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4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170篇
测绘学   186篇
大气科学   129篇
地球物理   132篇
地质学   671篇
海洋学   96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41篇
自然地理   27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31.
崔效锋  谢富仁 《地震学报》1999,21(5):513-522
将滑动方向拟合法引入应力分区的研究中,以地震震源机制解反演出的断层面上剪应力的方向和相对大小作为判定条件,对一地区的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逐一筛选,确定受各个不同构造应力场控制的地震,然后再根据地震的震中分布划分应力分区,我们称之为逐次收敛法.通过对297个地震震源机制解的反演分析,认为中国西南及邻区可分为5个应力分区,并计算出5个应力分区相应的3个主应力的方向和应力形因子的大小.   相似文献   
132.
133.
略阳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其危险性初步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野外实地调查,描述并总结了陕西省略阳县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依据地质灾害点目前的稳定状态和潜在危害程度,定性评价了区内各地质灾害点的危险性。并利用地质灾害的重现性,基于各地质灾害点的危险程度,综合区内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和人为因素、气象水文条件,对略阳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分区,其结果可为当地的土地规划和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4.
玛曲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分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该文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信息获取与处理工具,并利用2000年TM遥感影像为基础信息源,分析玛曲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特征。根据整体性、发生统一性、生态功能相对一致性、主导性和方便管理等分区原则,依照研究区生态服务功能的不同以及生态系统受胁迫程度的差异,运用自上而下的序列划分法对其进行了两级分区,得出了4个一级区6个二级区的分类系统,针对区域的特征和主要生态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设目标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5.
中扬子区海相沉积盆地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了中扬子区海相沉积盆地基底和层序充填特性;研制了M判别图解,研究了沉积盆地的性质,认为盆地基底具有三分性,盆地层序充填具有阶段性和分区性,沉积盆地主体具有克拉通盆地的特点和性质。  相似文献   
136.
孙健  吴良芳  杨献忠 《江苏地质》2006,30(3):226-230
根据地形地貌和岩土组合特征,该区可分为低山丘陵—山麓基岩区、山前平原—阶地中硬土区和长江漫滩软土沉积区,覆盖层主要是长江冲、淤积形成的新近系沉积软弱土。主要讨论漫滩软土及中硬土的特征,并对其工程地质适宜性及建筑适宜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7.
自从大陆整合以来作为一个整体的青藏高原继续受着印度板块向北俯冲的影响,也必定不断地改造着原各地体的结构构造,形成了高原整体意义上东西向的差异。这种差异与原本各地体的组成、结构和东西向延伸不一致。这不仅表现在南北向断裂构造跨各单个地体范围的出现,而且,逐步形成了东西的分区。这种分区突出地表现在区域重力与磁场的特征上,这不仅是局部的岩石磁性与密度变化的结果,而且是由于印度板块向北俯冲过程中,在其前缘的不同部位上经受的压力不同,以及地块的隆升与扩张作用的差异造成了高原东西各区段的地壳组分与厚度的变化。青藏高原的南北向断裂构造并非地壳上层的局部断裂,它具有深层的原因。由于印度板块向北推进的过程中不是均匀地齐头并进,而是在帕米尔高原以东的青藏高原范围内存在着推进速度和俯冲深度的差异,随着高原隆升的加剧高原本身出现断裂,自中新生代以来就存在着一定差异,所以南北向的断裂构造比目前地表见到的多些,而且具有较大的深度,Moho面的深度和地壳厚度都受南北向断裂的控制,并形成了区域重磁场的变化。同时,高原的东西向拉张作用也使南北断裂带发育加剧。  相似文献   
138.
“中央造山带”早古生代缝合带及构造分区概述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中央造山带”是夹持于中国塔里木、华北和扬子克拉通之间的近东西向延展的(局部为北东向和北西向)显生宙造山系统。该造山带中包括了库地-喀拉塔什、红柳沟-肃北-北祁连、南阿尔金-滩间山、昆中、朱阳关-夏馆和商州-丹凤6条早古生代缝合带。被缝合带所围限的前寒武纪地质构造单元包括中阿尔金-祁连-金吉地块、柴达木地块、北秦岭地块和东、西昆仑2个变质地体。南秦岭原为扬子克拉通的北部边缘,但卷入了显生宙造山带,成为中央造山带的一部分。对上述6条早古生代缝合带和6个前寒武纪地质构造单元的特点进行了概略总结,并阐述了各地质构造单元中的构造地层系统和热-构造事件的年代格架。  相似文献   
139.
某倾倒边坡开挖下的变形特征及加固措施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皖南某高速公路一个反倾边坡为例,在详细地质调查基础上分析了边坡以倾倒-滑移为主要特征的倾倒变形力学机理。调查结果显示在边坡原有倾倒变形的基础上,开挖爆破等工程扰动首先使开挖面顶部出现倾倒变形并伴有后缘拉裂隙,同时坡体内部断续结构面逐渐贯通,最下级台阶面出现外鼓等。上述现象的出现显示出边坡具有整体失稳破坏的趋势。在上述地质概念模型基础上,应用离散单元法对边坡变形全过程进行模拟,验证上述变形破坏机理,并揭示了边坡在深度方向上的变形分区现象,即倾倒-折断区、强烈倾倒区、倾倒影响区和正常岩层区。  相似文献   
140.
河南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评价分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省是矿产资源大省,长期的矿产资源开发造成了种类多、危害程度大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文章以全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为主,兼顾地质环境背景、矿山开采活动,选取崩塌、滑坡、地面沉陷等17个评价因子,利用聚类分析和神经网络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全省的矿山环境地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分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