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考古勘探的工作量增大,而且时间周期变短,传统的考古勘探难以适宜城市快速建设发展的需要,同时洛阳铲对文物也会造成轻微损害。本文以北京市通州城市副中心工程建设项目为例,论述了探地雷达法通过电磁波的反射波原理,提取地下地层介质的物理性质信息,经综合分析,划分出异常区和非异常区。在异常区可能存在古墓、遗址等,通过进行洛阳铲验证,确定是否为古墓、遗址等;非异常区为自然沉积地层,不存在古墓、遗址,通过洛阳铲验证,确定非异常区不存在古墓。采用这种探地雷达和洛阳铲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快速圈定面积较大的非异常区,提高勘探效率,缩短勘探时间,减少对文物的损坏。  相似文献   
22.
重磁勘探对于分析地热系统特征和成因十分重要。北京城市副中心当前地热开发程度较低,为给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对近期完成的1:50000高精度区域重力测量资料,开展了场源边缘检测、2.5D剖面反演和三维反演计算。利用归一化Theta图垂向导数和一阶水平方向导数获得了精度更高的断裂位置,研究了断裂汇交特征;使用频率域Parker-Oldenburg方法反演获得了两条不同方向剖面的基岩起伏形态;使用信赖域反演算法获得了5 km以浅地层三维视密度异常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1:100 000航磁和钻孔资料分析,综合研究了副中心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地热控制作用,得到结论如下:(1)研究区断裂构造以近NE向和NW向为主。NE向断裂延伸较远、梯度带宽,但被NW向断裂切割改造迹象明显。(2)太古界结晶基底差异性隆升使区内储层和盖层厚度变化大。研究区南部隆起区蓟县系储层厚度变薄或缺失。新生界盖层在隆起区厚度为200~800 m,在断陷盆地区达2000 m以上。(3)南苑—通县断裂和夏垫断裂是区内良好导热构造; NW向台湖断裂、张家湾断裂与NE向燕郊断裂、姚辛庄断裂是主要导水通道,与南苑—通县断裂和夏垫断裂交...  相似文献   
23.
24.
《浙江地质》2011,(6):F0004-F0004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商务区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中心位置,处上海、杭州、宁波、苏州四大城市之间。紧贴母城嘉兴发展。开发区创建于1992年8月,是省政府首批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2001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相似文献   
25.
谭烈飞 《地球》2021,(2):70-75
“一京(北京)二卫(天津卫)三通州”,可见,是宜居之地。古代通州地位仅次于京津。随着2019年1月北京市据史料记载,通州在汉代有城,但在此前的党政领导机关的正式入驻,通州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载入史册。把通州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6.
乐清市作为温州大都市区的北部副中心城市,不仅是温州北部的商贸和金融中心,还是集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基地、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瓯越文化和山海特色休闲旅游基地等多项基地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城市。2016年3月,乐清市获浙江省政府批复,开始实施《乐清市域总体规划(2013—2030)》方案。  相似文献   
27.
上海地区深基坑工程、轨道交通等重大工程集聚地,大型商业CBD、城市功能中心等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工作考量区域建设活动和人工活动的强度和密度,选择开发程度高、项目类型多、地下空间开发力度大、人工活动频繁的区域,作为典型区域进行地质灾害隐患预防监测,对于研究典型区域内地质灾害隐患发展趋势,掌握区域地质灾害隐患长期发展规律,完善区域地质灾害隐患预防措施十分必要。本文以2012—2014年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域的监测数据为基础,以地表沉降数据为主进行研究,发现大量地下工程同时施工,对区域地质环境影响明显,导致的地面沉降危害逐渐显现,危害程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28.
日本东京"多中心"城市发展模式的形成、特点与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先详细回顾并分析了日本东京"多中心"城市发展模式的演变过程,指出东京"多中心"模式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为了减少对中心城区基础设施的压力,并且通过在中心城区之外创造新的就业中心来缩短通勤距离.其次探讨并归纳了该模式的形成背景与特点,认为东京"多中心"模式是以发达的公共大交通为基础,城市副中心既是市民的集中居住地,又是特定产业和技术创新的集聚区,同时还是分散首都功能的大都市功能区.最后指出东京城市发展的未来趋势是要形成多功能、集约型的都市构造.  相似文献   
29.
在北京通州副中心地区开展了高精度重力、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与微动测深的综合物探工作,通过多方法解译结果的比对分析,重新厘定了燕郊断裂位置,并在其北侧新发现一条支断裂,推断结果得到了钻孔验证。研究表明,在城市复杂人文电磁干扰环境下,采用重、电、震的组合方法调查断裂构造是有效、可行的。查明燕郊断裂及其支断裂的空间展布特征,对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及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
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应该能够最大限度和最经济地分配、疏导与调节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在城市中心区内部、中心区和边缘区之间的空间布局与功能互动(管驰明和崔功豪,2003)。因而城市副中心的构建既应起到疏解中心城功能,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的作用,又应与中心城具有较为密切的交通联系,实现城乡统筹、功能互动。空间模式的构建要实现以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