年的经验和教训证明,政府如果不能对存量土地进行有效控制,集中统一管理就是一句空话,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就不可能落实,土地招、拍、挂制度就难于推行,国有资产流失就会堵而不止。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出现、发展和完善,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管理能力得到了大大加强,并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2.
《浙江地质》2008,(12):24-25
农业部日前发出《关于做好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通知》强调: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和服务,正确指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平稳健康发展。通知要求,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23.
文章分析了建设用地供应监测评价的基本含义,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我国建设供地监测评价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思路。文章认为,建设用地供应监测评价,是在一定范围内按照一定时间序列对城乡建设用地的供应情况进行全程监测,对土地供应合理性进行全面评价的工作过程。内容包括供地规模合理性、结构合理性、布局合理性、实施时序合理性的监测评价。目的是帮助提出建设用地供应管理的对策建议:在某一城镇在某一时期是否要停止、减少、加大某一类建设用地的供应,以及停止多久,减少几何,加大多少。国际上关于土地供应的监测评价技术已从“城市发展规划编制前评估”阶段,进入到“城市理性发展进程连续监控”阶段。国内的主攻方向应集中于:探究建立城乡建设用地供应动态监测方法与评价标准,开展建设用地管理行为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建设供地的现状;探索开发土地市场行情分析与预测技术,开展建设用地市场行为监测,以便科学评判建设用地供求的发展趋势;探求建设用地供应信息化服务的实现途径,研制专业化的建设用地供需信息发布系统,以便能充分发挥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获取信息。  相似文献   
24.
今天的座谈会开得非常好,各督察组发言的同志准备很认真,汇报内容很充实,既交流了经验也研究了问题,并且对下一阶段的工作开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达到了预期目的。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充分认识城乡规划督察工作的重要意义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城乡面貌  相似文献   
25.
坚持走不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始终把粮食生产放在首位,河南省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粮食产量连年攀升。今年夏粮又连续第五年获得丰收,总产首次达到306亿公斤,占全国夏粮总产的1/4强,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大粮仓”、国人“大厨房”。  相似文献   
26.
科学判断:准确把握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会突出强调,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新形势下,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党的  相似文献   
27.
地下水中高浓度的铵态氮对生活饮用水安全及生态环境存在潜在威胁。相比较硝态氮,高浓度的铵态氮不仅有各种人为来源,天然沉积环境更是造成高铵地下水的主要成因。本文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珠江三角洲为研究区,运用数理统计、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了研究区高铵地下水的赋存环境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NH4+质量浓度介于未检出~180 mg/L。研究区1539组地下水样品中,NH4+质量浓度大于10 mg/L的高铵地下水69组,其中含NH4+质量浓度大于30 mg/L的高铵"肥水"23组。对比2005-2008年历史水化学数据,2009-2018年新增建设用地孔隙含水层高铵地下水样品比例增加25%。高铵地下水呈斑块状分布于三角洲平原区第四系底部低洼的基底、洼地等退积层序发育的淤泥质含水层中。淤泥层等富含有机质和总有机碳的沉积层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生铵层",有机氮的矿化是三角洲平原区城市化孔隙含水层中高铵地下水的主要驱动力。城镇化扩张引起生活污水及富铵工业废水的泄漏入渗是城乡结合部高铵地下水铵氮的重要来源。三角洲平原区中性至弱碱性富含有机质的还原环境是高铵地下水的主要成因。风化溶滤、阳离子交换吸附、海陆交互作用是珠江三角洲高铵地下水质演变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28.
粤西地区县域城镇化发展探讨——以广东省高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斌  雷春芳 《山地学报》2006,24(6):709-715
受地理条件、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制约,粤西地区面临着城镇化进程滞后、整体发展层次偏低等一系列问题。加速推进县域城镇化是加快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以高州市为例,全面总结了粤西地区县域城镇化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系统分析其城镇化发展机制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完善城镇体系,加强产业集聚,提升建设品位,增强城镇自我发展能力等促进县域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29.
浙江安置失地农民的十种办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保障被征地农民权益,妥善解决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浙江省委、省政府较早开展了征地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多形式安置被征地农民。2002年以来,省政府先后发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征地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快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通知》等文件。浙江省在探索多形式安置被征地农民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安置形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10种形式。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