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7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人促常绿阔叶次生林凋落物数量、组成及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擢溪 《山地学报》2006,24(2):215-221
对福建省尤溪通过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形成的常绿阔叶次生林的凋落物数量、组成及季节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次生林年凋落物量为6870kg/hm2,其中落叶量(3964kg/hm2)和落枝量(1621kg/hm2)分别占57.7%和23.6%。米槠、大叶栲、栲树、檫树和南酸枣5个树种年落叶量分别占年总落叶量的41.5%、21.4%、9.0%、6.3%和3.2%。常绿阔叶次生林总凋落量于4月和12月出现峰值,落叶量最大值出现在4月,落枝量在4月、7月和11月出现峰值,落花量主要集中在5月和6月,而落果量则集中在12月。米槠和栲树落叶量最大值分别出现在4月和5月,大叶栲落叶量主要集中在7~9月,檫树和酸枣落叶量最大值分别出现在11月或12月,其他树种落叶量1年中分布则相对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42.
《地球科学进展》2005,20(5):F003
目前定位站有站区气象观测塔一座(38m);森林小气候梯度观测塔一座(48m);森林生态系统C通量观测塔一座(37m);大气本底监删设备一套;森林野外观测实验室3间共50m^2;各种类型森林永久样地8个共6hm^2;森林水文径流观测站3个(每个控制区域约8hm^2),大型径流观测场一个(控制区域约650hm^2);地表径流观测场3个;凋落物动态、上壤水分动态、大气干湿沉降、  相似文献   
43.
南亚热带森林凋落物对土壤呼吸的贡献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Three main types of Soil respirations(S+L and S) in southern subtropical forests in Dinghushan biosphere reserve were consecutively being monitored over 31 months by the approach of static chamber-gas chromatograph techniques. Research shows that: annual mean contribution rates of litter-fall to soil respiration in the monsoon 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 (BF), mixed broadleaf-coniferous forest (MF) and coniferous(pine) forest (PF) reached 27.82%、33.29%和36.35% respectively; Moreover, all three types of forests displayed the same seasonal dynamic features with the peaks contributions of them were from April to September, which accounts for 71.87%、61.89% and 70.39% of annual total contributions of litter fall to soil respiration respectively. Soil respiration(S+L) had an obviously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seasonal changes of litter-fall input(P<0.001; And soil water content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ontribution of litter-fall to soil respiration in the three types of forests (P<0.001); Soil temperature had positive correlativity with soil respiration flux, though it has no distinctive relationship with contribution of litter-fall to soil respiration; the contribution ratios of litter-fall to soil respiration on rainy days were 28.63%、38.20% and 40.12%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sunny days in the three types of forests.  相似文献   
44.
鼎湖山森林地表CO_2通量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鼎湖山3种主要森林类型地表CO2通量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观测,比较和分析了不同林型间地表CO2通量的季节变化,凋落物对地表CO2通量的贡献以及地表CO2通量与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关系.3种林型地表CO2通量都有相似的季节变化模式,即雨季较高而旱季较低,年均CO2通量按从大到小排序为:季风林>混交林>松林;3种林型由凋落物分解释放的CO2对地表CO2通量的贡献均相当显著,就全年平均而言来源于凋落物分解的CO2通量占总的地表CO2通量的比例按季风林、混交林和松林的顺序分别为:24.43%,41.75%和29.23%;3种林型不同处理地表CO2通量均与地下5cm土壤温度呈显著指数相关,Q10值变化范围在1.86~3.24之间;当土壤含水量全年变异系数较大时,地表CO2通量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45.
文章以南亚热带24种木本植物(丛枝菌根、外生菌根和固氮树种各8种)叶凋落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菌根类型树种叶凋落物化学性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叶凋落物在碳相关化学性质、养分含量以及化学计量比特征方面均表现出较大程度变异。不同菌根类型树种碳相关化学性质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养分含量(N、P、Mg)和化学计量特征(C/P、N/P)差异显著(P<0.01)。固氮树种叶凋落物N含量(16.1 g·kg-1)显著高于丛枝菌根树种(10.1 g·kg-1)和外生菌根树种(10.7 g·kg-1),但丛枝菌根树种叶凋落物P含量(0.4 g·kg-1)要显著高于固氮树种(0.1 g·kg-1)和外生菌根树种(0.08g·kg-1),而外生菌根树种Mg含量(0.51 g·kg-1)则显著高于丛枝菌根树种(0.19 g·kg-1)和固氮树种(0.03g·kg-1);此外,固氮树种C/P和N...  相似文献   
46.
沙漠公路防护林凋落物量、组成及动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凋落物由植物产生并最终归还给土壤,为分解者提供物质和能量的来源。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沿线防护林为对象,2014年对各林龄防护林内的凋落物量、凋落物组成及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漠公路8、10、13、16、19 a防护林年总凋落量分别为8 301.96、9 089.71、10 540.64、6 184.70、7 929.95 kg·hm-2。各林龄防护林凋落物组成均以乔木状沙拐枣(Calligonum arborescens)同化枝、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同化枝和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枝凋落物占的比例最大,3种凋落物总量占年总凋落量的比例分别为89.05%、79.16%、75.28%、78.75%、81.14%。各凋落物组分在不同林龄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林龄防护林皆表现出春、秋季凋落量高,夏、冬季凋落量低的季节动态。各林龄防护林凋落物总量及主要凋落物的凋落量月动态变化曲线均呈现三峰型,在3—5月、7月和9—11月出现峰值,叶、果和其他的凋落量呈不规则变化,花只在4—8月凋落。  相似文献   
47.
