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农民工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特殊群体,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诸多因素使得农民工依然处于社会底层,农民工的住房问题是各界人士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以郑州市为例,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农民工住房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提出了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对策。主要对策有改革二元户籍制度,拓宽廉租房供给渠道,制定农民工租房补贴政策,遏制房地产市场投机等。  相似文献   
42.
Regional suitability for settling rural migrants in urba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espite rapid urbanization, more than 200 million people living in urban areas are still registered as 'agricultural' and are ineligible for most social benefits under China's Hukou (or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This paper identifies the regional suitability for settling rural migrants in urban China based on three indicators (the degree of urgency, the skills and ability of the resettled community to adapt, and the a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to support that resettlement). It takes 2008 government socioeconomic data from a county level into con- sideration. Spatial, statistical, and decision tree analyses, supported by SPSS, Geodata, and ArcGIS software, show that there are five separate population types, each with different de- grees of suitability. These include highly suitable region, region suitable for settling migrants to outside regions, region suitable for settling migrants from outside regions, region with moderate potential, and unsuitable region.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regional policies for set- tling rural migrants are meaningful, since the five regions are distributed relatively separately. Due to the suitability for different bodies across regions, equal treatment should be applied to both the native migrants and that across counties and provinces. Furthermore, demolishment of the social welfare discrimination adhered to Hukou system and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will be of mor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an the so-called settling rural migrants ac- tively and steadily.  相似文献   
43.
长期以来,中国规模庞大和增长过快的人口,始终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但是,大多数人未能预料到的是,在21世纪的前十年,人口发展表现出来一些新的变化趋势,引发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一、自然增长率下降,新增人口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44.
以外来蓝领(即工厂、企业中的外来产业工人)高度集聚的广东省东莞市为例,基于814份有效调查问卷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合预假设及反馈验证,揭示了外来蓝领工人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显示:工资收入、产权住房、工作时间、是否已婚、生活满意度等经济、环境、家庭和心理因素均对外来民工的定居意愿产生显著的影响;而年龄、性别、户口性质、受教育水平等因素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既反映现有文献中存在的争议,也反馈了当地的真实情况。相关统计分析发现,拥有资格证书、本地户口及其赋予的福利权利、良好的居住环境也有助于提高外来蓝领农民工的定居意愿。最后,讨论了提高外来蓝领工人城市定居意愿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5.
高更和  段小薇  计会凤  朱纪广 《地理研究》2021,40(10):2871-2884
农民工回流创业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而创业区位选择反映了创业者的空间决策能力,并对创业绩效产生影响。基于河南省14个村田野入户调查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多值logistic分析方法,对农民工回流创业区位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① 回流农民工创业区位具有以村庄为中心的近距离分布特征,绝大多数创业者分布于以村庄为中心50 km范围内,约一半的回流者在家门口创业,在时间距离上,主要集中于0.5 h工作圈和1 h工作圈内。② 创业区位主要选择于本村和县城,其次为镇及附近的中心城市。③ 创业企业除了少数较大规模外,大多为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创业企业产值与距离正相关。除村庄区位农业项目较多外,其余各类创业区位之间行业差别并不明显。④ 创业区位选择是以取得经济利润为前提,综合考虑个人因素、务工因素、社区因素和创业因素的结果。其中,学历、村回流比、第二产业创业项目类型对于选择非村落区位具有正向影响,而工龄、务工地数、无务工技能、村庄为平原和丘陵、第一产业创业项目类型则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46.
我市有40万工地农民工,如何帮助他们保护自身安全、维护自身利益、提升自身素质、融入城市文明生活、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我们的做法和体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7.
权威发布     
《今日国土》2010,(3):4-4
数字1.1℃气候变暖是根据世界各国长期监测、科研的结果,变暖是事实。从监测的结果看,全球近100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74℃。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内近100年气候观测的结果是,中  相似文献   
48.
熊涛 《西部资源》2009,(1):36-3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三农"(农村、农业、农民)是最基本的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三农"问题,20世纪70年代的改革开放就是以农村为开端的土地制度改革,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铺开。这项制度激发了农民劳动的积极性,并且还体现了平等的原则,做到耕者有其田。这在改革开放初期对  相似文献   
49.
国际金融危机突如其来,今年的全国两会注定不同寻常。站在改革开放30年的新起点上,如何谋划2009年的国家发展大计?面对尚未见底的危机侵扰,政府如何汲取民智,共克时艰?"保八"目标举世瞩目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扩内需、保增长将成为今年两会的重要议题。这一鲜明特点已在先期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彰显出来。  相似文献   
50.
辽宁省政府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工作,切实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对没有经过合法程序流转的农村土地,返乡农民工要求退还的要坚决退还。省政府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制或限制,也不得截留、扣缴或以其他方式侵占返乡农民工的土地流转收益。各地对依据口头协议等方式进行短期流转且农民工要求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原则上应退还农民工。长期流转又有流转合同的,可依法由双方协商解决;双方有纠纷的,可通过法律程序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