杉木中龄林和老龄林凋落物数量、组成及动态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福建省南平市王台镇溪后村安曹下杉木中龄林(16 a生)和老龄林(88 a生)凋落物的数量、组成及动态进行为期2年的野外观测,结果表明:16 a生和88 a生杉木林年均凋落物总量分别为3.6 t.hm-2和3.4 t.hm-2,两林分的年均凋落物总量差异不显著,凋落物总量、落叶量、落枝量、落花量以及落果量在2007年和2008年间差异都不显著.落叶、落枝、落花和落果量占凋落物总量的比例分别为60%~63%、21%~24%、1%~3%和10%~13%.16 a生和88 a生杉木林凋落物总量及各组分凋落量的月动态曲线呈不规则型.统计分析得出,88 a生杉木林的落枝量与土壤体积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这表明水分对杉木林凋落物动态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根据59株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树干解析资料,分析直径结构动态,结合乔木种群生物量模型及样方调查数据估算单位面积生物量的年净增长量;依据12a凋落物监测数据计算湿地松林群落NPP.利用BIOMEBGC模型对千烟洲21a的NPP进行跨尺度模拟,并结合近3a通量观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湿地松人工林群落生物量为10574g.m^-2,其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根系、灌木草本根系和细根生物量依次为7542,480,239,1810,230和274g.m^-2.近5a(1999-2004)湿地松林年增长量平均值为741g.m^-2.a^-1(=381.31g C.m^-2.a^-1),年凋落量平均值为849g.C.m^-2.a^-1(=463g C.m^-2.a^-1).年增长量与年凋落量相关性非常显著.凋落量约为乔木层年增长量的1.19倍.BGC模型模拟的1985~2005年NPP和GPP平均值分别为630.88g C.m^-2.a^-1(343.31-906.42g C.m^-2.a^-1)和1800g C.m^-2.a^-1(1351.62-2318.26g C.m^-2.a^-1).湿地松林乔木层实测NPP结果与BGC模拟NPP结果之间呈线性关系.BGC模拟的NPP因受参数影响而偏小13.75%-21.77%;受数据质量影响而偏小9_3%.NPP占GPP的30.2%(25.6%~32.9%),NEP占乔木层NPP的57.5%(48.1%~66.5%),占森林群落NPP的41.74%(37%-52%).土壤呼吸占实测乔木NPP的77.0%,占实测森林群落NPP的55.9%.涡度相关法观测NEE比实地观测的NEP高12.97%.  相似文献   
49.
陆地生态系统的有机质分解是地球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但目前人们对这一过程的认知程度尚待提高,原因之一是对植物凋落物分解时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缺乏系统认识.如能将BIOLOG微平板法引入植物凋落物降解初期的研究中,将弥补这一重要环节的缺失.但当前对如何在降解初期研究中应用这一方法、尤其是对于在预处理过程中是否应进行离心操作并无定论.为此,笔者选用北京桦树林区凋落物的淋洗液为接种液,考察离心操作对BIOLOG微平板法测定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离心操作能减小培养液的浊度(吸光度减小0.13)、降低溶液颜色对微孔显色程度的干扰,但也会导致测得的微生物群落数量减少(平均颜色变化率可降低约0.4);样品中微生物群落数量越小,群落功能多样性受影响的程度则越大.因此,在选择是否进行离心操作时,需针对具体的研究对象综合选择.  相似文献   
50.
植物体生长、死亡及分解是沙地生态系统物质周转的重要环节。以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固定沙丘及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09-2011年3个生长季各生境植被特征、地上生物量和凋落物的测定,分析了沙地恢复过程中地上生物量和凋落物量的变化趋势和季节动态。结果表明:(1) 地表植被存在显著的生境差异,植被盖度、生物量和密度等均表现为草地 > 固定沙丘 > 流动沙丘。(2) 3类生境地上生物量均存在显著的单峰曲线的季节差异性,其中草地最大生物量分别出现在7月(2009年)和8月(2010、2011年),最大生物量为163.71~247.64 g·m-2;固定沙丘最大生物量均在2009、2010、2011年7月达到最高,分别为96.13、96.02、102.74 g·m-2,流动沙丘最高地上生物量为17.48~20.10 g·m-2,分别出现在7月(2009年和2010年)和9月(2011年)。(3) 2009、2010、2011年3类生境中的年最大凋落物量分别为21.0、267.6、370.1 g·m-2,其中草地和固定沙丘中凋落叶和凋落枝等非立枯有较大比重,流动沙丘凋落物主要为立枯;同时各生境凋落物具有与地上生物量相反的季节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